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2年秋季,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系科(組)分別併入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財政經濟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 、
交通大學 等院校;華東工業部接管滬江大學原址和校舍,建立上海工業學校,下設機械、電機和化工三個專業。1953年1月,學校更名為上海第二機器製造工業學校,受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同年改為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機械製造學校、
第一機械工業部 上海工業管理學校,1958年兩校合併升格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1960年5月升格為上海工業學院,以發展軍用儀器儀表製造專業為重點,同年7月更名為上海機械學院。
1962年,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專科學校61級光學儀器專業新生全部轉入上海機械學院就讀。
1965年3月,上海機械學院汽車專業調入
湖南大學 。
1969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學校由第一機械工業部劃歸上海市領導。
1972年4月,
上海工學院 撤銷建制,併入上海機械學院。合併後的上海機械學院,總部設在靠近上海市中心的閘北區延長路原上海工學院院址,分部設在上海機械學院
軍工路 原址。
校友陳道宏捐贈珍藏史料 1978年,建立上海機械學院冶金分院、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後分別於1979年、1983年改為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分校、上海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1978年,上海機械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
1979年,學校在國內最早設立
系統工程 學科。同年11月,著名科學家
錢學森 專程到校考察系統工程本科專業學生培養工作,並在上海機械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大會上發表講話。
1979年1月,上海機械學院一分為二,原上海工學院部分恢復建制並成立
上海工業大學 (今上海大學),軍工路校址再次成為上海機械學院主校區。
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恢復雙重領導,以第一機械工業部(1982年改為機械工業部)為主管單位。
1981年,學校和
麻省理工學院 等美國、加拿大高校合作,開始舉辦全英文授課MBA項目;1983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發表專題報導,認為“此舉開創了中國MBA教育的先河”。
上海理工大學揭牌儀式 1988年,台、港、滬三地滬江校友聯合上海機械學院在滬江大學原址設立“滬江城中區商學院”暨復辦滬江大學商科。
1993年創建工業工程專業,是上海市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
1991年經國家人事部和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學校第一個
博士後流動站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2年4月至5月,上海機械學院參加上海市科技結合生產重點工業會戰第五次科技攻關招標活動,成為中標數最多(8項)的單位。
1994年2月,上海機械學院更名為華東工業大學。
1998年9月,學校由原國家機械工業部轉入上海市管理,成為一所新型的市屬高校,此後被確立為市屬重點大學。
2003年7月,上海市政府將學校列為市屬高校重點建設的學校之一,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兩校部分資源參加組建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2015年7月,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與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
上海健康醫學院 ,脫離學校管理)。
2018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
學科特色 上海機械學院地處上海東部的楊浦區,原滬江大學舊址,東濱黃浦江與復興島隔水相望,西臨軍工路。
學院除培養學士學位的本科生(均為4年制)外,還培養博士與碩士研究生,除全日制本科外,還招夜大、函授與專科班。學院夜大學招收5年制本科生,除校本部外,還在市內設有分部。
學科專業以工為主,主要是動力、儀器儀表、機械、電子、計算機、科技外語、系統工程等,後來又增設文理學院、滬江城中區商學院,形成了以工為主,兼有管、理、文、商的特色。
截止1989年9月底,學院科學研究機構有:能源節約與開發研究所、精密儀器研究所、系統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研究所、計算中心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室、計量與儀表研究室、低溫生物工程研究室、汽車與內燃機研究室、葉輪機械汽體動力學研究室、系統動力學研究室等15個研究室。
歷任領導 學校歷任主要負責人
軍工路校區: 原滬江大學、上海工業學校、上海機器製造工業學校、上海機械專科學校、上海機械學院、華東工業大學等
復興路校區:原德文醫工學堂、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上海動力機械製造學校、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等
主要負責人
任職時間
主要負責人
任職時間
柏高德(美)校長
1906-1911
埃里希·寶隆(德)總監兼總理
1907-1909
戴阼施(美)代校長
1911-1911
福沙伯(德)總監督
1909-1917
魏馥蘭(美)校長
1911-1928
梅鵬(法)校長
1920-1924
劉湛恩校長
1928-1938
亨利·薛潘(法)校長
1924-1940
樊正康校務長
1938-1939
張保熙校長
1920-1924
領導樊正康校長
1939-1946
胡文耀代理校長
1924-1924
朱博泉滬江書院院長
1942-1944
朱炎校長
1924.5-1927
鄭章成滬江書院院務長(主持工作)
1942-1944
李宗侗代理校長 褚民誼校/院長
1928-1928 1928-1939
鄭章成滬江書院院長
1944-1945
農汝惠代理院長
1939-1940
凌憲揚代校長
1944-1946
林祖歡校長
1943-1945
凌憲揚校長
1946-1949
陳廷驤校長
1945-1946
余日宣校務委員會主任
1949-1952
夏述虞校長
1946-1949
李葵元校長
1952-1954
楊銘功校務委員會主任
1949-1951
李葵元黨委書記
1952-1956
薛紹清校長
1951-1953
肖流校長
1954-1958
劉列夫校長
1954
肖流黨委書記
1956-1958
余慧(女)黨委書記
1952-1960
卞懷之校長
1958-1961
余慧(女)校長
1955-1958
卞懷之黨委書記
1958-1961
肖流校長
1958-1959
魏士珍院長
1961-1964
徐念初(女)校長
1959-1979
魏士珍黨委書記
1961-1965
張培炎黨委書記
1960-1965
黃耕夫院長
1964-1977
葉民黨委書記
1965-1971
黃耕夫黨委書記
1965-1973
劉增山黨委書記
1971-1975
侯東升黨委書記
1973-1977
周根生黨委書記
1975-1979
張華黨委書記
1977-1979
徐念初(女)黨委書記
1979-1979
王琦黨委書記
1979-1984
閻仁傑黨委書記
1979-1983
陳之航院長
1981-1987
陳恩榮校長
1979-1983
(續表)
軍工路校區:原滬江大學、上海工業學校、上海機器製造工業學校、上海機械專科學校、上海機械學院、華東工業大學等
復興路校區:原德文醫工學堂、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上海動力機械製造學校、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等
主要負責人
任職時間
主要負責人
任職時間
朱佳生黨委副書記 (主持工作)
1984-1987
陳恩榮黨委書記
1983-1993
朱佳生黨委書記
1987-1991
徐強校長
1983-1991
趙學端院長
1987-1991
張忠賡副校長 (主持工作)
1991-1993
湯亞棟黨委書記
1991-1996
張忠賡黨委書記
1993-1996
李燕生校長
1991-1995
吳益和校長
1993-1996
上海理工大學
校長/書記
任職時間
呂貴黨委書記
1996-2004
陳康民校長
1995-2004
薛明揚黨委書記
2004-2008
許曉鳴校長
2004-2012
燕爽黨委書記
2009-2012
高德毅黨委書記
2012-2013
胡壽根校長
2012—2017
沈煒黨委書記
2013-2015
圖書館 上海機械學院圖書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516號。1958年8月在其前身即1952年建立的上海工業學校圖書館基礎上成立,圖書館源頭為1908年設立的上海浸會大學堂圖書室(
滬江大學 圖書館前身)。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停辦,華東工業部接管滬江大學原校址新建上海工業學校。1953年,學校改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機器製造學校。1958年8月,升格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到1959年底,圖書館藏書達到7.71萬冊。1960年,升格為上海機械學院。1972年,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工學院合併,工學院撤銷建制,原圖書館改為分部圖書館。1978年初,恢復原上海機械學院(工學院恢復獨立建制)以後,圖書館復建,1982年11月,新建館舍落成,當年完成搬遷工作。當時館藏已超過50萬冊,中、外文期刊訂閱數達1737種。新館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使用面積5500平方米。其中,書庫面積2200平方米,閱覽室面積1700平方米,共有閱覽座位826個。形成包括中文樣本書、工具書、中文開架、中文閉架、外文閉架、文藝開架、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等8個書庫及教師參考閱覽室、學生閱覽室、科技期刊閱覽室、一般報刊閱覽室的流通閱覽體系。出於對滬江大學老校長
劉湛恩 烈士的緬懷崇敬之情,學校曾先後於1948年和1991年兩度將圖書館命名為“湛恩紀念圖書館”。
1983年以來,由一位副院長分管圖書館工作。1984年底,館領導由正副主任改設正副館長。原來的組升格為部,設采編部、流通閱覽部、期刊部和辦公室。1988年9月,原屬科研處領導下的科技情報室劃歸圖書館,實現了圖書情報一體化。1985年以後,為滿足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了“科技文獻檢索室”,成立了教學小組,為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增設文獻資料複印業務。同時,修訂了各項規章制度,制訂了《圖書館崗位職責》、《圖書館工作人員守則》、《圖書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意見》等制度。圖書分類編目逐步實現規範化,建全了目錄體系。還定期編印新書目錄,不定期編制專題目錄,廣泛開展參考諮詢和閱讀輔導活動。對新生開設《怎樣利用圖書館》講座,印發介紹圖書館的小冊子。結合學院的教學、科學研究和校辦產業工作,開展科技情報文獻資料檢索、科技情報諮詢服務,外文科技資料翻譯及專題科技情報跟蹤服務等項工作,圖書館編印《科技情報簡訊》發至有關部門,並與兄弟院校交流。
1990年,全館藏書64.86萬冊。其中:中文圖書48.13萬冊,外文圖書12.12萬冊,期刊合訂本4.61萬冊。訂購現期期刊1342種,其中:中文期刊644種,外文期刊698種。全年的文獻經費29.4萬元。該館主要收藏動力機械、熱能工程、儀器儀表、自動控制、機械工程、計算機套用、系統工程及科技外語、商業等專業的基礎理論著作以及教學、科研參考的專業期刊和有關工具書。藏書中以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熱力渦輪機械、光學儀器、低溫工程、系統工程等6個重點學科的圖書和核心期刊較為完備。
圖書館專職工作人員50人。1987年正式開展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工作,健全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業務檔案,建立了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晉升制度。此外,有計畫地引進一批圖書情報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並對其他專業的大學生組織參加圖書情報專業培訓班學習。為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每年召開學術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和業務工作研討,編印了《圖書館文集》。
歷任館長:張樹鵠、孫萬一、高乃崇、林俊燦、朱繼梅。歷任副館長:劉同智、徐世津、董志洪、賈琛、程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