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江南三大名樓

三大名樓一般指本詞條

江南三大名樓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作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文化、藝術和傳統。亦被文人雅士所稱頌。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由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屬於中國古代皇家歌舞樓閣,後因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名揚天下,存世千年。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峰嶺之上,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國家5A級旅遊景區。因唐朝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千古絕句,名揚四海。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的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始建於三國東吳時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因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而著稱於世。

基本介紹

名樓簡介,滕王閣,人文歷史,風光特色,楹聯,《滕王閣序》,黃鶴樓,人文歷史,風光特色,楹聯,《黃鶴樓記》,名字由來,岳陽樓,人文歷史,風光特色,楹聯,《岳陽樓記》,

名樓簡介

在中國古代,不管是佛、道、儒這些宗教門派,還是皇家貴族,都把樓閣看作是神聖尊貴和威嚴的象徵。在修建的眾多樓閣中用於觀景、賞景的樓閣很多,也分布很廣,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這些樓閣一般臨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這些樓閣也是文人雅士們匯聚之所,許多文學名篇也因這些樓閣而誕生,而這些樓閣也因這些文章的流傳而聲名遠揚。當然比較有代表性的當然要數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了。

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贛江之濱,是中國古代皇家樓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後,歷經磨難。
在建閣至今的1300多年中屢毀屢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夠再現古閣的風姿,而且規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閣最後一次被毀於北洋軍閥鄧如琢手中。
1983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了第29次滕王閣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閣共9層,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築,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最高的樓閣。在閣的第六層東西兩面,各掛著寫有“滕王閣”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字型;閣的三個明層四周,均建有平座欄桿,以供遊人遠眺;在第五層的屏壁上,還鑲嵌著銅製的王勃滕王閣序》碑;在滕王閣的門柱上,還有毛澤東親筆手書的《滕王閣序》中的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人文歷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任洪州刺史時所建滕王閣的初期,也只是將此閣作為達官貴人們上元觀燈、春日賞花、夏日納涼、九重登高、冬日賞雪、閣中品茶、聚餐飲酒、聽琴觀畫之場所。
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修成22年之後,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學家王勃應洪州都督閻伯嶼之邀,登閣赴宴,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滕王閣從此名揚四海。
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閣完工後,還特邀了大文學家韓愈為此閣寫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閣記》一文;大詩人白居易的《鐘陵餞送》、杜牧的《懷鐘陵舊遊三首》、王勃的《滕王閣詩》、王安國的《滕王閣感懷》、蘇轍的《題滕王閣》、朱熹的《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辛棄疾的《賀新郎-賦滕王閣》、文天祥的《滕王閣》、虞集的《滕王閣》、湯顯祖的《滕王閣逢琪叔為別》、朱彝尊的《登滕王閣》等,至今還都為人們所傳誦。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駢文《滕王閣序》。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
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
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
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曆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
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所以令人嘆為觀止。

風光特色

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楹聯

如果從數量上看,滕王閣的楹聯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駢文,其中寫景的兩段都可視作滕王閣的楹聯: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 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最經典的一聯當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它著名的楹聯還有: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名城名閣名詩名序名楹聯,中外名士鹹集; 覽天覽水覽霞覽鶩覽俊彩,古今覽勝同登。
高閣更輝煌,明三層,暗七層,譽播四海,歷一千三百餘年,廢興二十九次; 奇聞共欣賞,序百句,詩八行,名揚五洲,含一億平方公里,牽動億萬人心。

《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裡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
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歷史變遷
今天我們看到的黃鶴樓,1981年10月,重修工程動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她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的建築,高51米, 僅次於滕王閣,明面上看為5層,實際上還有四個夾層,共為九層(象徵九五至尊)。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從原來的黃鵠磯移到了蛇山的高觀山上。

人文歷史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東吳奪回荊州之後(公元223年)。最初建樓的目的是東吳為了防禦蜀漢劉備的來犯,作為觀察瞭望之用。歷史上對於黃鶴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家,在黃鵠磯上開了一個小酒館,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熱情地招待了一個身著襤褸道袍的道士,並分文不收,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後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爾後兩手一拍,牆上的黃鶴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對這個姓辛的酒家說,畫只黃鶴替你們招攬生意,以報酒家的款待之情。從此以後,來此飲酒觀鶴的人越來越多,一連十年酒店生意興隆,顧客盈門。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來。酒家為了感謝道士,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的閣樓。後來,為了紀念道士和黃鶴改稱“黃鶴樓”。黃鶴樓在歷史上就是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並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將黃鶴樓的地理、環境、傳說和樓的雄姿,訴說得淋漓盡致,以至於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之後,想寫詩讚頌黃鶴樓,因看到了崔顥的佳作,不得不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嘆。歷代登樓賦詩者很多,僅唐代就有崔顥、李白王維孟浩然、顧況、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氣勢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來一直被人們所稱道。
黃鶴樓黃鶴樓

風光特色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楹聯

黃鶴樓的楹聯大多比較悲情: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心吾與白鷗盟。
心遠天地寬,把酒憑欄,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 我辭江漢去,推窗寄慨,問仙人黃鶴,何時歸來?
但也有樂觀向上的: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黃鶴樓長聯依然悲情:
數千年勝跡,曠世傳來。看鳳凰孤岫、鸚鵡芳洲、黃鵠漁磯、晴川傑閣,好個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殘山!極目古今愁,是何時崔顥題詩,青蓮擱筆? 一萬里長江,幾人淘盡?望漢口斜陽、洞庭遠漲、瀟湘夜雨、雲夢朝霞,許多酒興風情,盡留下蒼煙晚照!放懷天地窄,都付與低聲縹緲,鶴影翩躚。

《黃鶴樓記》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號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游必於是,宴必於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並是;浮雲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紀茲貞石。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名字由來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其歷史發展脈絡大致如下: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里:“荀瓌(guī),字叔偉,事母孝,好屬文及道術,潛棲卻粒。嘗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渺然煙滅。”稍後,南朝梁代蕭子顯在《南齊書·州郡下》里說:“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上也。”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後有人穿鑿說子安姓王,又有人辯解,仙人姓竇,並言竇子安是江夏人,性靈異,在他去世入葬後,一隻黃鶴飛來停在他家門前的大樹上,頻頻呼喊“竇子安”的姓名。竇子安真的出現了,他跨著鶴在屋頂盤旋幾圈後向西飄然而去。
唐宋時期,人們漸漸把神話傳說附會到歷史人物身上。唐時,閻伯理在《黃鶴樓記》中轉述《圖經》的記載,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臣費禕登仙,駕黃鶴在此憩息,因以為名。閻伯理《黃鶴樓記》: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太平寰宇記》:“黃鶴樓在縣西:二百八十步,昔費禕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費禕字文偉,而《述異記》中荀瓌字叔偉,二者都是江夏人,這大概就是後人將他們混淆起來的原因吧。唐宋之後,人們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身上。據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卷八之四載:“相傳唐時呂純陽嘗客茲地,倦寓酒家,日飲數壺,累至數百;不償值,復索飲,主人供給無倦色。純陽喜之。適啖西瓜,遂以瓜皮畫一鶴於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變黃,遂為黃鶴。純陽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詞,自敲板為節。已而唱時,鶴輒從壁間飛下,婆娑翔舞。觀玩飲酒者,日數千人。凡閱數月,酒家得錢數百萬,驟富。以錢酬純陽,純陽不受。遂構此樓志感,故名黃鶴樓。”另外,和上述故事大同小異的,是《江夏縣誌》所引《報應錄》的說法。據它所說,市酒者為辛氏,飲酒者為道士,畫鶴所用的是桔皮,所建樓為辛氏樓。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關於黃鶴樓還有另一個版本的神話故事。相傳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黃鶴樓中飲酒,不料仙人袋中銀兩不多,但店主並沒有深究。仙人感謝店家的大度,於是在牆上畫了一隻鶴。並告訴店主,為了報答店主留下只黃鶴,您只需拍手4下,黃鶴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娛樂,但你要切記,黃鶴只為大家而舞。說完,仙人離去。店家按仙人留下的方法一試,果然黃鶴起舞。大家紛紛欣賞。有一大官聞訊,包下整個地方,命令店家讓黃鶴起舞。無奈,店家拍手4下,黃鶴從牆上浮現出來,步履沉重的飛舞。接著,金光一現,店家看見當年那位仙人回來,仙人說道:“黃鶴起舞,不能只為獨樂。”說完,坐雲離去,黃鶴也跟隨離去。

岳陽樓

位於湖南省岳陽洞庭湖西岸的岳陽樓,它是三國時期(公元215年)東吳將領魯肅為了對抗駐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所修建的閱兵台,當時稱為閱軍樓。據記載,這就是最早的岳陽樓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修建年代最早的樓閣
現存岳陽樓重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在岳陽西城牆上,坐東向西,面臨洞庭湖,遙見君山。樓平面矩形,正面三間,周圍廊,三層三檐,通高近20米。屋頂為四坡盔頂,屋面上凸下凹,為中國現存最大盔頂建築,覆黃琉璃瓦,翼角高翹。樓前兩側左右與樓品字並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為陪襯。

人文歷史

唐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遭貶,謫戍岳州(今岳陽市)。次年,張說便在魯肅的閱軍樓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樓閣,並正式定名為岳陽樓。
岳陽樓岳陽樓
北宋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擠,被貶岳州後,重修了岳陽樓。建成後,滕子京請當時的名臣、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中外廣為傳誦,亘古不衰。岳陽樓也與范仲淹的這篇《岳陽樓記》一起聲名遠播。 故有湖南嶽陽樓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說到這篇《岳陽樓記》還有一段故事。岳陽樓的一層和二層大廳中各鑲嵌著一塊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陽樓記》。但為什麼一個樓里要放兩塊同樣文章的碑刻呢?據說,《岳陽樓記》是清代乾隆年間大書法家張照的手筆,其書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質,堪稱世間佳品。後來當地有一位擅長書法的縣官,為了顯示自己,想借岳陽樓和范仲淹的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夠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張照的筆跡,重抄寫了一篇《岳陽樓記》,也刻在質地同樣的木板上,就連字型的大小、形狀也與張照的《岳陽樓記》一模一樣。但是刻字匠對縣官的這種偷梁換柱的行為心懷不滿,而又不敢違抗,便將其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細,使其與正常的字區分開。野心的縣官把張照的《岳陽樓記》拆下來,換上自己的,然後將張照的手書放在船上試圖運往別處,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時,風浪大作,船翻於湖中,縣官和張照手書的《岳陽樓記》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縣官被淹死。在以後洞庭湖的清淤中人們打撈上來了張照的《岳陽樓記》,因其雕刻於很好的木質之上,張照的手書沒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損壞。由於縣官和張照的兩塊《岳陽樓記》的筆跡太相似了,都可為書法之珍品,所以真假兩塊《岳陽樓記》的碑刻就同時掛在岳陽樓的一層和二層了。
此外,杜甫等大文豪也曾寫過有關岳陽樓的千古名句,有《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岳陽樓是國家5A級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光特色

岳陽樓岳陽樓
看到的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惟一的一個木質結構的建築,從清朝時期重修後,歷經百餘年加之幾十年的戰亂而沒有被毀。雖說樓的高度僅有19.72米,比滕王閣和黃鶴樓的規模小得多,但是這個屹立在洞庭湖邊上的古代建築,也可以說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惟一不是在建國後重新修建的,並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風格的樓閣。
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了,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徑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樓頂,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上岳陽樓,可觀洞庭波濤,眺君山碧色,其景象之開闊,壯觀,前人之述備矣!

楹聯

岳陽樓的楹聯在三大名樓中是精品最多的。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被化用最多的,尤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本身不是工整的楹聯,卻有很多楹聯是其加工品: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去老范一千年,後樂先憂,幾輩能擔天下事? 攬太湖八百里,南來北往,孤帆曾作畫中人。
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
呂純陽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 範文正亦多事,幾十年光景,有何先,有何後,萬家憂樂獨關心。
岳陽樓長聯則涵括了幾乎所有與此樓有關的典故。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疆崖。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杜少陵五言絕唱”指杜甫的《登岳陽樓》,其中也有很工整的寫景的對句:
吳楚東南柝,乾坤日夜浮。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