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府新橫街1、3、5、7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南路三府新橫街1、3、5、7號,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三府新橫街1、3、5、7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南路三府新橫街1、3、5、7號,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三府新橫街1、3、5、7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南路三府新橫街1、3、5、7號,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三府新橫街 三府新橫街(Sanfu Xin Heng Jie)——位於越秀區內、三府新街東側,西南起於三府新街,東南止於巷尾。歷史沿革 根據穗府地名〔2023〕199號,2023年10月16日批准命名。線路設計 長40米,寬4.5米。
逢源正橫街5,7,9,11號民居 逢源正橫街5、7、9、11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街逢源正橫街5、7、9、11號,是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築。
寶塔路橫街37—43號民居 寶塔路橫街37—43號民居,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小七架梁,硬山頂。文物特徵 初步調查為毛家駟老宅。東西各為三間兩廂三進穿堂式民居,中間為一通道,組成一個規整的群落。通道北臨街有門啟閉以供出入。現產權歸國有,有十餘戶住戶,房屋保存一般。
代表建築:寶源路123號民居、肇昌堂、仁卿李公祠、北亭村陳氏宗祠、沙灣鎮何氏翰林祠 民國時期 488處 58.94% 代表建築:明心書院建築群舊址、奇和堂藥局舊址、太如茶樓舊址、大同酒家 上世紀50年代至上世紀70年代 96處 11.59% 代表建築: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舊址水產館、市總工會辦公樓、雙溪別墅、山莊旅舍 ...
程氏三宅,是明代民居的典範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安徽黃山屯溪區柏樹街,有三處明代古建築,位於屯溪柏樹東里巷6號、7號、28號。為明代成化年間禮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文化活動 河畔音樂會每逢重大節假日及每周六晚上舉辦,除了流行歌曲還會有徽劇...
每個牌坊有四條石柱,中間兩條位於街心,間距大一些;兩邊的石柱靠近民居、店鋪,它們與中間石柱的間距要小一些。沿街居民、店家出於私利,往往向外搭建,侵占路面,占道經營。清康熙六十年(1721),紹興知府俞卿明令街衢以牌坊中間兩條石柱為準,拆除兩邊占道建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紹興知府李亨特見紹興街衢...
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北依黃山,南接千島湖,面積9.5平方公里,是一個聚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遊區。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徽州古城、牌坊群·鮑家花園、潛口民宅、呈坎、唐模五大景區。2014年11月,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
文昌里是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故里,曾經是臨川老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也是撫州的“歷史檔案館”和“老城博物館”,是湯顯祖的出生地和埋葬地,又稱“湯家山”,湯墓原址所在地就在官溝上。這裡具有江南傳統特色的民居更是星羅棋布,散落在文昌里每個角落。汝東園歷史文化街區 汝東園在文昌橋北端,西起河東灣,北至...
梅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城江北,梅州古城自宋朝築城以來,歷經元、明、清,城址不變,形成了具有傳統地域特徵的老城風貌區,並且分布了較多的文物古蹟和傳統民居群。老街街道的命名具有歷史文化氣息。據有關史料考證,梅州老城區以歷史名人命名的街道不少。在老街,比較有名的是紀念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的中山路和紀念...
大興城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為巨大的城市,是漢長安城的2.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在此之前,從秦漢一直到南北朝(除曹魏、北魏、東魏北齊),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沒有章法,沒有布局,皇宮、官署、民居,交錯相處,十分雜亂。至大興城之後,都城的均衡對稱格局開始...
改造提升後的十里長街重現往日繁華,延續文化展示、傳統商業、民居客棧等為代表的江南生活體驗,整合特色民宿、非遺文化、手工體驗、時尚餐飲、文化體驗等新興業態,圍繞“繁華十里最憶長街”的主題,打造台州人的會客廳,2022年,十里長街列入浙江省首批20家文化基因解碼成果轉化利用示範項目,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
呈坎,古名龍溪,位於黃山東南麓。唐末,江西南昌府羅天真、羅天秩堂兄弟倆,舉家遷入歙縣,“擇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龍溪,改名呈坎”,呈坎古建築群主要的建築時代為明初至清末。呈坎匯集了不同建築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等,石雕、磚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築藝術在這裡得到...
嵩口古鎮修復直街、橫街、米粉街、關帝廟街,恢復古碼頭、關帝廟、土地廟的原有風貌,並恢復傳統的商業氛圍,重建米粉店、釀坊、理髮店、裁縫店等民間商鋪,增加手工業作坊和商業活動,並採取體驗參與式模擬經營。整治斜陽院巷,堅持以鶴形路為主線,對龍口厝、宴魁厝、拔魁厝等古民居院落整治打造,實施古民居民俗、...
圍屋結合了漢族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新陂鎮現存客家民居有馨梓圍、慈恩廬(李潔之將軍府)、詒谷堂、恆升圍、亮功第、德馨圍、四角樓等。新陂鎮被興寧市人民政府授予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的古民居有:三新上樓詒谷堂、上長嶺李潔芝屋、上長嶺五棟樓、新元村亮功第...
2017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古建築和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作為12項文物保護工程之一,黃山市當地政府先後出台了《黃山市古民居保護暫行辦法》和《黃山市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暫行辦法》等數個規範性檔案,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法規依據和制度保證。在古建築保護修復中,當地秉承“手工...
唐長安城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有2市108坊,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唐代新建大明宮),城內百業興旺、宮殿參差毗鄰,唐朝詩人常稱長安城有百萬人口,顯示出古代中國民居建築規劃設計的高超水平。唐朝末年這裡被後梁太祖朱溫下令拆毀,其遺址位於今...
會同村的核心結構俗稱 “”。其“三街”為:村內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橫街”、與之平行依山勢漸高的“中橫街”和“上橫街”。“八巷”為八條東西向的石街小巷。“八巷”自下而上順山勢連線三條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錯,構成方正規矩的“棋盤式”空間組織架構。而其單體民居設計中更是巧妙地運用了...
用省專家組組長、江蘇省文物局文保處處長束有春的話說,這確在是幾間再普通不過的江南民宅,但就因為這裡誕生了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兄弟“三傑”,這座小型民居成了江陰城區積澱了深厚人文底蘊的建築,故宅修復保護的每一步都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故居自1989年對外開放以來,一直沒有進行過整體大修,屋面、...
秋瑾紀念館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城南和暢堂18號,坐北朝南,木構築,深五進,均為陰陽分瓦硬山造,是一座較典型的江南民居。這裡北靠林木蒼翠的塔山,離清波蕩漾的鑑湖不遠,境古雅清幽。秋瑾紀念館大門上面懸掛著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題的“秋瑾紀念館”匾額。館所陳列 紀念館第一進西首,原為秋家的來客居 住,秋瑾...
明代城牆內有一橫兩縱三條主街,分別通向四個城門。橫街稱為“東西大街”(今蘭山路東段),貫通了東西兩個城門,是老城的東西軸線,為老城的主幹道,也是城內最長的一條街,沂州府坐落在此街東段路北,離東城門百餘米,儒學(今孔廟處)、洗硯池、普照寺等坐落在此街西段路兩邊。明代兩條縱街分別稱為“...
這七大版塊,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保存著不少積澱古代建築這個載體中的各種真實歷史信息,為保護歷史街區和古代民居,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由於城區不斷向外擴展,道路不斷向遠延伸,原八巷十三街之和已成倍增加,如清末民國時期形成的大路街、朱吉里街、福地后街、宗伯里等,建國後如...
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並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製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並無二致,只有從格外精緻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美食 平江路除了因歷史而出名外,它的美食便是平江路突出特色...
保存部分窗格、閣樓、裙板,具有典型川南民居建築風格。劉光第墓原址位於普安村4組。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後,劉光第慷慨就義,靈柩運回家鄉,葬於此。1987年,遷葬縣城烈士陵園後,此地保留衣冠冡。墓地占地面積約18平方米,為土堆砌築,墓前立標誌牌2塊。兩湖會館位於趙化場鎮西街,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九獅橋、五港橋、街心戲亭等古建築群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宋、重建於清鹹豐九年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公林廟及其周圍的民居建築群保存完好。五港橋 據《明嘉靖寧波府志》載,五港橋始建明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由黃古林戴氏望族、寧波知府戴浩出資。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由戴氏望族中的戴鰲重修...
主要游線:黃氏宗祠——太婆樟——西門頭——五甲塘——后街民間技藝傳承區(織造坊、染坊、繡莊、豆腐坊、燈籠坊、酒坊、竹編坊、米粉作坊等)——世大夫第(四十八天井)——千年古樟園——長春井——一甲茶園——橫街更樓——“必友家屋”古民居——六甲香火堂——前街古商道老字號傳承區(豆乾店、金銀店...
住宅台門排列有序,有溪園台門、過路台門等明代建築,雕樑畫棟,花格門窗,青磚砌牆,灰塑飾檐,建築精緻,富有古老鄉土民居特色。橋東住宅新區是本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新樓鱗次櫛比,均為磚混結構,與橋西老村相比,新舊交映,亦古亦今,別有一番情趣。傳統習俗 地方傳統習俗有會期、祭祖、義學、書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