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位於洞庭湖之南,故稱湖南。湖南別稱“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稱呼其實都圍繞一個核心:洞庭湖。
“四水”比較容易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內四條著名的河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最後都匯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沒有歧義。
而“三湘”得名其實也是因為洞庭湖在湖南境內獨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於洞庭湖地處湖南北部偏東,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為主,明顯不同於西邊和南邊的崇山峻岭,地形決定了洞庭湖周邊區域的交通、歷史、文化都比較發達。這樣,洞庭湖輻射的平原、丘陵區域自古就相對比較發達,作為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名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脈一帶,名為“湘西”,南部靠近南嶺山脈的區域名為“湘南”。
這裡要注意兩點,第一,“三湘”從一開始就是指湖南全境,而不是從湘江流域概念引申擴大而來,任何經過文人再加工的解釋內容,都只是原始含義的引申或誤解。第二,“三湘”概念里是沒有湘北湘東的,地理上靠北的長沙益陽岳陽等,歷史上都是稱湘中。(幼時常以為資江流域的益陽市在湘北,但是市區很多單位明明都掛著“湘中××廠”)。湖南在歷史上曾分為三道,民國3年,湖南分為湘江道(駐長沙縣)、衡陽道(駐衡陽縣)、武陵道(駐常德縣)和辰沅道(駐鳳凰縣)。民國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這時全省為三道。
因此,“三湘”、“四水”,都是以洞庭湖為中心,描述湖南(洞庭湖之南)的地理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湘四水
- 位於:洞庭湖之南
- 故稱:湖南
- 始於: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