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祖塋》是明代詩人何景明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祖塋
- 出處:《大復集-明-何景明》卷十六
- 作者:何景明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上祖塋》是明代詩人何景明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上祖塋》是明代詩人何景明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故域西山繞,佳城望轉幽。松寒迷唳鶴,草暖集眠牛。不見丘原起,空懷霜露愁。諸孫時掃謁,哀淚灑松楸。1作者簡介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
祖塋,漢語詞語,拼音zǔ yíng,墳墓,墳地;人名,出自《契約文字》。解釋 1.祖輩的墳地。2.人名。典籍 〔元〕無名氏《契約文字》第三折:“將骨殖做一擔挑來,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築墓除妖》:“張惠,德州人,少以孝義稱,祖塋去家五里,洪武初,遭兵燹,被穵暴露。”〔...
立祖塋,滿族舊時葬俗。祖塋亦稱“老塋”。由聚居於一地的同姓宗族立一祖塋,以最早遷至此地的祖先之墓“立為祖塋”,其各代子孫墳墓按“左昭右穆”之制以八字排列於後。對可葬入祖塋者的規定各氏族不盡相同,多為每輩以承祝長房者入雲,余者別葬。凶亡、無嗣、幼卒者一概不入;嫡妻與夫合葬祖塋,庶妻...
祖塋在陽岡,距今已七世。松楸寫新圖,名筆為題識。國史既特書,鐵史光相繼。眷茲河陽山,白雲浩無際。作者簡介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為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 《僑吳集》。
關氏祖塋前所立石碑,無立碑人姓名與年代,但是在《解梁關帝志》中《考辯》中有一段文字記述:今鹽池巡檢王閏久官茲土,並傳至備詢之。閏日:“王州守在官,閏猶未至。閏至自庚申。比奉新參議大本修石盤溝墓,掘地得舊碑於墓所,碑亦楷書刊‘漢壽亭侯關公祖考石盤公墓'但無建碑歲月,建碑人姓名。”發展...
諸葛亮祖塋位在蘭山縣北茶芽山東(今臨沂市蘭山區李官鎮茶山東麓的石屯村)。其墳砌以碎石,灌以鐵汁。是諸葛家傳的武侯祖母墓。光緒三十年於墓前立石碑一通,並刻“諸葛武侯先塋”。諸葛亮祖塋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茶山東麓。《臨沂縣誌·古蹟》云:“諸葛武侯先塋,《府志》:蘭山縣北茶芽山東,其墳砌以碎石,灌...
聊城傅家祖塋的照片,近現代文物。傅斯年七世祖傅以漸(1609—1665)順治三年中進士,系清代開國狀元,歷任國史院大學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等職。傅以漸學識淵博,精於考據,對經學、史學、天文、地理、禮樂、法律無不涉獵,道德文章實為一時之冠。傅以漸之後,傅家舉人、進士輩出,僅七品以上者就...
祭祖習俗(石壁客家祭祖習俗)沿襲古禮,分為春秋兩祭。春祭在清明節,又稱清明祭;秋祭在農曆八月初一,又稱秋清明。公祭(或稱官祭)規模盛大。族祭(或稱私祭、家祭)由同一姓氏後裔共同舉辦,或在祠堂祠祭,或在祖塋墓祭,敬祖穆宗,慎終追遠。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動,是建立在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尋根求...
1950年4月任三台縣人民法院院長,7月調任遂寧專署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1951年4月調去中央政法學院學習,不久因肺病復發,於7月間返回,經川北區黨委安排在南充川北醫學院治療,終因醫治無效,1952年2月12日不幸病逝,時年42歲;遺體經組織照顧運回射洪富豐鄉八村濫泥溝老家,安葬在宅後山上祖塋旁。
葬之日為崇禎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塋二里許,即勅建之塋道,旨同隧者也!銘曰:憲憲袁公,命世偉人。應運而出,蔚為寶臣。鸞棲棘署,鳳鳴柏府。肺石無冤,袞衣有補。應變陳言,屏居泉石。菜彩承歡,三公不易。鴻冥二紀,塵擾樓蘭。毀家紓難,義功纓冠。朝野推轂,帝曰俞哉。升華...
家族祖塋 祖塋1 據史料記載,家族自始祖王春於北宋末年自山西遷至王家村生存以來,眾祖均葬於今三原縣嵯峨鎮梁家村東(豐樂原上),共占地十八畝。其家族十九世孫王萬順於二O一一年清明,出資在天井岸村祖墳處立墓碑,以供後裔參拜。祖塋2 其家族明朝以前遠祖無考,故家乘以王瓚為一世。自一世王瓚起,其後被多則...
劉琰墓位於陽穀縣城東八里營村西,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琰墓前原有乾隆三十年(1765)所立墓碑一通,現已斷碣。今存墓碑為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1991年10月復立,碑高1.67米 ,厚0.27米 ,原有碑帽碑座。碑前尚有牌坊,上寫“劉氏祖塋”。墓碑正面文為“誥授中憲大夫江寧府知府江西學政公琬劉公...
以年關祭祖為例,每年正月初二早上吃過早飯後,村中男性村民集體在村委集合去祖塋祭祖,並有村民自己組織的大鼓、嗩吶、大鑔、小鑔、大鑼人員齊奏喜慶音樂前往祖塋祭祖。祭祖過程:一、祖墳墳頭壓墳頭紙、燒紙錢;二、鳴放鞭炮禮花;三、全體劉氏子孫一起向祖墳三叩頭;四、劉氏子孫向健在的輩分最高的族人叩頭。劉...
時逢清明,蕭公讓舉家俱往祖塋祭祀,蕭淑蘭託病不去,引梅香後花園欲與世英相見。張世英正好到東村探了幾個朋友剛剛回來,看見蕭淑蘭,說道:“誰家女子,來到這裡?”似有疑惑不解之意。蕭淑蘭主動上前行禮道“萬福”,張世英不予理睬,“頭不抬,身微欠,真所謂君子謙謙”。蕭淑蘭說明自己“乃蕭公讓之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