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景觀概況,主要景點,方塔,照壁,天妃宮,望仙橋,蘭瑞堂,長廊,五老峰,美女峰,水池,何陋軒,竹林,大草坪,塹道,如來石幢,古寺柱礎,綠化概況,其它設施,商標註冊,旅遊信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園中方塔周圍原是五代後漢
乾祐二年(949年)由宅邸改建的興國長壽寺,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更名興聖教寺,寺塔(俗稱方塔)建於宋
熙寧至
元祐年間(1068~1093年)。據考證,該地段位於唐宋時期
華亭縣城中心,曾在那裡地下約二米深處發現了分布較廣的大量唐宋遺物和一條東西向的唐代市河部分駁岸等遺蹟。元代寺毀塔存,明初在此建城隍廟及興聖塔院。明清時,緊靠方塔的北側東西橫向還有奉邑三位享有聲譽的
松江名人的三公街,三公為明代著名的書畫家
董文敏公,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李忠憨公,清代著名書法家沈文洛公。可以說,方塔園所在的這個地方,是松江歷史文化的縮影。抗日戰爭之後,廟、院均不復存在。在闢建為公園前,此地有部分民宅,其餘為菜田、苗圃。
方塔在明末以前幾經修葺,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修時,頂部三層大部分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更換塔剎。清末以後,方塔損壞嚴重,到解放前夕,塔下圍廊全廢,塔內各層木結構大多被毀,扶梯僅剩一層。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未修復。1974年5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動工大修,總投資20餘萬元。1977年初竣工,同年12月7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重新公布方塔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全國文物普查時,有關專家認為方塔是解放以來國內古建築修復最好的實例之一。
1978年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批准以方塔為中心建一個歷史文物公園。方塔園的建設工程由
同濟大學馮紀忠負責總體規劃,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柳綠華參與規劃並負責綠化設計。規劃以方塔為主體,保存鄰近的明代大型磚雕照壁、宋代石橋和七株古樹;從園外遷建明代楠木廳、湖石五老峰和美女峰、假山、清代天妃宮大殿;地形改造仿縣境中有名的九峰三泖,在園中堆9個土丘,開挖河池,並點綴亭榭;保留原有的大片竹林,以草皮和主題樹種統一全園底色。規劃的目標是要建成一個自然、空曠、幽靜、觀賞文物為主的園林。建設項目由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松江縣建築工程公司等單位施工。第一期工程從1978年5月持續至1980年底,完成了征地拆遷、圍牆、地形改造、道路地坪、遷建天妃宮等項目。第二期工程從1981年持續至1987年底,遷建了楠木廳,完善了園內綠化,新建了公園兩座大門、長廊、塹道、亭榭、服務社、售品部、生活設施等。從1982年5月1日起,公園邊建設邊開放。
方塔園的古文化風采,不僅吸引了眾多訪古覓幽的遊人,還吸引了許多拍攝歷史題材的影視工作者,《西廂記》、《牡丹亭》、《竇娥冤》、《聊齋》、《封神榜》、《濟公》、《楊乃武與小白菜》、《祝枝山傳奇》等10多部影視劇都曾在園中取景。
景觀概況
園林以國家級文物宋代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為中心,四周錯落著古式建築群,有市級文物明代大型磚雕照壁,區級文物宋代望仙橋、明代蘭瑞堂(又名楠木廳)、清代天妃宮、清代陳化成祠堂,仿古長廊(內有董其昌懷素貼)、古塹道、何陋軒、塔影舫、五老峰等。
在方塔的北側有別開生面的花崗石鋪成的廣場,遊客們可在廣場上盡情地欣賞遊玩。緊挨廣場的東側有一條用花崗石築成的塹道,這是由東大門進園的主要通道,其高3米,寬約5—6米,石砌兩壁,時高時低,時直時曲,富有變化,使步入其中的遊人產生進入了建築總體的感覺,由此積聚期待,以加重方塔突然呈現的驚喜。塹道石壁下側,每一轉彎處都置有貼腳燈,園林晚上開放,貼腳燈閃耀五彩的光芒,使石壁生輝, 更增加了遊人的情趣。
方塔園的東部還有一大片竹林,占地25畝,是園中的一大特色。從東大門進園,首先看到竹林和竹林上露出的塔尖,頗引人入勝。這批竹園是在舊時私人住宅的小竹園基礎上擴建而成。林中有石板小道,曲徑通幽,還有靜中生趣的竹園小池,及古色古香的長方形石板凳和南方少見的茅草亭。竹園中的竹子品種多而形狀異,有鳳尾竹、燕筍竹、紫竹、圓竹、筐竹、淡竹等 幾十種。
在方塔的西側,建有別具風格的長廊,以仿古形式與方塔等古建築相協調,可見山木本色、斗拱素欄、方磚石柱等一派古色古香。長廊隨土丘高低而自然起伏,遊客們在長廊中可一覽無遺地觀賞方塔全貌和水榭湖景。
方塔園為顯示其自然、粗狂、多趣,1980年在園中還鑿池疊山。一條S形的湖泊環繞在塔的南面,由西向東伸展開去,湖水漣漣,呈映塔影,景致十分優美。湖面上散植著一組組點叢式的荷花,有方形、圓形、棱形,夏秋之際荷花盛開,湖面顯得格外秀麗。湖南岸是開闊而平坦的草坪,緩坡入水,岸邊散植丹楓,由北南眺,
烏桕襯托著背日丹楓,晶瑩剔透。
從古建築的神奇到自然風光的秀麗,從竹林幽雅到花卉奇采,整個方塔園顯得既嚴整和諧,又自然多趣。園中在方塔和照壁等主體景物之間不植樹木、花卉,不設娛樂點,“冗繁削盡留清瘦”,突出了文物古蹟的地位,顯示了我國古代民族文化的典雅、樸實、寧靜和明潔。在園中的附屬設施,如茶室、賣品部、接待室、辦公室等建築,也都體現了文物園林所固有的風格。
主要景點
方塔
系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2.5米。在形態結構上,因襲唐代磚塔風格。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方塔頂上的塔剎高7.85米。1974一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松江方塔形體優美,玲瓏多姿,為我國南方古代建築中所少見,是國內保護最好的古塔之一,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徵。
塔體很小,登塔的木梯既窄又陡,越往上越狹小,到第七層就再也無法上去了。而第七層的門洞高不足一米,必須爬著才能出去。
方塔以“秀美”譽冠東南,藝術性極強。方塔的特點是塔身瘦長,塔檐寬大,形體猶似一位身著長裙,亭亭玉立的少女。清代松江詩人黃霆的一首“竹枝詞”是這樣盛讚方塔的:“近海浮圖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瓏”。兩句話就把方塔的藝術特色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方塔的藝術處理還不僅限於塔身、塔檐,它還有許多特殊的處理,譬如:為了塔體的修美,塔體外除去繁冗,把樓梯都設計在塔身中。塔檐的二層到九層每一個檐角的連線都呈拋物線的弧度,名叫“卷剎”。它的塔剎也與眾不同,和塔身一樣,比別的塔更顯修長。
方塔的歷史價值不可估量。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在他所寫的《江蘇之塔》一書中說:“松江方塔是自唐代到北宋,同類塔中嬗嫡的代表。”意思是說它沿用了唐代的形制於北宋時期建成的塔,而這座塔不管造形、用料、技術和施工,都是一個典型的唐代樓閣式磚木結構塔。鑒於這種主要的歷史價值,1996年興聖教寺塔被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幾百年間,方塔進行過多次大修。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僧人行高募捐修葺。大德六年(1302年),颶風吹落塔剎相輪,毀欄桿,僧清裕募款修理。元末,寺遭兵燹,殿宇全毀,僅塔與鐘樓獨存。明洪武三年(1370年),寺僧在塔旁邊建懺堂,額曰“興聖塔院”。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巡撫周忱捐款重建。萬曆年間(1573~1619年)為募款修塔,僧大振斷臂以示虔誠。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道光年間(1821~1850年)多次修葺。清鹹豐十年(1860年)鐘樓及塔院俱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城隍廟殿宇大部分遭日軍轟炸焚燒,僅塔與廟前照壁幸免於難。
解放前,塔的磚身出現裂縫,塔內各層木結構全部損壞。1963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全面勘查方塔的結構和損壞情況,1973年,擬訂《松江興聖教寺塔修繕方案》,1975年開工修繕,1977年竣工。此次大修,換去了塔心木,卸裝塔剎,補換相輪,修復各層樓梯、樓板、平座、腰檐和北宋建築物常採用的“尋杖式”欄桿,重建了圍廊。期間,發現第三層西壁檐下兩組斗拱之間,稱做拱眼的三角形壁面上,有2幅宋代彩色佛像壁畫。同時在對保留下來的177朵斗拱整理鑑定中,發現其111朵為宋代原物。有關專家坦言,江南磚木結構的寶塔眾多,但能保留這么多宋代斗拱是極為少見的。更可貴的是,在這次修復中,考古人員在塔底層地面正中部分揭開了1.5平方米的磚面,挖掘出一座磚砌地宮,出土了一隻刻著龍紋圖案,兩端鐫刻著雙虎的漢白玉石函,函蓋上放著一尊銅菩薩向北跏趺而坐,四周散置著42枚宋代錢幣。打開石函,裡面又出現一個漆匣,匣內用帛包裹銅佛像一尊,銀盒兩隻,內藏舍利一對。這些珍貴文物現由上海博物館收藏。
照壁
南面臨塔可見一座明代照壁,是具有藝術價值的磚刻建築物。上面精雕細琢有走獸、樹木、花卉和珍寶物等。中間刻一巨獸,長著鹿角、獅尾、龍鱗、牛蹄。張著大口,露著尖齒,睜著銅鈴般的雙眼,呈現兇猛的動態,從其挺拔的雙角看,酷似龍的形象。圍繞這隻巨獸的其它動物和花卉寶物,會使人想到古代神話中的意境。據說這個怪獸叫"貪",它貪得無厭,什麼東西都要吃。有一天它在海邊看到紅日,兇猛撲去,終於蹈海而亡。
照壁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原為松江府
城隍廟的影壁,與府城隍廟大門相對。在抗戰初期,府城隍廟被日本飛機炸毀,惟獨照壁倖存,是上海乃至全國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大型磚雕藝術珍品,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照壁高4.75米、寬6.1米,為大型磚刻浮雕,氣勢軒昂,風采獨具。約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內容十分豐富,畫面設計形象生動,刻藝精湛,立體感強。
天妃宮
方塔園北面有一座宏偉的殿宇,原是上海河南路橋北境的天后宮大殿,建於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是天后宮僅存的一座建築物。因處身在促狹環境,被一校舍包圍,為保存古蹟,遷建在方塔園中以恢復古建風貌。園內的天妃宮前身為順濟廟,位於小東門十六鋪一帶,1853年遭毀,1883年易地蘇州河河南路橋頭重建,名天后宮。1980年,移到方塔園內,名天妃宮。2001年,天妃宮進行了大修,2002年,
天妃宮浦江
媽祖文化內涵及其設施得以恢復,並於同年9月開光。天妃宮大殿俊秀,飛檐翼角,基座坦蕩,台階開闊,軒昂偉岸,氣勢恢宏,存廟堂肅穆之氣。大殿面積330平方米,高17米,磚木結構,雕刻精緻華麗,體現晚清建築特色。
望仙橋
位於方塔東南100米的小河上。據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的縣誌記載:“望仙橋在縣東南四百步”,足以證明此橋在南宋前已存在。望仙橋為平橋,橋面用浙江武康石築成,略呈弧形,其線條十分流暢。在橋墩上部的橫樑上有一排圓形榫眼,這是早年安置梁的遺蹟,由此可見該橋系屬木樑承托的木石結構橋。在橋墩的石樑兩頭,刻有蓮花形圖案,極其簡練素雅。建園時,在小河近橋處築了約10平方米的石板平灘,遊人可以從橋下欣賞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橋。
蘭瑞堂
位於方塔西首。堂原位於松江鎮中山西路包家橋東堍,相傳為明代建築,清初為江西巡撫
朱椿的住宅,故亦稱朱家廳。“蘭瑞堂”額系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工部尚書
張祥河題寫,但已不復存在。因這座建築的部分樑柱為
楠木所制,當地人俗稱楠木廳。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架,硬山頂,哺龍脊。堂的梁、枋、椽等構件均不施彩繪,整座建築結構簡潔素雅、氣勢渾厚。
長廊
位於楠木廳東,北起接待室,南抵水榭,隨地勢自然起伏。這座具有
明代風格的
遊廊長約70米,寬2米,木結構,西面有低欄,可在廊中觀賞方塔和榭旁湖景。
五老峰
位於接待廳旁的小庭院裡,是上海有名的峰石之一。五老峰原在明代畫家
顧正誼的濯錦園中,位於松江城東北前塘,明末園毀,僅存此峰,1973年遷入方塔園。五老峰是五座貌似老人的峰石,均高約4米,外形以“皺”為主,兼備“漏、透、瘦”的特點。根據各峰的形狀,分別稱為迎客、送客、瘦、高、矮老人。
美女峰
有大、小美女峰兩座,分別位於楠木廳前和東側。大美女峰原是松江城東門外果子弄底明代書畫家
孫克弘宅園舊物,民國初年園廢,僅存此立峰。小美女峰原在孫園附近明代建的梅花庵中,庵早已成廢墟,其遺址上的立峰和大美女峰於1975年一同遷入方塔園。兩峰均以“瘦”為主要特徵。大峰高約7米,峰腰苗條,酷似古代仕女婷婷而立。
水池
方塔前寬闊的水面延至園南成為河道,南寬東窄,面積3827平方米。在東大門南有一個20米見方的水池,池中央砌湖石假山。水體從方池向南穿過牆洞後,河道環曲形成一島,島上東有土山,北有竹林,南建何陋軒,小島西北河面植荷花。
何陋軒
由馮紀忠先生設計的何陋軒是方塔園的亮點之一,占地230平方米,竹結構,稻草鋪頂,空間富有層次和漂浮感,休閒靈動,充分體現出方塔園的“與古為新”,曾在國際上獲獎。
竹林
位於園東側東大門內,是建園前原有竹林,內設石桌石凳,占地約7333平方米。
大草坪
位於園南端,占地約2萬平方米。草坪北面瀕河,邊緣植數十株
紅楓。
塹道
位於天妃宮西。長100米,高3米,寬5米的塹道兩壁用花崗石砌成,壁側起伏的土山上栽植各種樹木,遊人進入塹道如入深谷,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如來石幢
位於園中部西面的庭院中,原為縣城西侖橋鄉蓮花庵門前的兩個經幢的一部分。庵系元代延祐年間(1314~1320年)所建,經幢立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庵早圮,1979年在舊址發掘得幢石4節,高3米,移入方塔園中。
董其昌臨石碑
“
懷素自敘帖”碑刻原在松江鎮邱家灣明代建的嘯園內,清末園廢,1975年在此地建松江教師進修學校時,發現這一套共9塊碑刻中的5塊,遂移入方塔園。1986年又在別處發現其餘的4塊,存於縣博物館中。
古寺柱礎
位於方塔西面。1976年在清理地上浮土時,發現古興聖教寺大殿兩塊巨大的石柱礎,每塊高0.9米,重約3噸。從柱礎上可推測木柱的直徑為0.82米。由此可見該寺規模的巨大。
綠化概況
全園綠化布局以草皮、竹林和主體樹種為底色,輔以花壇。為適應歷史文物公園的特點,園中種植的大多是我國傳統的樹種和花卉,花壇種月季、杜鵑、草花等,樹木以香樟、黑松、濕地松、羅漢松、女貞等常綠樹為主,花灌木以市花
白玉蘭、
桂花、
臘梅、
梔子花為主,桃花、梅花、山茶花為輔。樹木、花灌木均不造型,以顯示其自然形態。
園東及東南為成片竹林。在園東北及園南的土山上種植香樟、楓香等高大喬木,底部間植桂花、郁李、八仙花。沿圍牆植水杉,以遮擋園外的住宅,其他沿邊地帶植
香樟、
女貞、
水杉。除沿圍牆的土山以外,其餘土山的綠化各具特點,山上分別以黑松、白皮松、羅漢松、濕地松、香樟、國槐、楓香、女貞為主,散植青楓、紅楓、杜仲、斗球、紅葉李、白玉蘭,山腳下以
火棘、
黃馨、
山茶、
美人蕉等護坡。平地大量種植桂花、臘梅、紫薇、夾竹桃。花壇邊鑲植鳶尾、石蒜、蔥蘭、麥冬。沿湖種植垂柳、杜鵑、十姐妹、郁李、烏桕、蘆葦。
園中還有不少古樹名木,如在五老峰前有四株大的
枸骨,在攝影部牆內有一株百年山茶,在楠木廳外有一株70多年樹齡的紫薇,在方塔北的廣場旁有三株樹齡300年以上銀杏等,這些古樹名木起到了與古建築互相輝映的作用。全園有樹木97種5888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1.44,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1.59。
園內有南北兩個花圃,面積共3913平方米,三個溫室面積共247平方米。花圃生產的花卉除供本園需要外,還有少量出售。園東北角有一個小型金魚場,繁殖、培育虎頭、水泡眼、珍珠、龍晴線球、高頭等19個品種供金魚廊展覽,並有部分供出售。
其它設施
兒童園中除常規遊樂設施外,還有電動小汽車、機車、臂動式旋轉飛機、高空轉椅以及遊戲機等。遊船有手划船、電動船。園中設飯店和酒家、售品部、茶室、攝影部。
商標註冊
上海方塔園為保護公園的歷史文化公共資源的品牌利益,著手開展旅遊歷史文化公共資源名稱的保護開發工作,及時進行了保護性註冊。 從2011年前就開始籌備商標註冊這個項目,2011年4月正式上報審批。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與審核,2012年5月7日,上海方塔園正式收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頒發的關於“方塔園”旅遊服務類圖文商標的註冊證,標誌著方塔園旅遊服務圖文商標註冊成功,上海方塔園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
“方塔園”圖文商標由方塔、照壁及“方塔園”三個大字組成,整個商標大氣恢弘。商標持有人為上海方塔園,商標核定服務項目有:停車場服務、旅行陪伴、觀光旅遊、旅行社、導遊等眾多項目。上海方塔園還將繼續推進圖文商標在其他服務項目的擴展。
旅遊信息
地 址:松江區中山東路235號
公交指南:乘松梅專線(梅隴西南汽車站-松江)、滬松高速(上海體育館-滬杭高速-松江)、滬松線到松江樂都路汽車站後再轉乘松江四路可至方塔園;在汽車東站可乘松江2、4、7、11路到達方塔園;另外,松江17、22路亦經過方塔公園。
自駕路線:內環高架-滬閔高架-莘莊立交-G60滬昆高速公路-松江出口-榮樂中路-榮樂東路-方塔北路-中山東路-方塔園。
門票12元
交通信息
公交指南:乘松梅專線(梅隴西南汽車站-松江)、滬松高速(上海體育館-滬杭高速-松江)、滬松線到松江樂都路汽車站後再轉乘松江四路可至方塔園;在汽車東站可乘松江2、4、7、11路到達方塔園;另外,松江17、22路亦經過方塔公園。
自駕路線:內環高架-滬閔高架-莘莊立交-G60滬昆高速公路-松江出口-榮樂中路-榮樂東路-方塔北路-中山東路-方塔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