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抗戰時期革命烈士)

楊定(抗戰時期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定(1913—1943),原名楊志雄,男,上海市南匯縣老港鄉日新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楊定以教書為掩護,堅持從事地下工作。楊定在酷刑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隨後被日軍帶至餘姚縣城,殺害於石人山。時年3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定
  • 別名:楊志雄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南匯縣老港鄉日新村
  • 性別:男
生平經歷,革命精神,

生平經歷

1913年生,上海市南匯縣老港鄉日新村人。高小畢業後曾在家務農。16歲時到六灶嵇義泰雜貨店當學徒,後回家經人介紹到國小任教,並經黃渡師範學校培訓,取得合格學歷證書。1934年7月,楊定自辦朱路國小。他教學認真,熱愛學生,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
1937年,上海淪陷,朱路國小被迫關閉。國土的淪喪、社會的黑暗,使楊定立志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1938年夏秋之際,他加入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次年,該中隊擴編為南匯縣抗日自衛總團第二大隊,楊定任秘書。同年由朱君務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改名楊定,表明自己對革命的堅定決心。1940年3月25日晚上,游擊隊在吳家碼頭與日軍掃蕩部隊相遇,楊定等7人被抓至日軍祝橋駐地。日軍用酷刑逼供,但楊定始終未供認出組織情況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後由本縣教育界名流石瑞琪老師保釋。保釋出獄後,他以教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還動員胞弟等人參加了革命。5月,中共浦東工委派楊定負責游擊隊管區的教育工作,楊定自編教材,進行抗日教育。1941年,楊定調一區(現老港、新港等地區)任徵收主任,負責徵收抗日公糧和部隊活動經費。楊定在工作中首創徵收田畝捐的新辦法,這種辦法既符合中共中央的方針,又按時超額完成徵收任務,保證了部隊活動所需的糧款。為此,楊定受到領導的表彰,並發給獎金6000元,楊定把這一筆獎金平均分給了一同工作的同志。1942年春,國民黨馬柏生部隊的陸嘉南,居心叵測地突然來找楊定,企圖通過楊定與連柏生聯繫,將五支隊收縮過去。楊定摸清陸來意後,立即向領導作了匯報,領導即囑楊定保持警惕,隨時注意陸的動向,如何處置待研究後通知。不久,上級派員通知,楊奉命連夜派人將陸就地處決。
1942年7月,楊定奉命隨軍到浙東,任新四軍浙東縱隊經濟委員會二科科長。次年3月調任三北(姚北、慈北、鎮北)分會主任。1943年6月21日下午,楊定帶秘書和警衛員到滸山區檢查稅收工作,在途經滸山區三官鄉潭河沿何家村東時,遭遇掃蕩日軍,不幸被捕,關押在樟樹廟日軍據點。23日中午,他們趁日軍外出掃蕩的機會越獄逃跑,被敵哨兵發覺,重入魔掌。敵人把他關入木籠,且將手和腳都用釘子釘上。楊定在酷刑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隨後被日軍帶至餘姚縣城,殺害於石人山。時年30歲。

革命精神

楊定出身於農民家庭。父母務農,家中雖有一定數量的自耕地,但因連年歉收、苛捐雜稅和人口較多,生活甚為艱難。楊定念國小時,舅父潘世昌見其聰明懂事,曾帶他到自己創辦的公和國小求學。後入惠南高國小習,畢業後在家裡跟父母乾農活。
1929年,十六歲的楊定到六灶嵇義泰雜貨店當學徒。約二、三年時間,商店因虧本倒閉。楊定回家後,經人介紹到國小校任教並經黃渡師範學校培訓,取得了合格學歷證書。1934年7月,楊定創辦朱路國小(在現在的南匯區老港鎮牛肚村)。任教期間,教學認真,熱愛學生。當時學校條件很差,他曾自製教具——用豬毛等物製成大算盤,教學珠算。有一次學生患流行性瘧疾,他步行到奉賢王良心堂藥店,自費購買“山嶽藥”送給學生服用,頗得當地民眾的好評。當時縣教育局曾派人調查了解,並在《南匯民報》上表彰楊定辦學有方。
1937年上海淪陷後,楊定執教的朱路國小也關了門。他目睹日寇到處燒殺搶掠,人民生活在悲慘痛苦和驚惶不安之中。國土的淪喪,社會的黑暗,使年輕的楊定萌發出一股抗日救國、追求光明的激情。正在這時,他結識了富有抗日救國思想的連柏生、林達、王才林等同志,乃立志投入救亡運動。
1938年夏末秋初,楊定參加了南匯縣抗日革命武裝組織——由連柏生為中隊長的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1939年,該中隊擴編為南匯縣抗日自衛總團第二大隊,楊定任秘書。
1939年,楊定經朱君務(當時浦東黨委委員)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將原名楊志雄改為楊定,表示他參加革命義無反顧的堅定決心。
1940年3月25日的一個晚上,游擊隊在吳家碼頭活動時,與日軍掃蕩部隊相遇,楊定和朱君務等七人,被抓至日軍祝橋駐地。關押期間,日軍曾用“老虎凳”等酷刑進行殘害和逼供,楊定始終未供認出組織情況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後經當地教育界較有名望的石瑞琪老師證明楊定“確是一個國小教師,並非游擊隊員”而得以保釋。楊定從祝橋脫離虎口後,因遭日寇嚴刑酷打,身體受了傷,就去上海紅十字會醫院治療。不久回到家裡。愛人勸其在家“安分守已”,不要再外出活動,以免家裡人擔驚受怕。但楊定覺得國家受難,在家生活不會安寧,日子也不會好過,特別是介紹自己入黨的朱君務等革命同志慘遭日寇殺害,更使他懂得不趕走日本侵略者,就沒有出路。此後,他不僅自己堅持革命,還先後動員胞弟楊志豪、妻弟夏祖德、堂弟楊志遠、楊三囝等人參加了革命。
1940年5月,南匯縣抗衛第二大隊擴編為淞滬抗日游擊五支隊後,楊定先後被派往五支隊轄區內的六如國小、正本國小等學校任教,教學生學習由自己刻印的抗日課本。如“東一村,西一村,村村打倒日本人”等等,向學生宣傳和灌輸抗日救國的思想。楊定以教書為掩護,堅持從事地下工作。1941年楊定調一區(即現在的老港、新港、惠南、鹽倉、東海、黃路、萬祥等地區)任徵收主任,負責徵收抗日公糧和部隊活動經費。工作中,成績卓著,曾受到部隊領導的嘉獎。此前一直採用向各鄉派捐的辦法籌集公糧(即要求各偽鄉公所按規定向游擊隊送交),不能滿足部隊給養需要。後來,楊定在一區首創徵收田畝捐的新辦法。他通過關係到偽縣政府抄出了原國民黨的田賦冊,然後以抗日武裝游擊隊名義造冊向各戶徵收,使抗日糧款收交工作有了保障。這樣,徵收任務不僅如期完成,而且大幅度增加。這一做法,完全符合當時黨中央關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動員全民團結抗日的方針。為此,楊定受到五支隊領導的表彰,並按徵收金額比例發給獎金六千餘元。楊定把這筆獎金平均分給了同一區工作的孫瑞祺、夏筱塘等其他有關同志。後來其他區都學習了一區的辦法,以賦冊造冊向各戶徵收錢糧,使部隊活動所需糧款得以順利解決。
楊定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叉、鬥爭十分尖銳複雜的情況下,警惕性高,組織性強,對黨和人民一片忠心,對敵人鬥爭堅決。1942年春,國民黨馬柏生部隊的嫡系陸嘉南,居心叵測地突然來找楊定,企圖通過楊定與連柏生聯繫,將我黨領導的五支隊拉過去,收編為國民黨部隊。楊定在摸清陸嘉南來意之後,立即密報連柏生,因連支隊長不在未能見面,乃向代理連柏生工作的張曉初作了匯報。張知道陸的底牌和來意不善,即囑楊定保持警惕,隨時注意陸的動向,並說如何處置,待研究後告知。不久,上級派員通知楊定,楊奉命連夜派人將陸就地處決。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新四軍在漸東三北開闢了新的抗日根據地。
1942年7月,楊定奉命調往漸東,開始任三北游擊司令部經濟委員會二科科長,1943年3月任中區(龍山、觀城、滸山)分會主任。在浙東,鬥爭形勢險惡,生活艱苦,同去的有位同志吃不起苦,加之家裡人的拖累,經領導批准決定離開部隊返回老家。臨走前,他去看望楊定,楊定在路口送別時,囑他回家後仍然要不忘抗日救國,並堅定地對他說:“我決心參加革命到底,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真是出了什麼問題,就當生了一場不可救藥的惡病”。這又一次表現了楊定參加革命的堅定性。
1943年6月21日上午,楊定決定到滸山區檢查稅收工作。這個區就在日偽軍的眼皮底下,敵偽據點林立,樟樹廟、滸山有日偽軍據點,環境極為險惡,而徵收工作搞得特別好。楊定曾多次對滸山徵收處主任吳浩南說:“要到滸山區親眼看看你們的工作”。這天臨行前,楊定的一塊掛表掉在地上打碎了,有人開玩笑說,這是不祥之兆,不要去了。楊定當然沒有改變主意。他帶了秘書邱恭、警衛員鈕茂興,會同吳浩南及其通訊員岑紀田,一起從慈北洞橋虞家出發。在途經滸山區三官鄉潭河沿何家村東時,迎面碰上“掃蕩”的日軍,一時躲避不及,只得邊跑邊還擊,楊定和邱恭被捕後關至樟樹廟日軍據點。當天,吳浩南即向三北地委書記王仲良和慈姚縣委書記謝仁安等匯報。
組織上獲悉後,多方設法營救,並買通了一個日本翻譯,使日寇放鬆對楊、邱的監禁。6月23日中午,他們趁日寇外出“掃蕩”的機會,越獄而出。不幸在出獄不久,即被敵人哨兵發覺,他倆立即商量,決定分兩路背向而行,楊定朝東南方向跑,邱恭朝西北方向跑,以分散敵人的追捕目標。敵人緊盯楊定奔跑的方向追趕,楊定又落入日寇的魔掌。
楊定重新入獄後,遭到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他們把楊定關入木籠,且將手和腳都用釘子釘上。楊定在敵人的酷刑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不久,楊定被日寇殺害於石人山。
楊定同志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