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疣梭子蟹肉
- 功 效:清熱涼血、祛風止癢
- 性味歸經:辛,涼。肝、腎、心三經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30克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生活習性,繁殖習性,種群分布,分類學,
基本信息
【主 治】:治熱入營血所致高熱,痛瘡,瘡瘍疥癬及燙傷。
【別 名】:三疣梭子蟹,又名:槍蟹(《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均產。春、夏季捕撈,可食部分鮮用。
【拉丁名】:三疣梭子蟹 portuns trituberculatus (Miers)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2.4克,碳水化合物1克,灰分2.7克,鈣141 毫克,磷191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A230國際單位,硫胺素0.01毫克,維生素B2 0.51 毫克,尼克酸2.1毫克。
形態特徵
三疣梭子蟹的體色隨周圍環境而變異。生活於砂底的個體,頭胸甲呈淺灰綠色,前鰓區具一圓形白斑,螯足大部分為紫紅色帶白色斑點,一部分或整個腹面為白色,前3對步足長節和腕節也呈白色,掌部為藍白色,軟毛棕色,指節紫藍色或紫紅色,第4對步足為綠色帶白斑點,指端紫藍色。生活在海草間的個體體色較深。為雜食性,魚、蝦、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類,喜食動物屍體。頭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個顯著的疣狀隆起,1個在胃區,2個在心區。其體型似橢圓,兩端尖尖如織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兩前側緣各具9個鋸齒,第9鋸齒特別長大,向左右伸延。額緣具4枚小齒。額部兩側有1對能轉動的帶柄複眼。有胸足5對。螫足發達,長節呈稜柱形,內緣具鈍齒。第4對步足指節扁平寬薄如槳,適於游泳。腹部扁平(俗稱蟹臍),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圓形。雄蟹背麵茶綠色,雌蟹紫色,腹面均為灰白色。
生活習性
生存環境
(1)水溫:適應水溫8~31℃,最適生長水溫為15.5~26.0℃。在不同的水溫環境,三疣梭子蟹的活動情況不一樣。水溫在~1.5℃時,不攝食,部分個體在淺水區凍死;在0~6℃時,不攝食,晝夜潛砂,呈休眼狀態;在8~10℃時開始停止攝食,活動力弱,潛伏在深水處;在14℃時,攝食量下降,開始向深區移動,活動正常;在15~26℃時,攝食量大,活動正常,生長快;在17~21℃時,交尾高峰期;在14~21℃時,開始發現抱卵群體;在12~14℃時,開始產卵。
生活習性
攝食習性:梭子蟹屬於雜食性動物,喜歡攝食貝肉、鮮雜魚、小雜蝦等,也攝食水藻嫩芽,海生動物屍體以及腐爛的水生植物。而且不同生長階段,食性有所差異,在幼蟹階段偏於雜食性,個體愈大愈趨向肉食性。通常白天攝食量少,傍晚和夜間大量攝食。但水溫在10℃以下和32℃以上時,梭子蟹停止攝食。
繁殖習性
三疣梭子蟹雌雄異體。一般壽命為2年,很少超過3年。其生物學最小型為頭胸甲長5.1厘米,雄性最大的個體為頭胸甲11厘米,寬22厘米,體重710克;雌性最大個體為頭胸甲長10.5厘米,寬22厘米,體重730克。產卵繁殖的群體主要由1—2年生的親蟹組成。雌性產卵孵化結束後即死亡。雄性可經過2—3天交配後死亡。越冬的三疣梭子蟹其交配時間為每年的7—8月間,而當年生的梭子蟹交配盛期為9—10月間。
種群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北各海域。一般從南到北,3~5月和9~10月為生產旺季,渤海灣遼東半島4~5月產量較多。三疣梭子蟹是中國重要的出口暢銷品之一,出口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香港、澳門。出口口岸: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梭子蟹屬在印度-西太平洋區已知50多種,中國沿海已有17種,本種產於中國、日本和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