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分波蘭
- 發生時間:1772~1795年間
- 參與者: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奧地利帝國
- 間接原因:波蘭國力衰弱
- 直接原因: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革新運動
三次瓜分波蘭一般指本詞條
波蘭的瓜分,1772、1793和1795年俄、普、奧對波蘭的三次瓜分。第一、第三次參加者為俄、普、奧三國;第二次為俄、普兩國。經過三次瓜分,俄占波蘭東半部,面積、人口約占其半;奧占西南部;普占西北部。1795年,波蘭滅亡。波蘭人民...
第一次瓜分波蘭(或稱為第一次瓜分波蘭立陶宛聯邦)發生在1772年,造成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的三次瓜分波蘭之中的第一次。這次瓜分背後的主要目的是擴展俄羅斯帝國勢力,以威懾普魯士王國及奧地利帝國。日漸衰弱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國土,包括其中已...
結果 沒有意料到這次瓜分的塔戈維查聯盟與在戰爭接近結束時加入聯盟的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失去很多聲望與支持。另一方面,革命者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並在1794年發生了科希丘什科起義。起義最後失敗了,導致了最後的第三次瓜分波蘭。
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失去很多聲望與支持。另一方面,革命者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並在1794年發生了科希丘什科起義。起義最後失敗了,導致了最後的第三次瓜分波蘭。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千米,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俄羅斯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
在開始取得一些勝利後,最終以失敗收場,引致第三次瓜分波蘭。強盛一時的波蘭,亦從此消失。事件背景 五三憲法 1791年5月3日,乘著鄰國相繼陷入戰爭(普魯士與法國,俄羅斯和奧地利與奧斯曼帝國)與及內政泥潭而無睱外顧;波蘭正式頒布了...
在其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在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中取得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部分地區,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與克里米亞和庫爾蘭部分地區;但在阻止土爾扈特東歸的作戰中卻幾乎全軍覆沒。她的擴張加劇了俄國社會...
13世紀起,先後受到蒙古韃靼人的侵略、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的統治。15世紀時,烏克蘭民族大體形成。1654年,東烏克蘭同俄羅斯合併。18世紀90年代,俄、普魯士、奧地利第三次瓜分波蘭時,烏克蘭西部地區也被併入俄羅斯。十月革命後建立蘇維埃政權...
彼得堡協定 彼得堡協定(Conventions of Saint Petersburg)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定義 分別指1772年、1793年、1795年俄國、奧地利、普魯士三次關於瓜分波蘭王國的協定。出處 《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