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

三摩地

三摩地又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華譯為定,即住於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三摩缽底又稱三摩缽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禪定的一種。佛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中說:“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摩地
  • 外文名:Samadhi
  • 又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昧地等
  • :梵語
  • 梵音:Samadhi
三摩地,梵語直譯,現佛教含義,十一解,史料記載,

三摩地

梵語直譯

Samadhi,梵語直譯為:合神/合一。含義是:意識結合到一起、綁定到一起。舊譯:三摩地、定。
“合神”有兩級:
1)有想合神:有顯意識思想。(舊譯:有尋有伺)
2)無想合神:無顯意識思想,只有潛意識習慣。(舊譯:無尋有伺)
“無想合神”有兩級:
1)有種子合神:有潛意識習慣/業力種子。(舊譯:無尋有伺)
2)無種子合神:無潛意識習慣/業力種子。(舊譯:無尋無伺)

現佛教含義

顯揚二卷六頁云:三摩地者,謂已轉依者,心住一境性。

十一解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說。
三解 瑜伽三卷七頁云:三摩地云何?謂於所觀察事,隨彼彼行,審慮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業?謂智所依為業。四解 瑜伽十一卷三頁云:三摩地者:謂於所緣,審正觀察,心一境性。
三摩地
五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頁云:三摩地云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向;為審慮依心一境性。三摩地為何業?謂智所依為業。
六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頁云:問:何因緣故,說諸靜慮,名三摩地?答:於所知事同分所緣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七解 五蘊論二頁云:云何三摩地?謂於所觀事令心一境,不散為性。
八解 廣五蘊論五頁云:云何三摩地?謂於所觀事心一境性,所觀事者,謂五蘊等及無常苦空,無我等心一境者。是專注義與智所依為業,由心定故,如實了知。
九解 雜集論一卷十一頁云:三摩地者:於所觀事,令心專一,為體;智所依止為業。令心專一者:於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處靜定,知如實故。
十解 俱舍論四卷三頁云:三摩地,謂心一境性。
十一解 界身足論上二頁云:三摩地云何?謂心住、等住、現住、近住、不亂不散、攝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史料記載

“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處。”
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請柬》一書中,第一章——中國禪的形態種種<那是一隻野狐狸文中>.惠能的一個弟子南陽慧忠是當時的國師,後來有個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來,被傳得很神異,慧忠便被請去試試這大耳三藏的真偽。他問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你是一國國師,為什麼在天津橋上看猴戲?”慧忠說:“對。”然後入定了一回,問:“現在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現在在江邊看賽舟。”慧忠說:“是。”然後深入禪定,又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回答不上來。慧忠說:“你這狐狸精!”便讓人把他驅逐出長安了。據說此時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處,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裡。這個故事不知道是怎么傳下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