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項線

上項線

在寰枕間隙,凡附著於枕骨上項線的軟組織,位置較淺表;凡附著於枕骨下項線的軟組織,位置較深在,而緊接上項線上緣的為枕肌附著處。寰枕筋膜是項筋膜的一部分,位於寰枕間隙的淺層,其上部起於枕骨上項線,兩側與頸筋膜的淺層和深層相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項線
  • 外文名:linea nuchalis superior
  • 科室:解剖
解剖結構:,與上項線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下部附著於寰椎後弓、項韌帶,並與背筋膜相連。寰枕筋膜的深層中部為斜方肌,斜方肌起自上項線內側部分及枕外隆凸、項韌帶、下頸椎及全部胸椎的棘突、棘上韌帶,止於鎖骨肩峰部、肩峰及肩胛岡;其深層為由內下斜向外上走行的頭、頸夾肌。頭夾肌位於頸夾肌的上部,起自C3~6的項韌帶,止於上項線外側部分及乳突的後外側。頭夾肌的深層內側為頭半棘肌,起自C2~7橫突,止於枕骨上下項線之間骨面。更深層為一些短肌,位於寰枕間隙的最深部,均止於下項線。從外至內的排列來看,首先為頭上斜肌,起於C1橫突,止於下項線的外側;其內側稍偏深部為頭後大直肌,起自C2棘突,向外上走行,恰抵止於頭上斜肌止點下方的下項線外側部。頭後大直肌的內側並近正中縱線的肌肉為頭後小直肌,起自C1後弓的後結節,抵止於下項線的內側部。這些短肌均作用於寰枕關節及寰樞關節。頭上斜肌及頭後小直肌當兩側收縮時,使頭後仰;頭後大直肌則兼有使頭後仰和旋轉的功能。

與上項線相關的疾病:

枕項線綜合徵:
1、概述:
由於附著於枕骨上、下項線及其之間骨面的筋膜、肌肉等軟組織發生病變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稱為枕項線綜合徵。因為附著於枕骨上、下項線及其之間骨面的軟組織多與頭的伸屈、側彎和旋轉活動有關,寰枕、寰樞關節又是整個脊椎關節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在頭部頻繁的活動中附著於枕骨上、下項線處及其之間骨面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最易發生病變而引起各種症狀。據統計,在引起頸性眩暈症的諸多疾病中,本病約占25.68%;在引起頭枕部疼痛、偏頭痛的諸多疾病中,本病約占18.15%。
2、病因:
由於長期低頭工作或頻繁的頭部活動,寰枕筋膜產生慢性勞損性炎症,如筋膜增厚、組織逐漸變性、纖維間質增多,失去彈性或產生攣縮,使寰枕間隙變窄,造成對椎動脈的壓迫和對從筋膜穿出的枕小神經、枕大神經的刺激與壓迫,產生枕部頭痛或偏頭痛等症狀。
上頸部的深層組織如深部肌肉、關節、深筋膜等的感覺徑路與小腦、前庭神經核等眩暈中樞有連線。因此,當頸項部軟組織感受器接受到來自化學或壓力的刺激後,通過頸脊神經後支纖維傳入中樞引起小腦和皮層下中樞的前庭神經核等組織的興奮,通過反射產生機體平衡和定向功能障礙,引起眩暈症狀。
枕骨髁和寰椎上關節凹構成的寰枕關節,是連線頸椎和頭顱的關節。關節囊鬆弛,其周圍有一些韌帶和肌肉參與維持關節穩定,並使關節能沿矢狀軸做側屈運動及沿額狀軸做仰屈運動。寰椎無棘突,因而可使頭能做較大範圍的仰、俯活動。頭部的頻繁活動或長時間低頭工作、頸部姿勢不當等,容易使寰枕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筋膜發生勞損性病變。尤其頭上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等附著於枕骨下項線的一些短肌,由於病變部位軟組織內壓增高和無菌性炎症的刺激,通過軟組織內感受器傳入小腦和前庭神經而產生了眩暈。
此外,在寰枕間隙部位,由頭夾肌內側緣與枕骨上項線、棘中線項韌帶為邊形成三角形間隙。三角的深層為頭半棘肌,淺層為斜方肌。枕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均經此三角穿過淺面的斜方肌而分布於頭枕部的皮下。枕大神經為C2脊神經後支的皮支,C3脊神經後支的皮支為第三枕神經。寰枕間隙部位的軟組織病變對枕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的機械性壓迫和無菌性炎症的化學刺激,通過C2和C3脊神經後支纖維傳入小腦和前庭神經核引起的眩暈。這是寰枕間隙部位軟組織病變容易引起症狀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這類病人也常會存在一些頭枕部及頭頂部麻木、跳痛等症狀。因枕大神經還有吻合小支與枕小神經、耳大神經交通,所以,一些病人常會伴存一些耳部症狀。
3、症狀:
症狀輕者僅表現為頭後部、寰枕間隙部位的酸、脹、困感覺,似有繩子的牽拽感,如有的病人表現為頭枕部及頭頂部的麻木,似有物“壓”頭或似被棍擊打的“悶脹”感,也有的病人有頭頂部跳痛和頭蒙感,有的病人則表現為頭枕部的疼痛,疼痛可向頭頂部及前額部放射;一側病變者可為一側的頑固性偏頭痛。以上症狀時發時愈或時輕時重。勞累及低頭操作時間過長,則症狀增重。有的病人表現為似痛似脹似木又似帶些暈的感覺,重時甚至想用針扎、刀割。症狀重時影響睡眠,病人不能躺臥在枕頭上,上頸部病變部位受壓時症狀更重。病人在躺臥狀態下打哈欠時需用自己雙手托起頭部,否則會更加難受感。令病人在站立位狀態下做頭後仰及一側下肢的後伸動作,病變重的一側會出現“大腦”似被牽拽的感覺,這種感覺一直可傳射至頭頂部,甚至前額部。在出現“大腦被牽拽”感的同時常伴有明顯的頭暈症狀。恢復體位2~3min後,頭暈症狀自消。這種病人大多病程較長,因此寰枕間隙深層病變軟組織和椎管後部的寰枕後膜形成廣泛粘連所致。在做上述動作時,由於深層短肌的收縮牽拽了寰枕後膜,除引起頭暈症狀外,還出現了似大腦被拖拽的感覺
除以上症狀外,有的病人還相伴一些耳部症狀,如病變側的耳朵似有異物堵塞感、耳後牽脹感、耳鳴、重聽,甚至耳聾等症狀;或相伴一些眼部症狀,如眼眶痛、眼乾澀、不想睜眼、眼花、視物模糊、看東西發灰、視力下降等症狀;或不能看運動的物體,否則眩暈增重;或伴有一些全身症狀,如全身乏力、沒精神、頭腦不清亮、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症狀,以及有憋氣、噁心等症狀。這些病人常因精神緊張而誘發眩暈或使原有的眩暈症狀加重。這類病人做頭顱CT等檢查大多無明顯異常可見,但所有病人於枕骨上項線、下項線或其間骨間的一側或雙側均可尋及明顯壓痛點,有的病人在C1的橫突部位或後弓部位或C1棘突(後弓結節)處也可尋及明顯壓痛點。
4、診斷:
於枕骨上項線、下項線或其間骨間的病變軟組織附麗區部位做簡單的手法治療,可立刻使症狀減輕、緩解,有利於本病的診斷。同樣,在枕骨上項線、下項線或其間骨間的每個壓痛點上用0.5%~1%利多卡因5ml做局部浸潤注射可使症狀立刻獲得改善者,也可作為本病的有力的診斷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