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分布,中國館,英國館,尼泊爾館,瑞士館,盧森堡館,波蘭館,西班牙館,荷蘭館,日本館,阿聯館,比利時館,墨西哥館,台灣館,俄羅斯館,美國館,沙特館,非洲館,巴基斯坦,奧地利館,捷克館,印度館,瑞典館,新加坡館,韓國館,世界館,
場館分布
中國館外國國家館(除東南亞外的亞洲國家)
●B片區:
主題館
東南亞和大洋洲部分國家館
國際組織館
演藝中心
外國國家館(歐洲、美洲和非洲國家)
●D片區:
企業館
●E片區:
企業館
中國館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建築外觀以
“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
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
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
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體。
英國館
展館主題:創意之館
造型亮點:會發光的盒子上海世博會英國國家館最終確定設計方案為“創意之館”(a Pavilion of Ideas)。計畫2009夏天之前將開工建設。創意展館是一個獨特的展示裝置。它安置在一個鄉村田間,上面是森林遮蓋,兩側是草地形成的斜坡,觀眾席,展覽區,商店以及接待區均坐落其中。
尼泊爾館
展館主題: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造型亮點:異域之魂
尼泊爾國家館的主題是“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截取了加德滿都在兩千餘年歷史上作為建築、藝術、文化中心的幾個輝煌時刻,通過建築形式的演變來展現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尼泊爾展館將重點突出本國在環保、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方面所做的努力。
瑞士館
展館主題:城市與鄉村的互動造型亮點:未來世界的輪廓
高智慧型瑞士館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錯綜複雜的建築結構、太陽能科技和網狀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設計師參照中國陰和陽的原則,將纜車作為一個遊戲性元素納入到設計中,它帶著乘客從負荷沉重的城市進入館頂的自然世界。該設計完美地呼應了2010年博覽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
基本主題。
盧森堡館
展館主題:亦小亦美
造型亮點:“袖珍”的森林和堡壘
盧森堡國家館在設計理念上將突出
盧森堡被稱為“歐洲綠色心臟”的國家特殊身份。展館的設計者構想出了一種幾乎只用獨塊巨石的雕刻方法,這實際上受到了中文傳統譯名“盧森堡”的影響。中文“盧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壘”,所以盧森堡展館自喻為一個周圍綠樹環繞的開放式森林。展館的建築結構就像有許多通向鄰處的寬敞出口的堡壘,環繞著中世紀塔樓。
波蘭館
展館主題:人類創造城
造型亮點:以
民間剪紙藝術為主題外觀波蘭館主題是“人類創造城市”,分為“人類,創造力,城市”三個概念。
整座展館像用幾張
剪紙貼上而成,陽光透過“剪掉”的縫隙照進大廳。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波蘭國家館展館建築設計方案揭曉,該館以
民間剪紙藝術為主題外觀,通過視覺的刺激,讓觀眾獲得有趣的體驗。
波蘭館將是波蘭建築成就的一個展示,無論在白天還是夜晚,都將以其獨特的外觀吸引參觀者。其外部由相互交織的剪紙圖案組成,陽光可以透過縫隙照入大廳。展館的展示空間呈幾何狀,可以被分割成幾個小區域,用於小型展覽、音樂演出、售賣物品等。
主展館的燈光將營造一種明暗錯落的效果,內部的牆體也可以作為銀幕,播放波蘭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視頻。同時,展館的設計同樣充滿著人性化,比如在開放式的餐廳處為排隊的遊客提供了遮陽的場地。
西班牙館
展館主題:通過科學和技術創新來重塑城市社區造型亮點:綠洲竹籃天然降溫
從遠處看,西班牙館是一個不規則的籃子形狀,建築外牆圓潤靈動,高低起伏,和普通四方形建築外觀有很大不同。據悉,整個展館是用鋼建築建成,然後用柳枝、竹子等材料覆蓋鋼結構,呈現一棟親近自然的“藤編”建築物,預計造價1800萬
歐元。
藤編是西班牙的傳統工藝,且在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編織工藝和流行顏色。屆時,西班牙館的外牆將融合所有藤編工藝,拼接、組合成外牆,最終成就一所集西班牙編織工藝之大成的展示館。
在西班牙,無論是
大城還是小鎮,都能在中心區域看到供人休憩的廣場,是當地居民放鬆、玩耍的地方。同樣,在西班牙館的中心位置,也專門設計了1000平方米的廣場,不僅讓參觀者有身臨西班牙的感覺,也體現了
西班牙人歷來“享受城市,享受生活”態度。
荷蘭館
展館主題:快樂街
造型亮點:變幻多姿的燈光效果
荷蘭國家館的名字為“快樂街”。整個設計是沿著一整條街進行布置。設計師準備了17幢不同裝飾風格的房子,每幢都是一個小展館,來展現荷蘭在空間、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創新。屆時,這些小屋將像熟透的蘋果一般掛在快樂街上,而不是呆板無趣地列成一排,人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見這條快樂街。 快樂街希望告訴人們:路,還有另一條。即使現實中不可行,但能在快樂街上感受變化著的歡愉,也就足夠了。快樂街倡導的正是一種人文關懷。
日本館
展館主題: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點:有三大展區,形態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
日本國家館的參展主題為“心之和,技之和”。展館高約24米,占地6000平方米。展館設計上,採用了環境控制技術。展館外部被可發電的超輕型薄膜所包圍,而展館內將會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的技術。這次
上海世博會的日本國家館繼承了2005年愛知世博會“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期望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日本和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的形態。
阿聯館
展館主題: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造型亮點:阿聯國家館占地6000平方米,是上海世博會數十個國家自建館中規模最大的一類。其設計靈感來自阿聯雄偉的自然景觀——沙丘,如波浪般起伏的外觀富於創新和動感,令人聯想起阿聯的
帆船酒店、人工
棕櫚海灘等著名的標誌性建築。
上海世博會阿聯國家館的主題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展覽館的靈感所依據的原則是傳統的阿拉伯城市規劃。它整合了最新的技術,及儘量變被動為主動的環境概況,展現一個富有精神,人道的城市,阿聯闡明了其致力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未來的構想。設計體現出傳統的阿拉伯和現代都市相結合,技術創新與傳統元素的
阿拉伯文化並存。
阿聯館作為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展覽場館之一,運用了許多最新的科技,展示一個由被動變主動的城市環境、展示一個富有
人文精神的城市、展示阿聯致力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未來的構想。整個展館設計都體現了傳統阿拉伯文化和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比利時館
參展主題:運動和互動
“腦細胞”結構是
比利時館的整體設計理念,Leo F.W. Delcroix表示用該形象代表比利時最為恰當,因為“腦細胞”能表現出比利時“歐洲首都”的獨特地位,同時它能夠引起參觀者的好奇,讓他們饒有興致地探索比利時豐富的文化形式和內涵。
“腦細胞”也寓意著比利時作為歐洲三大傳統文化——拉丁、
日耳曼和
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匯聚地和交匯點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腦細胞”的燈光與色彩變幻將自然地融入上海的夜景中。
建築的外部設計彰顯比利時人所特有的務實和嚴謹的精神,這與意趣盎然的、有機的“腦細胞”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巨大的頂棚將撐起一片與室外完全聯通的公共空間,其設計靈活新穎,又兼顧擋風遮雨的實用性,在公共廣場將種植樹木,旨在為參觀者提供一塊舒適的聚居地,在這裡舉辦一系列廣場活動。
比利時館的主題為“運動和互動”,展館的一面外牆將採用透明的玻璃材料,另三面將採用延展的金屬板形成封閉
幕牆,展館不僅是歐洲廳、比利時廳及其各共同體和地區展廳的所在地,更提供各類社交和會晤場所,包括餐廳、酒吧和貴賓中心,展板將懸在滑軌上,在展廳內移動,表現館中所展示的不同地區,塑造比利時對外開放的形象和態度和多文化的和諧共存,展館內部呈現一種廣場氛圍,沒有內外界線,表現比利時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理念。
比利時政府總代表Leo F.W. Delcroix饒有興致的告訴記者比利時以朱古力和鑽石聞名於世,因此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頂級鑽石展將亮相
比利時館,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鑽石設計師們將帶來他們的作品,其中更包括了十幾位來自中國的設計師,兩國的
時尚模特也將登場助興,他表示鑽石展不用於商業目的,接下來他們將與中國相關部門溝通,通過鑽石展為建設希望國小募集資金,當記者提到保險問題時,他表示比利時已經在“認真考慮這一問題”。比利時館將複製一個夢幻般的“
朱古力工廠”,在工廠中,參觀者能看到朱古力的製作過程,甚至能免費品嘗比利時朱古力,一些朱古力將被做成上海地標建築如
東方明珠的形狀,說到這裡,他調皮的眨了眨眼睛,表示“參觀者能免費嘗到正宗的比利時朱古力,但他們必須控制自己的胃口”。
墨西哥館
參展主題:傳承歷史,面向未來, 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墨西哥館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將展示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
夢想。據墨西哥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墨西哥館,參觀者就好似開始了一段從史前時代到未來的墨西哥歷史旅程。展覽的第一部分為“回顧過去”,投影到地板上的三個螢幕將分別反映墨西哥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和19世紀城市的風貌;第二部分為“了解現狀”,空間中充滿了不斷運動和投映的元素,代表著城市的現實動態。在這裡,就好像站在現實的視窗前,參觀者能夠看到墨西哥的現狀;第三部分則為“展望未來”,主辦方為參觀者提供了一些互動表格,其中列出了一些信息,用於交流與創設更好的墨西哥發展計畫、未來項目以及可持續環境計畫。在整個旅程的終點,參觀者將通過一個有三個螢幕的狹小空間,看到位於展廳頂部的
風箏廣場的實時圖像,圖像將顯示正在廣場進行的活動,隨後參觀者會被邀請登上廣場,成為廣場活動的一部分。
風箏廣場是墨西哥館的核心。風箏在nahuatl語(民族方言)的名稱是“papalotl”,也就是西班牙語中的蝴蝶。風箏是連線墨西哥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一個要素。參觀者可以在墨西哥館裡購買風箏,或者親手做一個風箏,然後在風箏廣場上放飛。由風箏組成的森林代表著
墨西哥人對未來的期待,廣場上的人造綠草表達了墨西哥人對城市綠地的關注。人們可以在綠地上進行各種活動,諸如讀書、野餐或是在陰涼處隨意地休憩;綠地上空,風箏在飛翔。 另悉,墨西哥館內還將設有地道的墨西哥餐廳,讓參觀者能品嘗到精緻、傳統的墨西哥菜餚;館內還將陳列傳統的墨西哥手工藝品和書籍。
台灣館
台灣館將建造在
世博園A片區。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提交的台灣館參展主題為“
山水心燈”,提倡未來城市文明“回歸自然、回歸心靈”,七大展示內容分別為“山水劇場、點燈水台、台灣之心、台灣之窗、心靈劇場、城市主題廣場、城市藝廊”。同時,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表示將參加
網上世博會,建立富有本地特色的模版;還將組織台灣的文藝團體參與上海世博會的文化演藝活動。
俄羅斯館
城市與人”為主題的俄羅斯館由12個塔樓和“懸浮在空中”的
立方體組成,外形設計類似古代
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徵著生命之花、太陽以及世界樹(斯拉夫人枝葉繁茂的橡樹)的根。塔樓由白、金、紅三種顏色構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
俄羅斯建築的歷史形象,而紅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羅斯各民族元素的圖案,則賦予了塔樓頂部鏤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家尼古拉·諾索夫認為,“最好的城市應該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城市。”
俄羅斯館內部設計理念就來源於諾索夫的作品《
小無知歷險記》,力求呈現一個美麗、精湛、充滿童話色彩的兒童花園城。展館分為“花的城市”、“
太陽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滿詼諧、童趣的布景下,參觀者將在館內隱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許多神秘而又有趣的發現,這些發現是來自俄羅斯兒童和年輕科學家的創造發明與科技成果。
上海
世博會俄羅斯國家館位於世博會C片區,占地6000平方米。俄羅斯國家館日定於2010年9月28日,屆時,俄羅斯館將舉行大規模的文化慶祝活動,來自俄羅斯聯邦的多個文化演出團體將為參觀者呈現富有俄羅斯特色的精彩演出。
美國館
美國公布了“歡慶2030年”的參展主題,美國館展示空間裡將由一位美籍華裔青年帶領遊客徜徉於未來時空,親身體驗2030年的美國城市,讓參觀者通過感性遊歷領悟“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鬥和成就”這四大核心理念。
沙特館
主題:生命的活力造型亮點:絲路寶船
沙烏地阿拉伯展館的劃定區域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其主題為“生命的活力”,將展現對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崛起和發展以及對當地居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五大核心,與
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相契合。
非洲館
非洲聯合館建築面積達2萬6千多平方米,占地規模相當於4個半標準足球場,4個外立面的面積總和達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會11個聯合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展館室內淨高9米,館內各國家的占地面積均為250平方米。有42個非洲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非洲聯盟)將在非洲聯合館內進行展示。
巴基斯坦
主題: 基於城市多樣化的和諧
巴基斯坦國家館坐落於
中國館的西面,兩國展館僅一步之遙,設計源自於巴基斯坦著名的
拉合爾古堡,這座古堡始建於1025年,又在1566年經歷改造後呈現出現在的面貌。拉合爾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爾古堡從其建立之初就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成為了這個城市極具象徵力的地標,這座美麗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世界遺產名錄。巴基斯坦擁有近5000年的古文明歷史,著名的歷史名城不勝枚舉。巴基斯坦國家館將通過聲效和多媒體手段將當地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生活傳遞給參觀者,而
巴基斯坦館還將表現
巴中兩國亘古不變的友好情誼,始於
絲綢之路的商貿關係將兩國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藝術家將在館內表演別具特色的
民族舞,參觀者也能品嘗到當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醬汁的燒烤和醇厚香濃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奧地利館
從等候區開始,參觀者就踏上了
奧地利之旅。從
華爾茲到薩克斯,耳熟能詳的美妙音符把“世界音樂之鄉”送到參觀者的耳畔;虛擬的壁紙上,
希茜公主、
莫扎特、
施特勞斯,奧地利的名人們也將和參觀者共同踏上愉快的旅程。
經過展館通道,這列從上海出發的列車很快將參觀者帶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
黃浦江上的大橋變成了維也納皇家大橋、上海市政府大樓變成了
維也納市政廳、東方明珠電視塔變成了維也納的超級
摩天輪、中式的庭院變成了奧地利的自然風光,當然,最不能缺少的,還是奧地利人的真誠友好的“servus”(你好)。
跨越自然之旅
沿著展館內的爬坡向上,參觀者將漸漸遠離城市,開始體驗
奧地利奇幻多變的自然風貌。崇山峻岭、冰雪覆蓋、氣溫低至零點;耳邊是積雪的摩擦聲、冰川的斷裂聲和寒風的呼嘯聲;參觀者們甚至可以摸到雪花,感受到寒冷。在三分之二國土被東
阿爾卑斯山脈所覆蓋的奧地利,參觀者可以體驗到
高山滑雪的刺激,同樣也可以親臨電閃雷鳴的雪崩。
針葉樹、
闊葉樹、莓子、蘑菇散發出香氣;樹葉的沙沙聲、各種飛禽如歌般的鳴唱;走獸偶爾發出的低吼;從雪山下來,森林出現在參觀者的眼前,奧地利這片雪山環抱、綠意盈懷的土地,有47.2%的國土被森林覆蓋。
在這裡,參觀者可以看到樹葉由於四季更迭而產生的色彩變化,不遠處會有一隻膽怯驚慌的小鹿,或許一隻調皮的虛擬小松鼠會跳到你的身上,嗅嗅氣味。
穿過叢林茂密的山丘,參觀者們將來到一片
水的世界。豐富的湖泊資源、嚴格的環境保護使
奧地利的水不但清澈甜美,更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參觀者可以沿河漫步,可以戲水遊樂,還將可以看到來自歐洲中部原始森林和
多瑙河流域的各種魚類和其他動物。
回歸都市
跨越了雪山、森林、湖泊,參觀者的最後一站重新回到生活的家園——城市。草地和森林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央、人們喝著來自雪山的清泉、在
維也納的森林邊郊遊野炊、在多瑙河中游泳嬉戲,這愜意的城市生活是
奧地利城市與自然和諧的真實寫照。
莫扎特和
施特勞斯會在城市裡歡迎參觀者,城市交通隨著
華爾茲的節拍起舞,天花板、牆壁和地板交相輝映,展示著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這一展廳也將是奧地利的大舞台,從擊鞋舞到時尚服裝秀、從古典音樂會到國際VJ之夜,各種美輪美奐的奧地利文化將在這裡上演。
捷克館
捷克館將分為主要展示區域、多媒體大廳、
主題館和紀念品商店等幾部分。為了更好地體現“文明的果實”這一主題,捷克館結合了過去與未來的元素。展館將重點體現環保概念,如展館外部將設計一個模擬天然降水的裝置,向參觀者展示如何循環利用自然降雨。 捷方表示捷克館的主展廳將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參觀者可以和部分展品進行互動。展館內的多媒體展廳呈現了捷克用其獨特的方案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
城市問題。主題館部分將用創新形式強調捷克的現狀,把當地的多元文化遺產呈現出來。 捷克展館通過“文明果實”的形式體現了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它既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歷史城區,又結合了21世紀
城市設計。捷方表示,
捷克首都
布拉格還將積極參與“
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案例申報。
印度館
“小”展館融合“大”景象
上海世博會印度館面積4000平方米,設計靈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氣勢恢宏的建築。展館的圓拱形大門,建築靈感來自位於
艾哈邁達巴德的“Siddi Syed”寺;廣場地面為陶土與
青石修建,靈感來自瓦那納西的蘭浦爾宮殿,通過內置水管實現製冷;中央穹頂象徵著印度“萬象和諧”的主題,設計靈感來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
耆那教、
錫克教以及基督教中經常出現的建築風格,讓參觀者宛若置身於佛法聖地,找回內心的寧靜。
印度館設計師之一Naidu表示,古色古香的印度館其實內含高科技元素。印度館使用的建築材料大部分均為可再利用材料。建築設計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勵重複利用。採用最先進的製冷與
照明系統,實現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風車與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學物質的場館設計,安全排放無污染。經過工廠處理的再循環水將用於綠化灌溉,並將展示一個
雨水收集系統。中央穹頂外覆各種草本植物,配以銅質生命之樹,楠竹格線與鋼筋混凝土的使用織就了一個吸音天花板。
太陽能電池板、風車以及穹頂上草本與竹木等建築元素的運用,充分體現節能高效的理念。
從古印度走向未來
“展館每小時能接待1500名參觀者,平均每15-20分鐘接待450名。參觀者將通過影片、演出、美食和特產觸摸印度。”印度展區總代表希拉表示,“豐富的傳統文化、多樣化的宗教信仰、傳統與現代科技發展、城市和農村的融合都將是印度館的展示內容。”。
據悉,印度館所有的展示都圍繞“城市與和諧”的
主題展開,通過由古至今的印度城市時空之旅,從公元前2000-3000年的莫漢佐達羅和哈萊潘文明,到中世紀時期的Mohallahs城市生活形態,都被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出來。
同時,印度展館也展現了城市生活的演變,在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和不斷嚴重的環境問題面前,社會不同部門、不同階層、城鄉之間如何以貿易和服務的交換獲得最大程度的和諧共處。
此外,發展迅速的印度科技產業,如創意設計、科學技術以及最新技術的展示也將是展示重點,包括信息技術、
衛星通信技術、
生物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多家印度前沿公司也都將在世博會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瑞典館
主題:創意之光
造型亮點:展現
城市與鄉村的互動,採用傳統的城市建築,並突出展示木材在現代建築領域的運用。
瑞典展館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城市與鄉村生活的互動。整個展館的建築式樣採用傳統的城市建築,由四個相互連結的建築物組成。建築外型還將突出展示,木材是如何套用於現代建築領域,以及如何選用適當的材料來實現節能效果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創新”以及“交流”是瑞典館的三個主題詞,具體展示了瑞典面對挑戰時採取的解決方案,展現瑞典提高城市環境水平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新技術環境下,加強交流的重要性等方面內容。每位參觀者都可以在瑞典展館中,興趣盎然地體驗到瑞典的文化、社會精神、工程技術、傳統、對自然的熱愛,以及最重要的創新精神。
新加坡館
造型亮點:音樂噴泉、視聽互動以及
屋頂花園的特色花卉景觀,形成了一曲完美的協奏。
以“城市交響曲”為主題,“音樂盒”就成為了新加坡館的基本造型。在這個建築中,各種元素相互交織,讓遊客如同置身於旋律的中心。夜幕降臨,繽紛奪目的光影從參差錯落的窗戶與外牆開縫散射出來,將為這座靈動的音樂盒增添更多迷人魅力。 被譽為“
花園城市”的新加坡,無論在哪,都能聞到泥土的芳香,新加坡館外廣場上的噴泉,是“
城市交響曲”的序曲。而聞名遐邇的
新加坡花園景觀將在展館頂部綻放,即使站在盧浦大橋上,這座“空中花園”依然清晰可見。 在城市的主題下,環保節能永遠是展館的亮點。天然的溫度
調節系統、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築材料都會讓每一個走進新加坡館的遊客感受到“花園城市”的愜意與美好。
韓國館
主題:和諧城市,多彩生活(Friendly City, Colorful Life)
特色:韓國打造有史以來境外規模最大的世博展館
韓文,作為韓國最優秀的發明之一,被直接體現在展館的外觀設計之中,韓文特有的幾何特徵也在建築上得到完美闡釋。
遊客們可以在上海“踏上”首爾的土地,展館一層就是縮小了三百倍的韓國首都首爾;文化、人性、科技、自然這些韓國的城市信息將在二層,通過各種高科技的手段演繹,在這裡,遊客們可以體現韓國城市的各個圖景,包括韓食、韓服、韓國音樂等。
2012年的
麗水世博會,將在這裡提前展現。在描述未來的“I Ocean”部分,遊客可以看到形象化的“海浪”,了解麗水世博會的海洋主題。
世界館
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二、位置與範圍:
坊內,鄰近軌道交通13號線
世博園站,距浦東
世博軸約600米,西側與聯合國館為鄰。 世界氣象組織館總用地面積2200平方米。 世界氣象組織館總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
1、設計理念:氣象館的展示內容與建築物外觀進行一體化設計,以達到最充分的體現自建館特色和優勢。
在整體建築設計上:將充分考慮到節能減排,氣象館的建築將是一個“會呼吸的皮膚”,即以人的“皮膚”來比喻“牆體外層”,使整體建築不僅能防風、防雨,而且還要能透氣,使用節能的方式,降低空調使用率,使展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2、建築造型構思:從氣象概念出發,以“雲”為構思的基本出發點。以四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的扁圓球體相結合,形成的組合體從各個角度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朵雲。 亮白色的膜結構造整個建築外形,簡單輕便,節省材料,符合臨時建築定位,又有展覽建築需要的亮麗外觀。 膜布上均勻布滿點,當噴霧都開啟時候,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的效果,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面向氣象館,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東北部設咖啡廳,咖啡廳外膜採用透明膜,讓咖啡廳可以直接借“特鋼大舞台”等景觀,且不會引進過多的太陽輻射。
3、總體平面布局:展館南側作為觀展人流主入口,設室外、室內等候區。北側作為貨運出入口,兼作VIP出入口。
場地周邊為淺水池布滿,建築“漂浮”在水池中央,3個出入口各有一條道路。門口到用地邊界為順滑坡道連線,滿足無障礙通道的要求。
四、“雲中漫步”展示主題設計說明:
1、設計理念:將以樹立
世界氣象組織、
中國氣象局致力於提高
氣象防災能力和積極
應對氣候變化,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能力和貢獻為主要形象的展覽主線,用展館主題“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來契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2、展覽內容概述:從等候區進入入口通道,由坡道上二樓,通過“氣候變化長廊”,體驗球幕
4D電影,“小球大世界”、“全球綜合觀測系統演示”、“氣象衛星模型展示”等展項,進入一層的“世博氣象台”,一樓展廳的西北方向為出口方向,為“未來氣象與生活”展示區,這是最後一個展示內容。觀展完畢,遊人可以選擇靠右的出口通道出館,或者往左進入咖啡廳休息,或者購買紀念品,咖啡廳可直接出館。
3、展示亮點有3個:
(1)
4D影院―將拍攝以展示世界氣象科技創新,為人民的福祉和社會進步服務,為大力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和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為現代城市氣象業務發展為主形象的4D影片,通過三維立體的圖像加上真實的動感以及“風雨雷電”的體驗來增加趣味性。
(2)世博氣象台――將建成一個“世博氣象台”。這個氣象台是
世界氣象組織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示範項目成果的套用,參觀者可以親身體會這種“多災種早期預警理念”將給城市防災減災帶來新的促進,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生動的展品,更將在世博期間真正業務化運轉,現場為世博會提供及時、精細的氣象預報和服務。
(3)氣候變化長廊-將以“全球氣候變化與城市的責任”為主線,參觀者可以詳細了解到全球氣候變化給城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危害,通過模擬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災難,給參觀者以心靈的震撼。從而向 參觀者推薦和倡導一種健康綠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籲參觀者從身邊小事做起,節能減排,共同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