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田堂王氏又稱金牌王氏祖籍系山西太原,始祖王春自北宋時期開始於今涇陽縣安吳鎮王家村生存,歷經多少代無從考究,屢傳至王瓚。以王介所撰《寶田堂王氏家乘》為據,王瓚為始,繁衍至今已二十世,成為一個近千人的大村莊。其家族歷代德賢之人濟濟,子孫繁衍昌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田堂王氏
- 地址:陝西省涇陽縣安吳鎮王家村
- 始祖:王春
- 遷徙年代:中國北宋
- 祖籍:山西省太原
- 堂號:寶田堂
譜序,世系圖,家族人物,家族祖塋,祖塋1,祖塋2,王徵陵園,寶田堂王氏家族理事會,王氏家族理事會成立,王氏家族理事會成員,
譜序
家之有乘,族之有譜,猶郡邑之有志,國之有史也。欲考世系之由來,高曾之矩矱,祖父之德澤,與一家一族之風教條約,舍是其奚稽乎?況自宋以來,宗法已廢,難以程、朱有意復古而卒莫能興,則天下親親老老之風,尤必籍是以聊屬之。譜、乘之所系,大矣哉!
余系出太原,先世傳為晉之洪洞人。自北宋末,遠祖諱春者始遷涇。迨明中葉,屢遭兵火,而族譜失傳。至先僉憲端節公復著為譜,僅祥四世,高祖以上皆莫考,旁支遠系無論已。當明季之末,復罹冰火,而譜又失傳,先司寇文正公每擬即端節公一支自著為譜,而“王事靡監”,有志未遑,今且百年矣。時數之推遷,風俗之盛衰,人事之蕃變,不知其幾矣。
夫飲水者不忘源,源遠者其流長。報本追遠之意,理自昭然,乃人情則愈遠而愈疏。余小子深懼夫祖德宗功數百年忠孝之遺而漸次就滅,心常戚之。於是殫心竭慮,苦志搜羅。或考遺書,或訊故老,或摘史鑑之文,或殘郡國之志。自我端節嫡派,上及祖考,而下迄於今,列為圖說,各細書其名字、位號,及生卒年月與元繼配某氏,昭穆世系,絲毫罔弗祥;而歷代之墳墓,歷世之列傳系焉,為卷一。至先德散見於群書,取其有關一人一生之事者,采而輯之,為卷一。龍章寵錫,殊恩疊被,則累朝之制誥,與端節之特命次之,為卷二。而贊傳碑銘,志狀行述又次之,為卷亦二。誄文、輓詩又次之,卷各一。凡歷一紀,付梓者三,繕寫者五,共成八卷,謹藏先祠昭示後裔。言惟質而意則厚,蓋法河東薛文清公所序《上饒周氏家譜》,學程朱之義,而恨未能仿佛其萬一。
是書也,特吾家歷世紀事之乘,而非敢言譜。由茲以往,惟願為子孫者知厥後之所以克昌,良由世德之所以彌厚也。今雖歷數百年遠矣,而溯所自出,無非一本,不可以遠而逐疏,尤當追遠而更求其遠。俾人各存一勿令十餘世君子之澤至我而斬之念,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門之內,雍雍熙熙,而傳之雲乃罔敢或替。宗祖有靈,當亦含笑於九京矣。
至子吾族之譜,還當俟諸累日,踵而成之。更願族之人各親其親,而老其老,世世子孫和睦無間,則余之志耳。若夫從來敘譜之家,無慮數百人。其所最著者,自宋盧陵歐陽、眉山蘇氏而外,近世如王弇州先生所推許惟蘇允明、康德涵、李獻吉氏,然猶有法整而略,辭古而訐之譏。即弇州所著《郭氏家譜》、《馮氏家乘》,亦不免遠引無稽,徒矜其博,故奧厥詞,自詡其文必傳之誚則甚矣。作譜之難,嚴而詳,該而約,必求合乎《春秋》之旨,固非作史大手筆未易辯此,夫豈余之所敢知耶?
歲嘉慶庚辰十月既望
九世孫介自題於寶田堂之正學齊
世系圖
寶田堂王氏遠祖諱春者始遷涇迨,歷經多少代無從考究,屢傳至王瓚。以《寶田堂王氏家乘》為據,王瓚為始,至十二世。(本世系圖僅祥長門)
家族人物
家族祖塋
祖塋1
據史料記載,家族自始祖王春於北宋末年自山西遷至王家村生存以來,眾祖均葬於今三原縣嵯峨鎮梁家村東(豐樂原上),共占地十八畝。其家族十九世孫王萬順於二O一一年清明,出資在天井岸村祖墳處立墓碑,以供後裔參拜。
祖塋2
其家族明朝以前遠祖無考,故家乘以王瓚為一世。自一世王瓚起,其後被多則葬於今村東南角王氏祖塋。先仍存清鹹豐三年間王氏先塋墓碑。
碑刻明金牌堡王氏先塋,並記王氏先塋占地情況。
王徵陵園
蓋聞其家族五世王徵乃明朝著名科學家、機械學家。其墓原葬於三原縣楊杜村東北五里轆轆把原上,2009年5月由於新修西銅高速複線從此穿過,無法避讓,經其十二世孫王可舉多方努力,歷經艱辛最終王徵及其子孫共四座墓葬被遷回故里安葬。
寶田堂王氏家族理事會
王氏家族理事會成立
由於2009年5月新修的西銅高速複線穿越王徵墓舊址,而無法避開,引發了王氏後裔與高速公路建設的糾紛,從而王氏後裔團結一致組成王氏後裔家族理事會投入王徵墓地的保護工作。經王氏家族理事會努力爭取,終將王徵及其子孫墓共四座遷回王氏故里。
王氏家族理事會成員
總代表:王可舉(王徵第十二代嫡孫)
一、代表小組:王可舉、王萬順、王保明、王龍、王可君
二、後裔代表:王建平、王 建、王萬順、王承信、王志亮、王志建、王志斌、王保明、王小強、王興五、王西平、王 會、王 漢、王可立、王可君、王可作、王存順
三、鄉親代表:李靜、殷炳仁、紀 文、王雄志、王全福
四、天主教三原教區代表:袁建民、徐紀昌、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