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護理學會
- 成立時間:1923年
- 原名:中華護士會上海分會
概況,歷史沿革,歲月傳承,發展升華,教育工作,編輯出版工作,學術工作,對外交流工作,科普工作,會員發展工作,
概況
歷史沿革
(一)初建階段(1923年—1949年)1914年06月,中華護士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1923年,中華護士會上海分會成立。護士會的起步階段非常艱苦。當時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由外籍護士狄小姐任書記,1937年改名為中華護士學會上海分會,首屆理事長伍哲英,1948年進行了換屆改選,理事長為朱碧輝,副理事長為肖薛藝、伍哲英、屈瓊芳、安之璧。
(二)發展階段(1949年—1966年)
新中國成立以後,學會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1950年3月原理事會決議重新進行會員登記,調整機構,1951年12月15日組成 "中華護士會上海分會籌備委員會",經過2年的籌備,於1953年12月03日上午8:30在上海北京西路1623號醫務工會召開成立大會,正式成立"中華護士學會上海分會",並設定為第一屆理事會,推選朱碧輝為理事長,安之璧、楊笑雄為副理事長,會址位於慈谿路42號。
1957年02月召開了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第二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伍哲英,理事長朱碧輝,副理事長安之璧、潘景之、何錦心、張祖華、楊順英、宋文楷,正總幹事王偉琇,副總幹事張汝成、沈詩華。1960年學會遷入北京西路1623號。1965年改為為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
(三)恢復活動與壯大階段(1979年至今)
“文化大革命”期間,分會組織被撤銷,與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等合併為"上海工農兵醫學會",無法開展正常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國家改革開放、科教興國的大好形勢下,學會組織很快恢復並迅速發展,學會的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學會的工作也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1979年03月20日下午,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李時莊副主任宣布了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第三屆理事會名單。理事長安之璧,副理事長何錦心、宋文楷、劉德尊、鄭儉壁、錢嫻、胡定南、余愛珍,顧問;張祖華、楊順英,秘書長:安之璧,副秘書長:王偉琇。
1981年03月,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之壁,副理事長:宋文楷、劉德尊、鄭儉壁、錢嫻、胡定南、余愛珍、凌雲,顧問:張祖華、楊順英。
1985年後召開的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未行改選,將原來的專門委員會改稱專業委員會,並於1987年將原有的17個委員會調整為18個。
1989年02月底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安之璧,理事長: 丁學易,副理事長:陸冰、李金鳳、戴寶珍、陳佩瓊、徐和、彭佳珍、袁秀玲、虞梅影、朱青萍,副秘書長:林香玲、楊英華。1992年1月理事會決議,經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上海市衛生局同意,增補翁素貞為專職秘書長。
1991年國務院批發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本會在自查清理基礎上,向上海市民政局申請登記,經民政局複查後,於1991年10月18日核准第一批註冊登記,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改名為上海市護理學會,在對外交流時仍可沿甩中華護理學會上海分會之稱,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社團組織,中華護理學會對上海市護理學會的業務指導關係不變。
1993年12月25日上海市護理學會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戴寶珍,副理事長:丁學易、陸冰、袁秀玲,秘書長:翁素貞,副秘書長:楊英華、陶祥齡、鄔靜文、毛麗娟。該屆理事會將組織結構調整為13個專業委員會和4個工作委員會。
1998年07月02日,上海市護理學會召開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袁秀玲,副理事長,沈怡、徐筱萍、潘乃林,秘書長:翁素貞;副秘書長:施超群、李金鳳。並成立了13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3名,委員15~20名。
2002年11月,上海市護理學會向上海市科學系技術協會提出申請,為使會員代表大會與理事會的屆次一致,把即將召開的會員代表大會定為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該請示得到上海市科協的批准後,於2002年12月,上海市護理學會召開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 徐筱萍,副理事長:翁素貞、沈怡、潘乃林,秘書長:翁素貞;副秘書長:高秋韻。該屆理事會未對組織結構進行重大調整。
2007年01月12日,上海市護理學會召開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60人組成的第九屆理事會和由19人組成的常務理事會,理事長:翁素貞,副理事長:徐筱萍、葉文琴、錢培芬,秘書長:徐筱萍;副秘書長:高秋韻。第九屆理事會設專業委員會15個,工作委員會8個。
2011年04月08日,上海市護理學會召開了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屆理事會理事88名,常務理事31名,理事長:翁素貞,副理事長:徐筱萍、錢培芬、葉文琴、高秋韻、許方蕾,秘書長:徐筱萍,副秘書長:庹焱。
2011年04月25日,學會召開了第十屆理事會擴大會議,會議擬增補重症監護、靜脈輸液、護理標準3個專業委員會與倫理、志願服務2個工作委員會。至此,上海市護理學會下屬分支機構擴大為28個。
歲月傳承
(一)學會概況
1.辦會宗旨 貫徹“雙百”方針,繁榮護理事業、出人才、出成果。
2.工作目標 充分發揮護理科學技術的重要社會力量作用,充分發揮學術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科普工作的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國際民間科技交流主要代表作用,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
3.主要任務 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組織重點課題的探討和科學考察活動,加強同國內外護理團體和護理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聯繫;組織出版護理學術資料;大力普及推廣護理科技知識;開展對會員的繼續教育,舉辦各種培訓班、講習班或進修班,努力提高會員的學術水平,並積極發現人才,向有關部門推薦;發動會員對國家重要的護理技術政策和有關問題發揮諮詢作用。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接受上海市有關部門委託進行科技項目論證、科技成果鑑定、科技文獻的編審,並推薦獎勵優秀學術論文、著作和科普作品;經常向有關部門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呼聲、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上海市護理學會積極開展了有利於護理學科發展的各項活動,多次被評為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曾2次被中國科協評選為"學會之星”,多次被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評為“二星級學會”,被國家考試中心評為“全國護士執業考試先進考區”,:獲得中華護理學會"護理科技進步獎組織獎",歷年來會員中獲得上海科技精英提名獎1名(安之璧),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趙繼軍),獲國際南丁格爾獎4名 (史美莉、陸玉珍、陸冰、李琦)。
(二)辦會思路的創新與發展
1.有所歸 建設好組織形式的家,使更多的護理人員“走進家門”。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規章制度,促進學會工作的有序運轉。
理事會遵循理事會、秘書長的分工負責制原則,實現理事長主事、秘書長辦事、理事理事。每屆舉辦1期理事專業委會主任培訓班,確保新任理事和專委會主任能儘快進入角色,履行職責。
每月1次理事長、秘書長辦公會議,處理解決日常學會事務;每季度召開1次常務理事會,重大事項由常務理事會決策;每年召開1~2次全體理事會議,每年1次學會工作會議等。
2003年對專委會的工作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年初有計畫,年底有總結;任期內提供本專業發展動態綜述一篇及以上;任期內組織一次外事活動,擴大上海在國際的影響;每年完成“6個一”,即擬一份學術會議徵文、提供1~2個免費講座課題、申報1~2個繼續教育課題、舉辦1~2個繼續教育項目學習班、組織1次參觀、提供1~2條可供雜誌套用的信息。
2.有所為 建設好表達形式的“家”,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會員的主體作用,讓她們覺得,學會是一個能夠展示聰明才智的地方,通過參加學會的活動,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增加“家”對每一位會員的親和力。
3.有所惠 通過創辦《上海護理》、評定科技進步獎、優秀論文報告會,推薦參評南丁格爾獎、建立榮譽會員制度和切實保障會員的各項權利,為會員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創造條件幫助會員實現自我提升,使會員深刻體會到,加入學會,在履行義務的同時,能夠有所回報,增加了會員“我愛我家”的感情。
4.有所建 建設好家的物化形態,使會員擁有更好的活動場地和活動條件。
(三)推動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事件
1.推動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第三、四、七屆理事會) 1979年就根據衛生部 (關於加強護理教育工作的意義)檔案精神,積極配合上海衛生幹部進修學院聯合舉辦脫產1年的"上海市護士長專修班"。1980年又開辦了脫產2年的 "護理師專科進修班"邁出了高等護理教育的步伐。90年代起,為爭取上海地區護理專業成人自學考試早日開展,1991年理事會成員對全國29個省市的成人自學考試現狀進行調查,1992—1993年連續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建議並協助論證上海市護理專業自學考試的迫切性、可行性。市衛生局、市教委於1993年底正式發文同意於1994年4月首次開考。1998年起學會又進一步努力促成了上海開設本科段成人自學考試。2002年起學會又同上海市醫務工會、上海復旦大學護理學院推行了碩士生證書班,至今以成功舉辦了4期。高等護理教育的迅速普及有力地推動了護理人才隊伍素質的提高,為護理專業駛進快車道奠定了基礎。
3.實施團體會員及會員聯結員制度(第五屆理事會) 為進一步密切學會與會員間的雙向聯繫,更好的為廣大基層單位會員及護士服務,1992年第五屆理事會經過反覆論證,通過了建立團體會員及會員聯絡員制度的決定,於1993年12月召開了第一次會員聯絡員大會。團體會員制度不僅從人員上壯大了學會的力量,也增加了學會的資金來源,為開展護理科技開發,活躍學術活動、表彰先進等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
4.建立“上海護理科技獎”評審制度(第六屆理事會) 為推動護理科學研究向深層次發展,1994年第六屆理事會決定建立“上海護理科技獎”評審制度,每2年評選1次,這一制度有力地激發了上海護理人員從事護理研究的熱情,帶動了上海市護理科研水平的提升。
5.開展優秀護理論文評審(第六屆理事會) 自1995年開始,結合慶祝國際護士節舉辦優秀護理論文報告評選活動,每2年舉辦1次,以鼓勵護理人員多思考、多研究,多出論文。
6.建立教育基地(第六屆理事會) 1997年,積極籌建上海市護理學會教育基地。此想法得到B-D亞洲有限公司的理解與支持,經多方選址、磨合,選定上海新閘路1531號二樓 (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占地面積238平方米。為學會舉辦各類培訓、講座提供了良好的場地。
7.創辦《上海護理》雜誌(第六、七屆理事會) 1996午10月,經學會六屆理事會多年努力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上海護理》雜誌(內刊)終於與大家見面了,它的誕生實現了上海護理科技人員擁有自己學術交流園地的心愿。2001年1月,該雜誌由內刊改為公開出版發行,對活躍學術研究、促進學術交流起到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8.開展專業護士培訓(第七、八、九屆理事會) 自1999年以來,上海市護理學會就已經開始進行臨床專業護士的培訓工作。2005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出台以後,上海市衛生局對上海專業護士的發展工作做了重要部署,明確由上海市護理學會承擔此項工作。2006年,學會組建了臨床專業護士培訓課題組,開展調研並論證,為制定上海臨床專業護士的培養計畫和標準提供依據。並有計畫地開展專業護士培訓。
9.自籌資金購房,擴建辦公場地(第八屆理事會) 2004年,學會理事會群策群力,自籌資金購買辦公場地,為學會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硬體保證。
發展升華
教育工作
1。常年定期舉辦反映學科特點、發展學科需要的各類學習班和講座 2000~2008年5月,舉辦一類繼續教育75個,二類繼續教育項目110個,其他免費講座、臨時性講座234次,受益人數近4萬餘人。這些培訓班,促進了護理新知識、新理念的迅速傳播,為臨床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進修學習創造了條件。
2.專業護士培訓卓有成效 學會對護士長和ICU、急診、手術室等特殊崗位的護士開展適任培訓班,通過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訓,合格人員授予適任證書。為保證實訓質量,建立相應專科護理實訓基地,其認定嚴格按照自我申報——專家評估——實踐驗收——發證認定掛牌的基本程式進行,至2008年1月,建立重症監護護士實訓基地 10個,急診急救護士實訓基地12個,並有10個手術室實訓基地試運行。
2008年,與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聯合申請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認證的“國際造口治療師培訓項目”並獲得批准,2008年3月18日,首期課程順利開班。專業護士的培養,必將有力地推動護理學科的專業化進程。
3.護理刊授教育良性發展 《上海護理》雜誌每年設有4期16期刊授,內容實用、試題合理、管理有序,滿足了基層初、中級職稱護理人員每年註冊所需學分,深受學員歡迎,參加刊授人數逐年上升,2007年總人數達17328人。
編輯出版工作
1.精心辦好《上海護理》 學會主辦的《上海護理》雜誌在廣大護理人員的精心呵護和大力支持下茁壯成長,在內容、編排、廣告和發行等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了上海護理人員自身學習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雜誌每期發行量達 2 5200餘冊,雜誌的影響力及質量逐年提高。2007年,《上海護理》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積極組織編寫書籍與資料彙編 上海市護理學會先後組織編寫各類護理專業書籍25本,各種學習班的資料彙編100多種。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臨床專科護理技術”叢書。該套叢書中《實用重症監護護理》、《實用血液淨化護理》、《實用手術室護理》、《實用急診護理》、《實用腫瘤護理》和《實用精神衛生護理》均已出版,作為上海專科護理培訓教材,為保障專業護士培訓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學術工作
1.兢兢業業辦好各類學術會議、講座和考察活動 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經常性學術活動,年均舉辦交流會15餘次,專題研討會34次,專業講座16次。同時緊跟時代變化需求,注重不定期舉辦臨時性的新技術講座和信息交流會。學會根據形勢的發展,針對各種新的學科熱點或突發的健康問題,迅速作出反應,推動新知識的傳播,幫助我市廣大護理工作者把握學科發展脈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如結合SARS的防治,及時邀請專家介紹有關SARS防治新進展以及新版消毒技術規範等。
理事會非常強調樹立全上海一盤棋的思想,與各護理學院和醫院強強聯合,舉辦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如與瑞金醫院合作舉辦了“國際護理管理研討會”(2004年);積極支持參與了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召開的“健康、文化、護理” 為主題的國際學術交流會(2005年),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等4家醫院聯合舉辦的“首屆骨科國際學術交流會”(2005年),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HOPE基金會聯合主辦了第三屆中美護理學術會議(2008)。
2. 充分發揮學會團體整體優勢,組織課題研究與科技開發 學會人才集中,信息暢通,是上海護理科技工作者協作研究的良好平台。2005年受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託,承辦了“上海市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與人才需求”的研究,歷時2個月,涉及34家醫院134名醫院行政管理人員、824名護理管理人員,2222名一線護理人員、1582名患者及家屬,本課題獲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首屆優秀調查研究報告一等獎。2006年,上海市護理學會獲得上海市科協軟科學項目“上海市社會護理髮展需求的調研與對策”,共發放問卷6000餘份,調研結果中比較詳細地反映了上海市老年人、兒童、婦女、殘障人群、慢性病人群等各類社區衛生服務重點人群的社區護理需求特點及滿足現狀,為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了良好的依據。該課題得到了科協領導的認可,並將繼續開展進一步研究。
對外交流工作
學會充分發揮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優勢,引進先進護理理念,交流創新護理技術,拓寬護理人員視野。近5年接待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其他國家以及我國港澳台地區專家訪問30餘次,邀請上述地區護理專家來滬講學50餘次,同時,組織人員赴美國、新加坡以及我國港澳台地區參觀考察或參加學術交流22批300餘人次。廣泛的雙邊交流,提升了上海護理的國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科普工作
上海市護理學會始終將科學普及的職能放在重要位置,努力貫徹上海市科協“將科學的恩惠撒向人間”的指導思想,自1981學會增設科普工作委員會以來,科普工作蓬勃開展起來,通過舉辦科普創作學習班及講座、開展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諮詢、編輯出版科普讀物、拍攝科普錄象片、組織科技傳播志願者舉行科普徵文評選活動、開展科普調研、創辦“雀巢母嬰熱線電話”、參加電視台、電台直播的科普節目等多種形式展開科普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曾獲中華護理學會評為全國科普先進集體,同年又被上海市科協評為上海市科普先進集體。
會員發展工作
1953年學會重新成立時,會員人數僅為263名,經過歷屆理事會工作及新會員的發展,老會員退離,至1998年會員有3624名;占當時上海護理人員總數的10%左右。10年,經過理事會堅持不懈的努力,會員隊伍已經壯大到2萬餘名,約占上海護理人員總數的60%。同時,學會團體會員13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