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憲宗實錄表》是唐代路隨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憲宗實錄表
- 作者:路隨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上憲宗實錄表》是唐代路隨創作的一篇散文。
《上憲宗實錄表》是唐代路隨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上憲宗實錄表臣聞右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遠自軒皇,近惟列聖,其間睿哲文明之德,格天濟物之功,實賴記述,傳諸不朽。伏以憲宗皇帝承十一葉之基運,盪...
《答路隨等上憲宗實錄詔》是唐代李昂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答路隨等上憲宗實錄詔 卿學貫六經,究《春秋》之微旨;業精五典,得簡冊之精華。編年紀述於皇猷,記事備陳於王業,垂堯言而可法,彰禹績而有光。極思盡誠,宣我祖德,閱覽之際,虔感彌深。賜監修國史路隨及見在史官司封郎中蘇景允、起居舍人...
明朝共修有十三朝實錄:《明太祖實錄》二百五十七卷;《明太宗實錄》一百三十卷;《明仁宗實錄》十卷;《明宣宗實錄》一百十五卷;《明英宗實錄》三百六十一卷;《明憲宗實錄》二百九十三卷;《明孝宗實錄》二百二十四卷;《明武宗實錄》一百九十七卷;《明世宗實錄》五百六十六卷;《明穆宗實錄》七十卷;《明神宗...
《元憲宗實錄》,書名。元翰林國史院撰修。卷數及起訖月日不詳。元太祖、太宗、定宗、憲宗四朝,初無實錄。釋義 書名。元翰林國史院撰修。卷數及起訖月日不詳。元太祖、太宗、定宗、憲宗四朝,初無實錄。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蠻奏請命翰林國史院纂修,從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諸...
唐憲宗實錄 《唐憲宗實錄》,唐朝路隋等創作的書籍。唐憲宗實錄,史書。唐陽平(今莘縣)路隋等撰。四十卷。穆宗長慶(821-824)初下詔修撰。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書成。記載唐憲宗一朝史事。《宋史·藝文志》有著錄。舊列入史部編年類、已佚。
明實錄憲宗實錄 《明實錄憲宗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該書記了錄明憲宗的史實。圖書簡介 《明實錄憲宗實錄》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基本史籍。
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
《德宗實錄》50卷,《順宗實錄》5卷(初稿《先帝實錄》3卷),《憲宗實錄》40卷(初稿《元和實錄》),《穆宗實錄》20卷,《敬宗實錄》10卷,《文宗實錄》40卷,《武宗實錄》30卷。五代 《梁太祖實錄》30卷,《唐懿祖紀年錄》1卷,《唐獻祖紀年錄》1卷,《唐莊宗實錄》30卷,《唐明宗實錄》30卷,《唐...
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
路隨將憲宗實錄交給文宗後,文宗命他修改順宗實錄,路隨上表就實錄不實之處婉言致歉,但為涉事官員的正直及其作為史官的獨立立場辯護。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議,德宗、憲宗年間宮禁之事不可確證者皆刪除,其餘不改。大和三年(829年),路隨建議宰相不宜兼判度支類事務,引用腐敗宰相楊國忠、元載和皇甫鎛的例子,...
丘濬當過史官,並編撰過多部史學著作,其史學著述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修史書,包括《英宗實錄》《憲宗實錄》等;一種是私修史書,包括《續修通鑑綱目》《世史正綱》三十二卷(成書於成化十七年)、《平定交南錄》一卷等。其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史德和史識兩個方面。到修撰《英宗實錄》,有人說對於于謙之死應該...
韋處厚在唐憲宗時,家居長安,公事之餘,酷嗜文學,篤好典籍,藏書至萬餘卷,並且多手自校勘書籍,世稱善本。著有《六經法言》等文集,撰有《德宗實錄》50卷、《憲宗實錄》及理財治國著作《大和國計》20卷等,其中《憲宗實錄》未及成書而卒。這些著述至今多已佚失。《全唐文》收錄有韋處厚的十一篇文章:《答...
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皇帝下召讓李東陽充當纂修官修《憲宗實錄》。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李東陽守制期滿,除服,職位升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任侍講學士。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憲宗實錄》成,李東陽以纂修實錄有功,職位升為太常寺少卿。...
李德裕奏請改撰《憲宗實錄》會昌元年(八四一),宰相李德裕以《憲宗實錄》舊本尚不完備為由,奏請改撰。四月一日,敕令史官重修。史官鄭亞奉敕改撰,秉承德裕意圖,削去《實錄》所載德裕父李吉甫為相時惡跡,頗為朝議所嗤。三年十月,宰相、監修國史李紳、史官鄭亞進重修《憲宗實錄》四十卷。中書奏請復修《時政...
《玉海》卷49引《會要》“元和二年十二月(憲宗)謂宰臣曰:近讀《貞觀政要》…… 六年三月帝曰:嘗讀《貞觀政要》…… ”,是迄今所見最早關於《貞觀政要》的記載。而憲宗讀《貞觀政要》,則不能不使我們將目光對準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德宗至憲宗時的著名史官蔣乂(音藝)。蔣乂(747年-821年),...
陳夷行曾參與編撰《憲宗實錄》。《全唐文》收錄其奏疏一篇:《條覆館驛事宜疏》。《唐文拾遺》則補錄一篇:《僕射上儀依三公奏》。家庭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陳夷行有祖父陳忠、父親陳邕,還有三個兄弟,分別是陳玄錫、陳夷則、陳夷實。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十三》《新...
明朝先後共修有十三朝寶訓:《明太祖寶訓》十五卷,今存六卷;《明太宗寶訓》五卷;《明仁宗寶訓》二卷;《明宣宗寶訓》五卷;《明英宗寶訓》三卷;《明憲宗寶訓》三卷;《明孝宗寶訓》三卷;《明武宗寶訓》二卷;《明世宗寶訓》九卷;《明穆宗寶訓》二卷;《明神宗寶訓》十二卷,今存十一、十二卷...
明憲宗坐像圖明憲宗原名朱見深,後更名朱見濡(《憲宗實錄》記載) [2]。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二日, [109]出生於北京紫禁城。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明英宗不顧群臣反對,執意親征。土木之變之後,明英宗被瓦剌俘虜。郕王朱祁鈺受命監國,同時孫太后又立朱見深為皇太子,時年三歲。為免瓦剌借...
德裕以為,行泰、絳皆以軍中大將名義上表,脅迫朝廷,邀求節鉞,故不可許。今仲武發兵討亂,先奉表奏請朝廷批准,故應授任仲武。武宗遂以仲武為幽州留後。仲武率軍攻克幽州。二年正月,詔以張仲武為幽州節度使。文化紀事 李德裕奏請改撰《憲宗實錄》會昌元年(八四一),宰相李德裕以《憲宗實錄》舊本尚...
(註:《韓昌黎文集》卷8,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 除以上數點外,監修國史有時還親操刀筆參與修史工作,高宗時,許敬宗任監修國史,為國史寫了“高宗本紀及永徽名臣、四夷等傳”,“又起草十志,未半而終”。(註:《史通》卷12,《古今正史》。)憲宗時,裴任監修國史,參與了《德宗實錄》的寫作...
弘治改元(1488),孝宗將楊守阯召還,纂修《憲宗實錄》,充經筵講官。楊守阯敷對明暢,且直言“進君子,退小人為治亂之機”,言語激切,使孝宗不得不改容聽之。弘治五年(1492),以左春坊左諭德出任順天府鄉試考官。弘治八年(1495),晉升為侍講學士。弘治十一年(1498),侍皇太子於東宮。又充任《大明會典...
(二)《英宗實錄》1.論邊事疏 2.陝西用兵事宜 3.天津倉糧米浥爛 4.增立墩台以嚴邊備 (三)《憲宗實錄》1.納米贖罪如京師常例 2.奏黜老疾庸懦不謹官 3.薦直隸淮安府通判沈和等 4.昇平日久居安思危 5.宜令開陳滅賊安民籌策 6.兩廣剿賊安民事宜 7.許於見調從征官軍內選舉 8.軍匠減省已三十...
參予修《憲宗實錄》。牛僧孺、李宗閔流貶遠州 李德裕與東都留守牛僧孺、湖州刺史李宗閔積怨日深,會昌四年(八四四)十月,德裕奏稱劉從諫據昭義十餘年,太和六年(八三二)入朝時,宰相牛僧孺、李宗閔未加扣留,反加使相名號使其還鎮,以成今日之患,朝廷徵發大軍方始平定,皆二人之罪。德裕又派人赴潞州...
吳寬為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狀元及第,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太子朱祐樘(明孝宗)讀書九年,晉升為右春坊右諭德。孝宗即位,調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讀,參與編修《憲宗實錄》。弘治四年(1491年),進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弘治八年(1495年),晉吏部右侍郎。一度丁繼母憂而回鄉,回朝後以原職進入...
路隋撰成《憲宗實錄》穆宗朝(八二一—八二四),韋處厚與路隋奉詔修《憲宗實錄》,處厚創定凡例,未成而卒。太和二年(八二八),路隋代處厚為相,監修國史。四年三月廿三日,《憲宗實錄》四十卷修成,路隋進上,詔賜史官共五人錦繡、銀器等。詩人張籍約死於本年(約七六七—八三0)。籍字文昌,原籍吳郡...
孫繼宗之孫,成化十六年(1480年)襲爵。正德十五年(1520年)去世。第三代:孫杲,孫銘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爵。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諡號“榮僖”。會昌伯、會昌侯世系參考資料:史料索引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七》《明史·卷一百八·表第九》《明史·卷三百·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憲宗即位,充經筵講官,進侍講。修《英宗實錄》成,進侍講學士。修《宋元通鑑綱目》成,升學士,遷國子監祭酒,尋擢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事。孝宗即位,丘濬進《大學衍義補》一書,得褒獎。尋升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充《憲宗實錄》副總裁,筆削褒貶,多出其手筆。弘治四年(1491)加太子太保禮部沿書兼文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