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漢代樂府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留田行》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此詩用簡短樸實的四句話,展現了雖為一父之子,但哥哥卻不肯照顧年幼的弟弟這樣有違情理的生活片斷,反映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情節跳躍,給人留下了頗多的想像餘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留田行
  • 作者:無名氏
  • 創作年代:漢代
  • 出處:《樂府廣題》
  • 作品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上留田行
里中有啼兒,似類親父子。
回車問啼兒,慷慨不可止。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上留田:地名。
⑵里:古代居民區。
⑶親父子:同父之子。
⑷回車問:他人問。
⑸慷慨:悲嘆,即慷慨悲歌的意思。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驅車過里中,忽聞有人啼。兄弟貌似父,當是同胞體。
停車仔細問,原是兄棄弟。如此悖理事,令人悲難已。

創作背景

這是漢代反映孤兒被遺棄現象的民歌。孤兒遭受兄嫂的遺棄、殘酷欺凌和壓迫,過著痛苦不堪、哀告無門的生活,這在東漢時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據《樂府詩集》引崔豹古今注》:“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鄰人為其弟作悲歌以風(諷)其兄。”《樂府廣題》說:“蓋漢世人也。雲‘里中有啼兒,似類親父子。回車問啼兒,慷慨不可止。’”江郵綬《樂府類解》卷八:“事與《孤兒行》相似,恐是其本辭。”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寫的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鏡頭:有人坐車從里中經過,看見有兩個或數個小兒在啼哭,看長相像是同父親兄弟,因為小兒哭得太悲傷了,所以乘車的人走了過去又不能不回過車來,詢問小兒哭的原因。聽了小兒悲慘遭遇的訴說,他悲嘆不止。
孤兒的悲啼,是漢樂府民歌反映人民生活的一個方面,這首詩和《孤兒行》等篇一樣,表現了對被拋棄蹂躪的孤兒的深切同情,有助於人們認識當時的社會現實。《上留田行》沒有《孤兒行》那么多的細節描寫,詩人只用簡短樸實的四句話,展現了雖為一父之子,但作為兄長的哥哥卻不肯照顧年幼的弟弟這樣一個有違情理的生活片斷。從幼弟的哭泣和路人的感嘆中,兄虐其弟的情境,使人自然領悟。
這首詩歌構思頗為新穎,開頭兩句從乘者眼中寫啼兒,不蔓不枝又似在目前。後兩句一問一悲,含無限情節於言語文字之外。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中指出:“啼兒答語,更不揭出,語極含蓄。”不僅啼兒答語未揭出,作者已完全將啼兒拋置一邊,只寫問者之悲,他給讀者留下的想像天地是無限的。王粲七哀詩》云:“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在寫法上,顯然受《上留田行》的影響又有發展。兩詩相比,王粲詩激情有餘而含蓄不足。
余冠英《樂府詩選》認為此詩“不是全章”。按照敘事詩的要求,它確實需要補出許多內容。但漢樂府的敘事,常常不拘於事件首尾的敘述,而挑選最富有表現力的一點去集中描繪,這是一種成功的筆法,也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再加上任何內容,都會成為畫蛇添足,破壞這首詩的簡潔和含蓄美。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情節跳躍,給人留下了頗多的想像餘地,當與《孤兒行》比照閱讀。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朱嘉征《樂府廣序》卷五:《上留田》歌“里中有啼兒”,諷時也。成人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上留田》兄不字其孤弟而行,國為之謠,風雅不墜地,以此。
明末清初李因篤漢詩音注》卷七:觀其詩意似諷父之聽後婦而不恤前子,《古今注》未合。既曰里中,又雲似類,責其父而不以為子也。回車一問中,有無限不可言者矣,以慷慨二字括其不平。慷慨二字用得好,前《婦病》篇交語絮絮一段只是此二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