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家溝組(Upper Majiagou Formation)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馬家溝組
- 外文名:Upper Majiagou Formation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上馬家溝組(Upper Majiagou Formation)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上馬家溝組(Upper Majiagou Formation)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質學名詞》第一版。1...
馬家溝組原稱“馬家溝石灰岩”,屬中奧陶世早期,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河北開平盆地馬家溝,故名。分布於華北及東北南部,在河北,廣泛分布於尚義——平泉以南的山區。命名 葛利普,1922年命名為馬家溝灰岩。中國北部奧陶紀動物化石,...
馬家溝群 馬家溝群是河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於1963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河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3年命名,即包括原上,下馬家溝組或磁縣組或馬家溝組,已停用。分布範圍 華北,河北省。
屯蘭井田位於西山煤田東北隅,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奧陶系中統上馬家溝組及峰峰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上石盒子組。第四系地層不整合覆於各時代地層之上。井田地層劃分標誌層編號有兩套...
石灰岩角礫較大,一般直徑達20~50cm,角礫的岩石類型單一,雜亂堆積,主要發育在上馬家溝組。白雲岩角礫往往與石膏溶解作用有關,多分布於下馬家溝組第一、第三段,見於徐州賈旺等地,角礫雜亂堆積,基質為泥雲質,橫向分布不穩定,...
土峪段(組)指馬家溝組第二個白雲岩偶夾灰岩岩石地層單位。與其下北庵莊灰岩段和其上五陽山灰岩段均為整合接觸。厚30-90米。命名 陳均遠、張俊明等,1984年命名土峪組。
研究認為懷遠運動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中寒武世張夏期→早奧陶世大灣期)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山子組白雲岩形成→隆起剝蝕→馬家溝組底部同生構造角礫岩的形成→滑褶帶的產生等四個階段。研究 “懷遠運動”是李四光先生於 1939 年創立...
leptosomatus- Loxodus dissectus帶,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 帶;三葉蟲:Eoisotelus orientalis帶;及頭足類Polydesmia帶,層位與Didymograptus deflexus帶至D. hirundo帶大致相當。厚22-296米。同物異名 馬家溝組(廣義)二段。
命名 李仲揆(李四光),1931年命名;謝家榮,1932年介紹。特徵 為土黃、局部紫紅灰色頁狀泥質粉晶白雲岩或白雲質泥灰岩夾白雲質頁岩及角礫岩。含牙形刺、疊層石等化石。下與三山子組平行不整合;上與馬家溝組整合接觸。厚10米。
亮甲山組整合於冶里組之上,平行不整合於馬家溝組之下,灰色含燧石結核灰岩、白雲岩夾少量礫屑灰岩。簡介 亮甲山組原稱“亮甲山層”,屬早奧陶世晚期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河北撫寧縣亮甲山,故名。分布於華北及東北南部,在河北,...
靖邊氣田的儲集層層位主要為奧陶系馬家溝組上部的馬五段,由泥晶白雲岩、細粉晶白雲岩與泥質或含石膏白雲岩間互組成(見圖),為風化殼儲層。儲集空間分為孔、縫兩類:孔(洞)以溶蝕孔為主,其次為晶間孔、膏模孔等;裂縫有...
本項目建立了鄂南地區古生界-中生界層序地層格架,劃分出5個二級層序和30個三級層序,明確了鄂南地區中生界延長組物源主要來自東北和西南兩個方向。明確了鄂南地區中生界儲層類型。分析了風化殼儲層發育的控制因素,指出古生界馬家溝組碳酸...
按不同層位和不同礦床特徵可劃分三個賦礦層位:第一層位,奧陶系馬家溝組;第二層位,上寒武統鳳山組;第三層位,中寒武統張夏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岩質純,厚度大、夾層少,礦層穩定,是開發利用的最佳礦床。截至1989年底,全...
塔石石灰岩是趙汝鈞於1919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趙汝鈞等,1919年命名,與馬家溝組同物異名,已停用。 分布範圍 塔石石灰岩 Tashi Limestone 06-32-6001 O 趙汝鈞等,1919年命名,與馬家溝組同物異名,已停用。
華北地台區自早奧陶世末期上升、海退形成古陸以來,到晚石炭世中期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積,其間經歷了大約130Ma的沉積間斷,上石炭統直接平行不整合覆蓋在下奧陶統馬家溝組侵蝕面上。上石炭統在鄂爾多斯和華北地台南部形成上石炭統上部對...
白土組 白土組江蘇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於1976年是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江蘇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76年命名,為馬家溝組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華東,江蘇省
沉積礦產有華北亮甲山組及馬家溝組的石灰岩,山西馬家溝組上部的石膏,西北華北及華南奧陶系中的鐵礦,貴州及河北奧陶系中發現油苗等。地層劃分 奧陶紀一般分為3個世——早奧陶世、中奧陶世和晚奧陶世。相應地,奧陶系地層劃分為下奧...
維里斯1903年在山東命名于山東省濟南市,勞倫斯(Lorenz,P.T.),1905年鑑定樣品,並發表文章介紹(Lorenz P.T.,1905,Beitrage Fur Geologie und Paleontologie von Ostasien,I Tei l,Mayburg),包括濟南地區的馬家溝組及三山...
阿不切亥組下部以薄層泥質條帶灰岩為主,夾竹葉狀、鮞狀灰岩凸鏡體及少量灰綠色頁岩;中-上部則為薄層泥質條帶灰岩夾中-薄層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偶見竹葉狀灰岩凸鏡體。含三葉蟲等。與下伏胡魯斯台組、上覆馬家溝組均為連續沉積...
同義村組 同義村組是河北第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於197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河北第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74年命名,為馬家溝組上部地層,與峰峰段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華北,河北省。
我國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中石炭統本溪組直接覆蓋在奧陶系馬家溝組的石灰岩剝蝕面上,其間缺失了奧陶系馬家溝組之上及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的一系列地層,而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上是平行的,這是平行不整合接觸的一個典型例子。其...
P.)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德日進等(Teilhard de Chardin,P.),1924年命名內蒙古桌子山磴口(Teilhard de Chardin,P. et Licent,E.,1924,中國地質學會會志,第3卷),馬家溝組的同物異名廢棄。分布範圍 華北,內蒙古。
紅窯組 紅窯組是1932年遠藤隆次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遠藤隆次,1932年命名於遼寧省煙臺市南紅窯,馬家溝組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 東北,遼寧省。
可建立Tasmanognathus borealis-Tasmanognathus gracilis帶。並認為其層位與Climacograptus wilsoni- D. clingani?帶大致相當。為盆地邊緣淺水沉積。與下伏峰峰段(馬家溝組)連續過渡;上與石炭系呈平行不整合。厚840米左右。
組)五頂統(組)是遠藤隆次於193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遠藤隆次,1932年命名於遼寧省遼陽煙臺東鏵子鎮以南的五頂山(Endo,R,1932,USNatMusBull,no146,p15),屬馬家溝組一部分,廢棄。 分布範圍 東北,遼寧省 ...
白彥組為發育於早古生代碳酸鹽岩區的岩溶微地貌中的燧石質礫岩。該礫岩的物質成分以高成熟度矽質礫石為特徵。在魯南地區大多見含金剛石。多不整合於馬家溝組之上。厚度1-6米。時代:N2-Qp1 命名:山東地礦局第七地質隊(原八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