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停車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上海市停車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明確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兩條腿”走路,根據不同區域發展特徵,差異化、精細化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停車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出爐時間:2022年2月
內容簡介
擴大增量 探索停車新技術
“十三五”時期,上海全市小客車泊位總數增長約80%。根據《規劃》,“十四五”期末,全市小客車泊位數較“十三五”期末增長約21%,增速明顯放緩。
究其原因,還是空間資源的有限性。“在大型城市,停車泊位的需求不可能無限滿足。”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四級調研員梁華軍說,“十四五”期間,上海停車行業將進入發展新階段,堅持總量控制與適度供給,以差異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儘可能彌合供需的差距。
以老舊小區為例,“十四五”期間,要結合“美麗家園”建設以及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通過調整內部綠化、道路及平面布局等方式,挖潛改建、擴建停車設施。《規劃》要求,促進老舊小區停車設施建設,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更新改造後,配建的機動車停車位數量原則上不得低於原有水平,鼓勵新建地下停車庫,並應按照現行標準配建機動車停車位。
一些原本不曾被關注的點位也能疊加停車場功能,比如公園綠地、民防設施、學校操場、交通樞紐、無法獨立開發的土地、高壓線地下空間、既有未利用空間等地上地下空間,通過政策的突破和創新,有潛力實現新建設施的落地。
“為了實現有限空間的最大化利用,上海也在推進新型停車技術的落地。”據介紹,今年市內首個“沉井式”停車場有望在靜安區建設。該項目已進入方案論證階段,計畫配合新建公園綠地同步建設,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地下車位有300個。
《規劃》提出,至“十四五”期末,上海預期利用垂直盾構(VSM)、停車機器人(AGV)以及其他智慧型停車新設備或新技術,具備技術先進性並發揮明顯成效的示範性新型智慧型機械車庫項目數量達到20個。
盤活存量 開放停車“大門”
擴大增量的空間有限,盤活存量則是緩解停車難的“第二條腿”。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共享泊位3.13萬個,平均利用率在70%左右。根據《規劃》,至“十四五”期末,停車共享泊位數量保持上漲的同時,平均利用率將達到80%。
“停車泊位的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間。”市道路運輸管理局三級主任科員李煒妍告訴記者,主要原因在於三方面:停車距離、費用以及開放時間。對於小區居民來說,共享泊位在300米內、價錢與小區停車費持平比較容易接受,超出這個範圍就會影響接受度,這就需要與屬地相關主體進一步溝通協商。“開放時間也很重要。一些商場營業時間與居民上下班時間不太匹配,辦公樓相對來說更能滿足需求。”
不僅如此,仍有不少停車場(庫)的大門有待打開,而這需要相配套的激勵措施,吸引相關市場主體參與。
記者注意到,《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期間,上海將“進一步充分發揮價格槓桿的調節作用”。也就是說,經營性停車場(庫)的價格干預將進一步降低,更多則交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
“這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在周邊路網容量恆定的情況下,利用市場化手段有效調控出行停車需求,倡導形成‘自備車位、理性購車、合理用車、有序停車’的車輛擁有和使用理念。另一方面,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自主權,激發他們參與停車建設與運營的積極性,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梁華軍說。
智慧停車 滿足差異化需求
以往,停車行業要解決的是有車位可停,“十四五”期間,則進一步強調停得好。
差異化、精細化施策是核心思路。《規劃》指出,要動態調整最佳化道路停車泊位設定方案,實行總量調控、精細管理,設定分時段、限時長等不同類型的道路停車泊位。
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上海還將積極推進智慧停車場(庫)建設。《規劃》提出,綜合利用高位視頻、地磁設備等智慧型感知設備,在全市收費道路停車場分級建設智慧道路停車場,推進實施“視頻監管、人工巡查、限時停放、逾時處罰”的智慧型化管理模式,以及“短停優惠、長停累計、電子繳付、徵信管理”的差異化收費模式。
據了解,上海首個示範性智慧道路停車場已在浦東新區張楊路(浦明路—濱江路)試點運營。至2025年底,示範性智慧停車場(庫)和示範性智慧道路停車場數量均要達到100個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