《上黨戲曲藝術》是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士傑、郝銳。
基本介紹
- 書名:上黨戲曲藝術
- 作者:郝士傑、郝銳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定價:30 元
- ISBN:9787104026198
《上黨戲曲藝術》是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士傑、郝銳。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山西新軍挺進晉東南,創建了太行、太岳根據地,給上黨梆子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動在太行山區的作家趙樹理十分喜愛、重視上黨戲曲藝術,創作了現代戲《萬象樓》,創作和改編了古裝戲《鄴宮圖》、《韓玉娘...
上黨二簧已經流傳了二百多年,其藝術形式獨特,在滿足當地民眾文化娛樂,傳播傳統文化,豐富和完善中國戲劇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承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戲劇市場低迷,演出逐年減少,藝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後繼乏人,僅靠演出二黃戲...
上黨二黃的基本特徵有:1、長期參加廟會等各種慶典活動,形成了參與活動的程式性特徵。2、二黃戲的表演藝術注重唱、做兩功,其中做功戲顯得文雅樸實、細膩逼真,唱腔圓潤委婉、豐富多彩,在過去常和崑曲作伴演出。價值 上黨二黃主要價值...
民國十四年(1925年)前後,河北大名等地又有一批上黨梆子演員前來加入班社,並帶來一批劇目,如《徐龍鍘子》《銅花杯》《海棠關》等,豐富了棗梆的上演劇目,提高了表演藝術水平,推進了棗梆劇種的發展。職業班社的演出,受到民眾的...
廣義地說,這是臉譜化運用於所有劇中人的一種手段,使戲曲的特徵更加突出,所以凡劇中人臉上均有“譜”。這本臉譜集既反映了它的實用性,也有美感欣賞性,是研究上黨梆子藝術的寶貴資料。在編纂時,對一些重點角色的傳說、標誌的象徵...
展櫃、展架、燈光、音響等配套設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規範了服務標準和流程。服務宗旨 立足戲曲文化的發掘、整理、宣傳、陳列、展演、保藏、利用、諮詢及交流;通過研究、教學、專業培訓和公眾教育,提高公眾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和欣賞。
嗩吶藝術(上黨樂戶班社),山西省壺關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上黨樂戶班社所用樂器分為吹奏、打擊、拉彈三大類別,包括嗩吶、笙、鼓、鑼、鈸、巨琴、板胡、三弦、月琴等。其演奏樂曲遵規守禮,禮樂並舉,按...
該團前身是山西省長治專區人民劇團第二分團(俗稱“專二團”),後更名為晉東南地區上黨落子劇團,在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時期對黨的文藝事業和上黨落子劇種的發展做出過應有的貢獻。先後拍攝的舞台藝術電視片《楊七娘》、彩色戲曲藝術影片《佘...
高玉林,國籍中國,性別女,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上黨梆子名家。人物簡介 高玉林 女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藝術之路 高老師的藝術之路是比較順利的。1959年,隨晉東南專區上黨梆子劇團,到福建前線慰問演出;返回後,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梆子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戲劇第九屆“梅花獎”獲得者。中國唱片第三屆“金唱片獎”獲得者。1972年考入高平縣青年戲曲培訓班,學小旦、青衣、主演《蝶戀花》、《紅色娘子軍》、《皮秀英打虎》及戲曲藝術片《...
藝術特色 上黨八音會的藝術特色是吹打並舉、熱烈奔放、聲情並茂、演奏兼備。上黨八音會的音樂構成要素一是宮廷音樂,二是廟堂音樂,三是戲曲音樂,四是民間小調。其藝術特色大致有三:一是吹打並重,文武相接;二是聲情並茂,演奏兼備;...
上黨梆子是個5聲腔劇種,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其音調高亢活潑,具有粗狂、健康的農民藝術特色。收集整理上黨梆子歷史文獻,並吸收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將其整理編撰成志書,使人們便於...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山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晉城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獲得者。山西省戲曲二度杏花獎獲得者,晉城市上黨梆子傳習所所長。晉城市...
1944年參加抗日根據地勝利劇團,演出進步戲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晉東南藝術學校校長。代表劇目有《烏鴉山》《佘塘關》《翠屏山》《小宴》《雁門關》《長生殿》《甘泉宮》等。上黨戲曲入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立傳的,...
滿庭芳·憶上黨戲劇大師郭金順兼話戲劇傳承 水調歌頭·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誕辰一百周年之 詠嘆 郭金順(應昌)師逝世十周年 紀念上黨戲魂郭金順百年誕辰 憶郭金順先生來陵演出 戲劇名家郭金順 ——紀念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百年誕辰 敬...
在太原市青年宮演藝中心上演。所獲榮譽 2019年4月12日,山西陳素琴的上黨梆子《太行娘親》名列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獲獎人選公示名單。2023年4月,入選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公布的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作品名單。
在與當地語言和民間藝術的融合中,最終形成了以古代燕趙“慷慨悲歌”的邊塞風骨遺存為基本特色的北路梆子戲。上黨梆子,起源於素有深厚戲曲傳統的古上黨郡澤、潞二州,由明清時期外地傳來的羅羅戲、卷戲和地方小戲俗曲,融匯從山西西南...
晉中和晉北稱之為“南路梆子”或“南路戲”,上黨稱“西府戲”,河南稱“西戲”,在陝西省、甘肅省西北一帶稱“晉腔”、“蒲戲”、“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調高亢,擅長於表現慷慨悲壯的歷史題材故事。音樂和表演藝術傳統...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出現於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發展成為如今的山西的四大劇種: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發展過程中吸收晉中地區民歌、秧歌等民間藝術韻調,風格特具。有上路調和下路調之分,上路調為北路梆子,下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