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
傳說在遼闊的東海邊,矗立著一棵神樹
扶桑,樹枝上棲息著十隻三足鳥。它們同是天帝帝俊的兒子,每日輪流上天遨遊,三足鳥放射的光芒,就是人們看見的太陽(所以太陽也稱三足鳥)。
後來,十隻三足鳥不聽天帝的指示都搶著上天,天空中同時就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草枯土焦,炎熱無比。人們只好白天躲在山洞裡,黑夜出來覓食。猛獸毒蟲藉機殘食人們,人類瀕臨滅絕的危險。
帝堯向天帝禱告,請求援救。天帝就派了羿來幫助帝堯。
羿,又名
后羿,是擅長射箭的神人。當后羿辭別天帝的時候,天帝曾賜給他一張紅色的弓和一個白色的箭袋,袋裡裝滿了箭。
后羿帶著他的妻子
姮娥來到了人間。姮娥,後來又稱嫦娥,是一個非常
漂亮的女子。帝堯見了他們,大喜過望,表示了最熱烈的歡迎,並且要求立即施展神力,懲治一下胡鬧的太陽。
后羿聽了帝堯的恭維和請求,十分得意,當即取出天帝所賜的弓箭,走向廣場,對準天空十個太陽中的一個,嗖的一箭,射了出去。起初,不見動靜,稍隔一會,只見那個太陽猛地爆裂開來,火光亂迸,紛紛散落下一些金色的羽毛來。隨即轟然一聲,掉下了一團紅亮的東西。人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隻碩大無比的黑色
三足烏鴉,身上還插著后羿的那枝神箭。望一望天上,果然少了一個太陽,人們不禁同聲歡呼,額手稱慶。
后羿更加得意了,於是又射出第二枝箭,又一個太陽掉了下來,又一次引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接著,第三枝箭,第四枝箭……
帝堯當然高興極了。但是,當他看見天空只剩下一個太陽,而后羿射箭的興致似乎還沒有盡的時候,他急了,趕緊從后羿的箭袋裡,把剩餘的箭全部抽去。這樣,才提醒了后羿,留下一個太陽,要不,成了黑暗的世界,可麻煩了。
三足鳥一死,火光自滅,人們頓感清涼爽快,於是歡呼雀躍。呼喊聲傳到天上,帝俊見九個兒子已死大發雷霆,不準后羿再回天庭。同時也令僅存的這隻三足鳥日日遨遊,不得休息。
從此大地酷暑消盡,萬木復甦,黎民百姓才得已重新耕種。人們為了紀念后羿射日的偉大壯舉,將射日時箭穿過的山叫做“箭過頂”。
這個神話故事,見漢朝淮南王劉安的《
淮南子·本經訓》。
歷史記載
根據《
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述,中國遠古時代太陽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它們既有人與神的特徵,又是金烏的化身,是長有三足的踆烏,會飛翔的太陽神鳥。如《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也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便是對十日神話傳說的記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說“日中有踆烏”,郭璞註解說“中有三足烏”,則是對太陽為金烏化身的說明和解釋。遠古時代的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輪流從東方扶桑神樹上升起,化為金烏或太陽神鳥在宇宙中由東向西飛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樹上,這表達了融化於神話之中古代對日出日落現象的觀察和感受。
《山海經》中又有關於三青鳥與五彩鳥的記述,同樣是非常奇妙的神鳥。如《西山經》說“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 《
大荒西經》說,大荒之中,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騖,一名曰少黧,一名曰青鳥”;又說“有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海內北經》說“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這些記述中的三青鳥與五彩鳥都非同凡響,也是古代先民崇鳥觀念的反映。《山海經》中雖未見“使三鳥”之說,但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已含役使之意,而且三青鳥與五彩鳥皆是三隻。袁珂先生認為,通過這些記述可知,“三青鳥者,非宛轉依人之小鳥,乃多力善飛之猛禽也”。金沙遺址出土青銅有領璧形器上的三隻神鳥,那華美的冠尾和矯健的飛翔之態,是否也與上述的神話傳說有關呢?
值得提到的是,為
西王母取食的
三青鳥,在宋本中作“三足烏”。 《
史記》載司馬相如《
大人賦》中也說“亦幸有三足烏為之(西王母)使,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還有《玉函山房輯佚書·河圖括地象》中也說“有三足神烏,為西王母取食”。所以郭璞認為三青鳥即為三足烏。袁珂先生亦持相同看法,認為此說有理。我們知道,《
淮南子·精神篇》中說的“日中有踆烏”,即為三足烏,又稱為陽烏或金烏,被認為是日之精魂。古籍《洞冥記》中則又說三足烏是羲和役使的日馭。由此可知,它們實際上都是太陽神鳥,屬於十日神話與太陽崇拜觀念母題範圍內的不同傳說。這裡附帶要提到西王母神話傳說的起源傳播,其中濃郁的巫術色彩、複雜的精神內涵(如魂歸天門觀念、升天成仙思想、龍虎座透露的圖騰崇拜意識和信仰習俗,以及三足青鳥的特殊象徵含義等等),都與古蜀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形態
關於三足烏究竟是什麼形態,因古籍中並無記述而不得其詳。求諸出土資料,我們在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可以看到許多關於三足烏的描繪,有的在圓日中刻畫一隻飛翔的金烏,有的將圓日刻畫在陽烏的胸部作展翅翱翔狀,還有的則將三足烏雕刻成有三條鳥腿的奇異模樣立於日輪之中。這些描繪豐富多樣,並無統一的模式,大概都是後世對於遠古神話的一種想像式的解釋和表現。這些圖像(特別是三足烏刻畫成三條鳥腿的怪譎之態)曾遭到漢代學者的詰難,王充對此就大不以為然,《
論衡·說日》說“儒者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審日不能見烏之形,通而能見其足有三乎?此已非實”。實際上在商周以降的圖像紋飾中還有另外一種表現方式,常常將三足烏描繪成繞日飛翔的三隻神鳥。例如戰國時期和秦代一些銅鏡上的三鳥環日圖,三鳥均為一足,有學者認為“可能為三足烏傳說的演變”,還有漢代瓦當上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表現的也是同一個主題,可知三足烏的數量應為三隻,“也可以看作是以‘三青鳥’形式表現的日精”。
考古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有領璧形器,上面刻畫的三隻神鳥也是典型的長頸單足、羽尾華麗、展翅繞日飛翔之態,顯而易見就是對太陽神話傳說中三足烏的一種形象表現。從時代的承襲演變關係來看,正是古代蜀人這些含義豐富、構思絕妙的圖像,對後世的圖案紋飾產生了積極而久遠的影響。不僅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且在漢代畫像石《
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於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烏,可知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對三足烏最為生動的表現。
關於三足鳥,人們一直都很疑惑。常言到:三隻腳的雞難找,兩條腿的人到處是。為什麼偏偏中國神話里卻出現這種三足的鳥呢?並且這種鳥還在太陽里,古神話稱為三足烏,這種三足的烏鴉在漢代的畫像里有其形象:黑黑的鳥長著三條一樣長的腿。關於鳥為什麼是三條腿,我見到一位搞生殖崇拜的專家的著作里說,三足鳥是男性崇拜,另外的那條腿就是男根。鳥在民間罵人的話里就是男性生殖器。這些解釋都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我在看到這副東周時期的三足鳥後,不再這樣認為了。
我認為三足鳥其實是青銅雕塑為了穩定的一種設計。兩條腿的鳥很難站穩,於是,雕塑藝術家便設計了一條腿穩定整個結構。東周時期的宮廷或者諸侯國里的這些雕塑展示出來後,時間一長,青銅雕塑衰敗,人們也忘記了它的功能,在漢代,青銅藝術已經式微,人們便把三足鳥當作傳世神物,加上本來就存在的鳥崇拜,三足鳥於是加入了神鳥系列,成為一個神秘的亮點。古人其實沒有問為什麼,神就是那樣。我們把它解釋為男根,有點泛性化。我們也不能一見到鳥就是性。工吹鳥是高句麗人的象徵,大部分
高句麗古墳的壁畫也有三足鳥。
高句麗人崇拜起源於中原的神物
三足烏。把其當做最高權利的象徵。《春秋元命苞》曰: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其僂呼也(僂呼,溫潤生長之言———原注)三足鳥的出處考證: 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高句麗人對三足烏的這種崇拜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有體現。高句麗古墓壁畫有著豐富的內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與女媧圖、神農圖、道家羽衣仙人圖等均體現了中原對高句麗文化的全面影響。同時高句麗的射獵、戰爭壁畫也體現了其作為一個邊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戰特點,應該指出的是,這些圖畫在構圖等方面與中原魏晉以來的古墓壁畫並無重大區別。高句麗壁畫是反映高句麗在文化上屬於中華文明體系的鐵證。
太陽黑子
東漢王充在《論衡·說日》中說:“日中有三足烏。”此“日中神禽”或認為“指日之精”(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筆者認為,“三足烏”實指“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肉眼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層———上出現的巨大漩渦狀氣流,是太陽活動最明顯的特徵。因溫度比周圍低1000-2000℃,顯得暗淡而得名。黑子形狀不很規則,以圓形或橢圓形居多,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對或成群出現。其壽命長短不一,多數出現幾天到幾十天,短的只有幾小時,少數長的能夠維持幾個月,甚至1.5年。此生彼滅,時多時少,平均周期約為11年。
說“‘三足烏’實指‘太陽黑子’”,是因為———
首先,“三足烏”的“烏”色與“黑子”的“黑”色相同。清著名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
其次,“三足烏”的形狀與“黑子”類似。《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烏。”東漢高誘註:“?,猶‘蹲’也,即三足烏。”《說文·立部》:“竣,偓竣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偓者,倨之誤字;倨者,踞之借字也,實與‘蹲’同。字亦作‘?’。”因為“太陽黑子”看起來雖像“烏”,但其“趾”不顯,“以圓形或橢圓形居多”,“猶‘蹲’也”,故謂之“?”。言“三足”,是表其“奇”,僅像“烏”而已。
第三,“三足烏”的“行為”與“黑子”的變化相似。清張英、王士禛等纂的《淵鑒類函》載:“《春秋元命苞》曰: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其僂呼也(‘僂呼’,溫潤生長之言———原注)。”《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退也,止也,伏也。亦作‘竣’。”《玉篇》:“竣,退伏也。”“三足烏”的“?”———“退也,止也,伏也”及“僂呼”———“溫潤生長”,與“黑子”的“此生彼滅,時多時少”的變化相應。
第四,“三足烏”與外圍的關係與黑子同:均為“金”色。“三足烏”居“日中”,其外圍是“金”光閃爍的“日盤”,故又稱“金烏”。“黑子”周圍因是“金燦燦”的,所以“黑子”的四周也是“金”色的。
最後,“三足烏”的“生”和“死”與“黑子”的出現和消減及其產生的影響同功效。《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可見,當時天氣非常炎熱乾旱。在這種情況下,“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引《淮南子》(今本無))。“十日並出”,可能隱指“黑子”“成群出現”(因“黑子”“時多時少”,而古人又不明真相,故以為日中“三足烏”(黑子)數量不同時,即
為不同的“日”)。“十”言極多。這樣,“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當指“黑子”消減。研究表明,在中緯度地區(堯的活動範圍屬此),太陽黑子峰值年比谷值年雨量較少,因而乾燥;而在“乾燥地區”,溫度又較高(見(美)J·R·Herman和R·A·Godberg《太陽·天氣·氣候》P52,P55)。因此,“十日並出”的黑子峰值年必然是“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的;當黑子消減(“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時,定然是“大地酷暑消盡,萬木復甦,百姓重新耕種”(《彩圖神話詞典》“羿射十日”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羿射落“九日”後所餘下的一“日”,則應為“黑子”很少或無“黑子”的“太陽”。
綜上,“三足烏”當指“太陽黑子”。之所以人們將“三足烏”和“羿射十日”作為神話視,是因為神話是最早的解釋系統。屈原在《天問》中所“問”的“羿焉弓畢日?烏焉解羽?”,雖是“上下而求索”的態度,但那時的人尚不具備“求索”該問題的真知。
或許有人會問:王充“說”“日中有三足烏”時,先人是否業已發現和觀測過“黑子”呢?回答是肯定的。據《漢書·五行志》載,公元前28年5月10日,“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是世界上公認的太陽黑子的最早觀測記錄。而王充生活於公元27-約97年;他出生時距《漢書》記載的黑子的出現時間已有55年之久。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中國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鳥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文學資料
唐朝
韓愈詩:“金烏海底初飛來”(太陽剛從海底衝出來)
白居易詩:“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