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下愚,只有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變性情的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知下愚
- 出處:《論語·陽貨》
- 分類:成語
- 原句:子曰:“唯上知下愚不移”
上知下愚,只有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變性情的的意思。
《感事吟》是宋代詩人邵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詞正文 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誠不移。冶葛根非連靈芝,奈何生與天地齊。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易學家。字堯夫,諡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
孔子,道德之祖,諸子之中最卓者也,而曰“上智下愚不移”,故知告子之言,未得實也。夫告子之言,亦有緣也。《詩》曰:“彼姝之子,何以與之。”其傳曰:“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朱則赤。”夫決水使之東西,猶染絲令...
上智下愚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千慮一失 失:錯誤。指聰明人的考慮,也會有不周到的地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即使是聰明能幹的婦女,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做事缺少...
219.上智下愚,中才之人 220.守口須密,防意須嚴 221.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222.幼不學,不成器…一 223.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224.濃天淡久,大器晚成 225.靜中真境,淡現本然 下卷 1.樂者不言,言者不樂 2....
2 上智下愚亦有可移之理/178 3 學為聖人/180 第十三章 朱熹以“理”為基礎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83 一 朱熹以“理”為基礎的道德觀/185 1 理一分殊/186 2 仁包五常/187 3 性同氣異/189 4...
無論僧尼道俗、男女老幼、士農工商、陸海空軍、上智下愚、富貴貧賤、善惡疾苦、一切人等,不費錢財氣力,不妨職業營生,隨時隨地,皆可以念。不惟有利於身後,離生死苦,得究竟樂;且大有益於生前,消災免難,卻病延年。經云:歸依...
是知大將臨戎,以智為本。漢高之英雄大度,尚曰“吾寧鬥智”;魏武之綱神冠絕,猶依法孫、吳。假有項籍之氣,袁紹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終以破滅,何況復出其下哉!且上智下愚,明暗異等,多算少謀,眾寡殊科。故魏用柏直以拒...
上智下愚/100 治國方略/102 韓信之死/104 三分之謀/107 彭越之死/110 英布之死/112 趙王廢黜/113 燕王出逃/114 宰相系獄/116 辟穀明志/119 變生肘腋/122 第四篇 隋文帝與隋煬帝 幼兒失國是常理,篳路藍縷創奇蹟。自誇五子...
表文把迎奉佛骨造成惡果的責任推給“百姓愚冥”,雖然是作者“上智下愚”觀點的流露,但更是一種策略。百姓以皇帝“真心事佛”,因而出現狂熱、怪異情況:焚頂燒指、解衣散錢、棄其業次,甚至斷臂臠身。 “自朝至暮”從時間上寫...
經過五千年封建等級制度薰陶的中國人,形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上智下愚”的傳統管理文化和高度森嚴等級制、塔式管理模式,眾多層次的中層管理者在這樣的體系中可以相對承擔較少的責任和風險,實施大幅削減中間管理層的扁平...
阿彌陀佛是無比光明、無比長壽的象徵,無論男女老幼,不分上智下愚,只要祛除雜念,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排憂解難。曾有家家“阿彌陀佛”之說,深受人們喜愛。大雄寶殿之“大雄”,是對佛祖的尊稱,意思是佛祖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