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是一家在上海和全國率先進行體制改革實驗的、專業化的教育科研機構。本著“科研為中心、學校為基地、周邊事業作保證”的原則,我所堅持走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架構起理論與實踐相貫通的橋樑。近年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重點課題和全國人大、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委託的大量研究項目,撰寫出版了一系列民辦教育理論專著,還編輯發行了公開和內部交流的6種期刊資料。與此同時,我所還廣泛建立教育實驗基地,建設了一大批有教育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民辦實驗學校,並將學校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上升到理論的層面加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成果套用於指導學校的實踐,從而形成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所先後有一批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和上海市的教育科研成果獎。其中民辦教育叢書獲得了200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能夠由小到大、不斷發展,在上海和全國產生—定的影響,特別是在政府巨觀決策研究領域享有一定話語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堅持為政府巨觀決策服務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研究的基本定位是“頂天立地”,“頂天”就是立足我國社會發展的巨觀背景,圍繞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服務。如何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服務呢?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解決了認識問題。有種觀點認為研究機構應保持其獨立性。不應與政府靠得太近。但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即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的轉型,這轉型的實質在當前體現為內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就教育領域而言,首當其衝的改革是實現教育體制由政治行政管理模式向經濟市場管理模式的轉型,這種轉型不可能僅僅依靠學術力量來實現,而必須由國家、政府這雙大手從上而下來加以推動。另外,從我國情況看,教育國家化的總趨勢在轉型期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國家作用於教育的範圍和方式將會發生變化。
因此,層次越高的改革,影響面越廣,如果決策不當。造成的不良影響就越大。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這樣的研究機構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瞄準自己熟悉的領域、力所能及地做好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使相關領域的政府巨觀決策程式更完善,論證更充分,素材更詳實。而且使政策制訂更具理論支撐力。
第二解決了情感問題。我們首先和政府相關部門彼此尊重、坦誠相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次。移情理解,換位思考。因為研究者與決策者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和角度也就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巨觀政策的研究過程中。要求科研人員既要了解政府巨觀決策的過程和程式,又要把握決策的背景和動因。再次,做到在彼此悅納、欣賞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找到共通的話語系統。
比如,社會上對待獨立學院和公辦名校辦民校的政策眾說紛壇,莫衷一是,但我們在對這一問題研究時。首先作了換位思考。了解到政府出台這一政策的目的是要集聚社會和教育的優質資源,做大做強我國的民辦學校。只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種種不規範的行為。有鑒於此,我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規範公辦名校辦民校行為,培育教育公平競爭環境》的報告。既肯定了這一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指出了其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而提出了對策建議。文章被全國政協辦公廳以專報形式呈送國務院。陳至立國務委員閱後做了批示:“此件所提問題確實存在。分析十分透徹,建議中肯。請教育部閱研,結合調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促進民辦教育發展。”
第三解決了行動策略問題。政府的巨觀決策問題牽涉面廣,既要視野開闊。關注複雜的教育現實;義要高屋建瓴,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方能提出一些新的思路。這就對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總結多年科研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行動策略。
一是“動腦”。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有了問題才能找到研究的課題,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社會關心的教育熱點和難點,並善於通過思辨和實證的方法來加以研究。
二是“動腳”。即公共政策研究不能僅靠拍腦袋、抄檔案、閉門造車,而是要深入實際,通過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形成有血有肉的研究成果。
建所十年來,我們受國家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委託,赴全國許多省、市和上海各區縣進行調查研究,先後寫出了大量受到領導高度重視的調研報告。僅舉一例,2002年6月1日新華通訊社發表《河南一些農村興起私立國小》內部參考訊息、引起了陳至立等領導的高度重視,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託,我們所組成課題組,赴河南以記縣和魯縣為重點,實地走訪了8個鄉、各種類型的民辦私立學校,還深入到學生家庭了解情況,在廣泛聽取各個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關於河南省一些地區私學興起情況的調查報告》、陳至立同志對此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做出廠批示:“調查深入、材料真實、分析實事求是。建議摘發《調查研究》。”
三是“動手”。我所集聚了一批既能撰寫科研論文,又能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科研人員,公共政策的研究成果不同於理論文章。不能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既要有觀點、有素材、建議準確、具有操作性,又要言簡意賅地加以表述。
四是“動口”。為—廠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我們所通過每年獨立和合作舉辦“教育新視野”和“民進教育論壇”等研討會。通過每月開展的“學術星期三”活動。為科研人員搭建學術探討的平台4L他們充分交流、分享、撞擊,並在此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火花。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承擔和參加的一系列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委託的課題,諸如“中國民辦教育立法研究”、“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中國民辦教育綠皮書”、“中國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改革新進展”、“中國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及“我國教育服務產業的實踐與探索”、“上海市民辦教育的地方立法框架”、“上海市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公辦轉制學校的調查與政策走向”等都集中體現了科研工作與動腦、動腳、動手、動口相結合的重要性。僅以我們所參與研究和起草《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工作為例。首先我們結合民辦教育立法研究開展調研工作。先後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九省市民辦教育進行考察。並完成若干份調研報告,對我國民辦教育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比較準確的印象,對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走向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判斷。其次舉辦了全國民辦教育發展研討會.根據與會代表的發言,我們採用實錄的方式,織成四篇對話。編撰出版了40萬字的《聚焦民辦教育立法》一書,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民辦教育立法意見提綱》。再次。參與《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改和定稿。一方面我所有關同志應邀赴北京參加有關法律條款修改的討論,另一方面,我所受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託承辦《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定稿會議。由於我們為民辦教育立法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受到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通報表揚。
二、努力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服務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作為教育研究的機構,如果脫離教育實踐,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在‘頂天”、為政府的巨觀決策服務的同時,還努力做到“立地”,即貼近學校、貼近師生、貼近課堂。為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
不能不承認學校教育研究也存在著浮誇之風,表現在:一方面某些學校膚淺地理解教育理論。造成了新口號、新概念、新名詞滿天飛,甚至在某些學校的發展規劃里就能找到當下教育理論界所有流行的新名詞;另一方面是某些研究人員熱衷於,“貼標籤”和隨意拔高式的研究,對大量生動、鮮活、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探索熟視無睹。導致我國的教育既不能承接傳統,又不能和世界先進教育對話。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把理論和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做了兩方面的探索:—是設立了科研人員到學校掛職的制度,由科研人員和學校一線行政人員、教師組成研究團隊,把學校豐富的實踐看作是有待開發的金礦脈。通過專家引領、行動反思、案例研究等方式,挖掘各種行之有效的“經驗形式”,並將其記錄下來,“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在不斷研究、課題聚焦的過程中,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特色也逐步得到了彰顯。
以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主抓的兩大課題為例:第一項課題是研究中西方教育的融合。為了適應教育多元化和國際化的要求,我們所的研究人員以上海西部的一家實驗學校在中西文化融合的教育實踐中所取得的經驗為基礎、深入學校,對中外校長共治、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傳統的分科教學與西方的綜合主題教學互補、整班授課與個別化小組教學結合等方面問題進行探索,經過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研究。不僅對學校現有的“經驗形式”進行梳理和實錄,而且提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教育新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撰寫出版了《中西文化融合在教育中的探索入—書、使之成為2005年獲獎叢書中的新成員,成為我國第一本研究中外教育融合的著作。
第二項課題是研究適應學生差異的教育對策。我們所的科研人員在上海的一所民辦中學開展了“適應學生差異的教育對策研究”、在對學生家庭間卷及AAT測試的基礎上,建立學生檔案,進而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畫,實施分層遞進教學,開展班級民主化建設和校本課程建設。並對教師適應學生差異的教育經驗形式進行記錄、總結和提煉,最後將形成一本由廣大教師唱主角、科研人員積極協助的經驗性著作。
二是我們在學校的研究中,還注重把理念層面的文化轉化為制度層面的文化。並且推動學校連續不間斷的變革。一則,我們利用專家和科研人員的資源。把研究成果和學校管理人員、教師的經驗、創意、行之有效的做法匯集起來,形成制度框架,編制不同的操作文本;再則,實施提案制度,通過學校的專業小組、工作坊及教職員個體為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改善和發展建言獻策,並將其合理化建議及時地在操作文本中女口以體現。通過。上下兩個渠道,編制、修訂、完善操作文本,並以此指導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實踐。十年來,我所的科研人員和相關學校密切合作,已經先後編制了近1800個學校管理的操作檔案。通過編制和實施操作手冊,使科研人員蹲點的多所學校在管理方面接近和達到了制度化和規範化的要求。
三、充分實施資源策略
在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長期的實踐中。非常重視兩種資源的有效利用。第—,充分利用非政府資源。我們從每年取得的服務性收入中拿出三四百萬元的經費,作為科研投入,為民辦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第二,充分利用作經濟資源。我所建立了一支專、兼、群結合的科研隊伍。比如,我所的情報研究家和雜誌編輯部負責《民辦教育新觀察》、《國外私立教育快訊》、《民辦教育電子信箱》、《親子畫刊》、《計算機世界—校園生活》等六種期刊資料的采編、印發工作。還承擔了民辦教育網站的維護。工作量不可謂不大,然而全部6個成員僅1人為教科院的編制。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小機構,大網路”的特點;另外我們還依託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民辦中國小協會。發揮民眾性、學術性和行業比組織的作用。民辦中國小協會建立了由專家、老校長、舉辦者、管理部門和中青年教師等5個工作委員會和政策法規、教育研究、人力資源、產業發展及秘書處等5個職能部門構成的組織體系。儘可能覆蓋民辦教育研究和工作的領域:最近內民辦中國小協會牽頭。我們所的研究人員參與分別對影響民辦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四大瓶頸問題,諸如即將開徵的民辦學校所得稅、民辦學校教師的身份、公辦名校辦民校、公共財政經費對民辦學校的資助等進行研究。已經形成的各類專題報告受到了政府各省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些都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延伸研究機構作用的有力明證。社會資源好比—張網,網上有許多點,這些點代表著企業、事業、社會團體等不同的讓會力量。實施資源策略就是要充分利用網上的這些點。並使得點與點之間形成聯繫。拓展研究機構的新空間。
當前,我國教育機遇與挑戰並存。教育科研事業可以說是“生逢其時”。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把營造“和諧社會”作為全向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上海教育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得中與教育有關的各行為主體關注教育、投資教育、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社會和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這些都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可以說今天的教育改革已經涉入了“深水區”,進入了攻堅階段。有許多重大的、關乎全局的課題;需要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來協同攻關。
科研機構作為—個學術共同體,其基本價值就體現在它的新發現和新思想上,其使命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定性和邏輯,吸引一大批對研究具有濃厚興趣和能力的人參與其中。這是研究機構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我們相信,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上海的教育科研機構一定能在發展中不斷走創新之路,並實現其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所賦予的使命;上海的教育科研事業必將迎來美好的春天,上海的教育科研成果必將呈現出繁花似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