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三日入廚
三日入廚,成語,出自唐王建《新嫁娘》。本意為古代風俗,新娘結婚三日後到廚房做飯。借指初入社會或剛任職。...
- 參廚
參廚,亦稱“三日下廚”、“入廚”。古代漢族民間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一般在新婚第三天,也有的在第四天,新娘到廚房烹調食物奉獻翁姑(公婆)品嘗,表示...
- 廚(漢字)
廚主食者也。——《蒼頡篇》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飾廚傳,俗字誤作廚。——《漢書·宣帝紀》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張籍《新嫁娘...
- 廚下
《晉書·衛恆傳》:恆還經廚下,收入正食,因而遇害。唐王建 《新嫁娘》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水滸傳》第十五回:阮小七宰了雞,叫阿嫂同討的小猴子在...
- 新嫁娘詞三首
三日入廚下⑷,洗手作羹湯⑸。未諳姑食性⑹,先遣小姑嘗⑺。 [1] 新嫁娘詞三首注釋譯文 編輯 新嫁娘詞三首詞句注釋 ⑴未識:一作“不識”。...
- 三刀面
三刀面,新娘“三日入廚”做膳的風俗在全國各地是普遍通行的。...... 三刀面,新娘“三日入廚”做膳的風俗在全國各地是普遍通行的。中文名 三刀面 英文名 無...
- 舌尖上的中國(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系列美食紀錄片)
就像古詩中描繪的:“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這羹湯中所飽含的,遠不止日常的柴米油鹽。 第二季:5.相逢 生生不息的中國人用食物記錄每一次聚散離合。無論...
- 廚房(烹調食物的場所)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張籍《新嫁娘》廚冷難留烏止屋——白居易《酬夢得貧居詠懷;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達——歸有光《項脊軒志》(3) 又如:廚下...
- 十指不沾陽春水
唐人王建《新嫁娘詞三首之三》:“三日入廚內,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3] 所以這句話大抵就是集合了一些古詩文,有一些意境,但談不上工整...
- 泡饃
(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調料,入鍋內煮至內酥爛...“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羊羹者,羊肉烹製的羹湯,即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
- 羹湯
羹湯 唐王建《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命余遍嘗諸當事羹湯。”羹湯習慣 編輯 ...
- 伴湯
一句著名的唐詩提到:“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而在關中西府,這話是這么說的:“三日入廚下,洗手搓伴湯”。中文名 伴湯 別稱 疙瘩湯 主要原料 麵粉,蔬菜...
- 更衣記
旗袍的大襟採取圍裙式,就是個好例子,很有點“三日入廚下”的風情,耐人尋味。男裝的近代史較為平淡。只一個極短的時期,民國四年至八九年,男人的衣服也講究...
- 中國古代婚禮流程
第三日,“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新娘下廚,煮糖面分贈四鄰。 滿月盤 新婚彌月,岳父母家遣人送禮品一擔,謂“滿月盤”。又送禮券若干,金額不等,供婿家酬謝...
- 近試上張籍水部
與王仲初“三日入廚下,攜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一不恃才妄作,一不敢輕試違時,俱有元限深意。清·史承豫《唐賢小三昧集》:托喻既深,何嫌近...
- 王建(唐代詩人)
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參考資料 1. 張王樂府 .中文百科[引用日期2013-07-08] 2. 水夫謠 .中文百科[引用日期2013-11-13] 3. ...
- 五字詩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玉台體權德輿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喜〕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絕句(詩歌體裁)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行宮唐·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 懷麓堂詩話
昔人以“打起黃鶯兒”,“三日入廚下”為作詩之法,後乃有以“溪回松風長”為法者,猶論學文以《孟子》及《伯夷傳》為法。要之,未必盡然,亦各因其所得而...
- 依立
從炎帝“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煮食原味鮮香的正宗紫砂精緻內膽,能分解肉類的脂肪,同時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2、飯養命,粥養生,據說“黃帝始煮谷為粥”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