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是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鄔正洪、張文清、傅紹昌、吳海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
- 作者:鄔正洪、張文清、傅紹昌、吳海勇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 頁數:202 頁
- 定價:4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8130814
《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是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鄔正洪、張文清、傅紹昌、吳海勇。
《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是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鄔正洪、張文清、傅紹昌、吳海勇。內容簡介 《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敘述了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並較為詳細地概括和...
《新四軍與上海(第二輯)》是2015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內容簡介 《新四軍與上海(第二輯)》是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聯合召開的“新四軍與上海”研討會徵文中遴選出的70多篇論文彙編,文集集中展示了抗日...
8月,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津浦路沿線展開猛烈反攻,黨政機關和人民民眾全力支援,廣大民兵積極參戰,迅速奪取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使山東、華中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治委員。10月29日,在江蘇省淮陰(今淮安市主城區)成立蘇皖...
《永恆的記憶:華中抗日根據地史》是2005年2月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皸,在抗日戰爭時期創立了華中抗日根據地,它包括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蘇中、淮南、蘇北、淮北、鄂豫邊、蘇南、皖江、浙江5塊抗日根據地。華中抗日根據地是新四軍用槍桿子開闢的,而根據...
《中國抗日戰爭全景錄·上海卷》是2015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彩琴、侯桂芳、趙菲。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反映1931-1945年間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上海各界民眾眾志成城、團結抗戰的光輝歷程。圖書目錄 前言 一 緊接九一八事變的一·二八抗戰 (一)九一八事變震動上海 ...
鐵軍與上海人民——上海地下黨和人民支援新四軍 參軍途中巧遇項英 新四軍吳淞抗日地下情報組 反“掃蕩”中的軍民魚水情 “江抗”部隊在澱山湖 銘記震撼人心的歷史 抗日戰爭和新四軍 紀念中國全面抗戰七十周年 歷史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教科書——紀念全面抗戰七十周年 七七事變一一難忘的歷史紀念日 親睹八一三淞滬大戰 堅...
由於三北地區相對比較富裕,抗日政府徵得的稅收,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浙東抗戰,而且也了支援華中局和新四軍。每到糧食徵收時節,日偽軍必然會來搶糧,三北地委就組織部隊打擊搶糧的日偽軍,從而保證了部隊和人民的糧食供應。最後是印製抗幣,打擊日軍的金融掠奪,保證了根據地的物價穩定。在浙東,鬥爭形勢險惡,生存條件...
華中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學術研討會已於2021年04月09日 ~ 2021年04月11日在南京市舉辦。活動背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馳騁於江淮大地,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抗敵作戰,在華中建立了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浙東等多個抗日根據地...
研究會旨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宣傳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歷史,弘揚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鐵軍精神,繼承和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理事成員...
抗日戰爭時期,受黨派遣,先後在上海敵占區、新四軍淮南根據地工作。歷任中共上海地下黨銀業界總支委員會書記、金融界委員會書記、職業界委員會宣傳部長,中共江蘇省委情報委員會書記、中共華中局城工部秘書兼幹部科科長。八一三事變後,協助華中局城工部部長劉曉領導上海、南京、杭州等敵占區的地下工作,配合新四軍開展敵後...
(3)把研究歷史與研究現狀有機結合起來,對原抗日根據地作些典型調查,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4)編輯出版會刊《地方革命史研究》;(5)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研究成果的評獎等工作;(6)積極聯繫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各省市新四軍研究會和本省各市州黨史、革命史研究工作部門和學術性民眾團體,開展學術...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之後,他奉命參與創辦紅軍學校,先後擔任西北紅軍大學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後稱附屬步兵學校,又稱教導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2校政治委員、校長兼政治委員等職,為紅軍培養了大批幹部。抗日戰爭時期,袁國平同志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3)把研究歷史與研究現狀有機結合起來,對原抗日根據地作些典型調查,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4)編輯出版會刊《地方革命史研究》;(5)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研究成果的評獎等工作;(6)積極聯繫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各省市新四軍研究會和本省各市州黨史、革命史研究工作部門和學術性民眾團體,開展學術...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人物辭典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人物辭典》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內容簡介 本辭典共收錄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人物1967位。
4月,成立中共中央華中局和中共中央軍委華中分會,劉少奇任書記。華中軍分會召開擴大會議,提出把新四軍建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規化人民軍隊的任務。第4師在國民黨頑軍優勢兵力的圍攻下,主力於5月被迫退出豫皖蘇邊區,移至津浦路以東,鞏固發展皖東北抗日根據地。7月,饒漱石任軍政治部主任,鄧子恢調任第4師政治委員...
本會宗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尊重歷史、尊重科學為原則,系統地研究與總結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歷史,繼承和發揚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把北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首都貢獻力量。業務範圍:研究與宣傳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
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浙東人民的抗日怒火。浙東地區北起上海,南接福建,西近杭州,東臨舟山群島,是日軍侵華後重點控制的登入點。4月30日,黨中央、毛主席電示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出浙東“有單獨成立戰略單位之必要,此區有大發展前途,可劃為第8師區域”。地方部署 華中局領導和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從...
南京市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南京市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是2001年11月23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業務範圍 收集、整理、編纂、研究南京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及其鬥爭的歷史資料。註冊地址 北京東路51號公教一村22號2樓。
據此,新四軍各支隊分別向華中敵後和抗日前線開進。年底,八路軍南下徐州、海州、淮安地區,創建微山湖西、徐海等抗日根據地。不久,新四軍東進北上,創建淮南津浦路東、皖東北、黃橋等抗日根據地。江蘇是平原水網地區,又處於上海、南京等日軍占領區的心臟地帶,能否堅持持久抗戰,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1939年11...
建設上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占上海租界,上海的秘密工作環境日益惡劣。根據黨中央指示,1942年,中共江蘇省委從上海轉移到新四軍淮南抗日根據地。王堯山同志隨省委機關撤退到淮南。1943年春始,先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組織部幹部科長、組織科長。1945年秋,隨華中局撤退到山東,11月,任華東局城工部副...
在宋慶齡的愛國義舉感召下,短短一個多月,上海各界人士開辦了70多所傷兵醫院。各種慰問品源源不斷送到前線,有力地支援了淞滬抗戰。二、創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進行爭取人民民主權利的鬥爭 為了拯救民族,團結抗日,針對蔣介石對外採取不抵抗主義,對內實行白色恐怖的反動政策,1932年12月,宋慶齡與蔡元培、楊杏佛、...
在新四軍歷史、上海地方史等方面頗有深厚研究,主持編寫有“紅軍長征”、“中央紅軍五次的以‘圍剿’”、“解放上海”、“上海地下黨支援新四軍”、 “接管上海”等課題研究,合編《中國革命史簡明教程》(副主編,1988年出版),《上海地下黨支援華中抗日根據地》一書獲1988年上海市社聯優秀學術成果獎和1989年全國財政...
淮河兒女——石麗的故事 / 257 熱血青年 不畏艱險 / 258 抗日根據地的婦委主任 / 259 北撤山東 渡海東北 / 260 不計個人得失 / 261 新四軍四打桐蔭鎮——林維先的故事 / 263 圖書首發 2024年4月19日下午,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在華東醫院舉行《紅色故事我來講》的首發式。
《51號兵站》改編自同名電影。由樓健執導,杜淳、姚安濂領銜主演。講述了1944年抗日戰爭時期,上海地下黨運送軍需物資支援蘇中解放區的故事。於2007年5月16日登入央視一套全國首播。劇情簡介 1944年夏,隱藏在上海的共產黨物資站“51號兵站”由於叛徒程路出賣,被漢奸馬浮根迫害,運往蘇中新四軍的物資渠道被掐斷。為了...
徐雪寒受陳毅同志委派,代表中共中央和華中局到上海探望鄒的病情。在相見的第二天,鄒韜奮交給徐雪寒一封致華中局的親筆信,信中表達了他對中共中央的感謝和病癒後去延安的心愿,並說如有可能就要寫蘇北抗日根據地之行的經歷與觀感。徐雪寒回到新四軍部向華中局領導匯報探視經過,並代為起草了向黨中央匯報的電報草稿。...
1982年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上海分會“聯抗”史研究組和海安縣黨政軍民各界為新四軍“聯抗”部隊烈士紀念碑重刻了碑銘。1987年、1988年時任全國人大副委長的陳丕顯、葉飛先後為陵園和《聯抗四年》題詞,1991年,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為“聯抗”烈士紀念碑題書。1995年陵園史跡列入《中國博物館志》,2002年...
“皖南事變”後,“新旅”遵照中共南方局的規定,從廣西桂林秘密地分批經香港、上海轉到蘇北新四軍抗日根據地。自此,隨新四軍轉戰蘇北、山東、冀南各地,既是一支工作隊,又是一支文藝宣傳隊。民國38 年春,隨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1952 年5 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新安旅行團和其他幾個宣傳團體合組為上海歌舞劇院。...
1948年5月14日,在上海江灣就義。人物事跡 加入新四軍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全國燃起了抗日烽火。湯景延懷著赤誠的報國之心,到駐海門縣的江蘇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軍事謀報處工作。次年春,海門縣城茅鎮淪陷,又去靈甸港,參與組織海門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任副總隊長。“總隊”多次變更番號,後改編為江蘇省保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