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神亦稱為阿普三多、三朵神、恩溥三多,是納西族的最高保護神、戰神、天神,玉龍雪山的化身,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路過麗江時封為"大聖北嶽定國安邦景帝"。
傳說是騎白馬、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的戰神,常常顯聖,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納西族人信奉。
三多神被當作納西民族最大最具權威的神來拜祭,木氏土司還大興土木,拓修三朵神廟,鑄大鼎和大鐘詳紀三朵種種聖跡,因傳說三朵是屬羊的,故每年二月八和八月第一個羊日,用全羊牲來祭祀。
每年廟會期間,遠近的納西人云集玉龍雪山麓的三朵閣(北嶽廟),用全羊作犧牲舉行稱為“三朵節”的隆重祭拜儀式。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氣氛莊嚴肅穆。屆時各家各戶也要在家中烹製食品,燒香祭拜。
不僅遠近的納西人蜂擁而至,鄰近的其他民族也來進香,甚至遠方的藏族也來朝拜。信眾之多,香火之旺,皆在麗江所有寺廟之上。
基本介紹
傳說,節日,廟宇,楹聯,祭文,
傳說
關於“三多神”的傳說很多,其中有個傳說中說,有個很能幹的獵人,天天帶著獵犬上玉雪龍山打獵。有年二月初八恰好屬羊,她在雪山看見一塊怪異的雪石,那雪石很大,像魁梧的武將,但又非常輕,一隻手便能把它托起。獵人十分驚奇,順便把它背下山來。
走到山麓,獵人放下雪石,抽袋煙又背,可是哪裡背得動,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怎么使力也紋絲不動,人們以為是神的化身,便就地建祠供奉。從此後,人們屢見一位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的神將顯聖:打仗時,他帶領兵馬助戰;有火災,他從雲霧裡降雪滅火;瘟疫流行,他乘風驅散瘴氣;發生水患,他在夜間帶著白衣人來疏導,於是把他尊為保護神“阿普三朵”,每年一次祭,求他佑護。
還有一個傳說:從西邊加寬地遷來三兄弟,長兄阿吳瓦住在玉龍雪山西坡太子洞,二兄剌開剌胡住拉什壩納古瓦山上,三朵神是老三,也曾住雪山西坡可索羅懸崖中,後又來到這裡。他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曾對一個國王說:“你每天供獻我三隻獸,會享大福。”
國王照辦,卻久不見大福來臨,王后埋怨說,家畜都供獻完了,福在哪裡?三朵出現了,他說:“我打算讓一半天下尊你為國王,為什麼私下怨我?我要回玉龍山去了,供獻的東西加倍還你。”
說完,國王供獻的家畜、錢幣都還來了,還比原來多了十倍,可是這個王國卻一天天弱下去了;這同時,三朵又託夢給麗江的麥琮,說:“麥琮,我是三朵,從北方來幫你作戰,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有使你的王國受福的願望,切勿三心二意!”說完就化成白麝消逝了。
此後,麥琮每上戰場,總有一個白色勇將助陣,一打勝伏,就有風雨,又什麼都看不見了。平時,三朵也秘密幫助麥琮。
麥琮打獵,常見一隻白麝在玉龍山時隱時現,卻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獵犬圍著一塊白石頭,人們把它抬起,石輕如紙,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動。獵者拿米飯供獻,禱告要它變輕,結果又變得很輕,到山下蓋廟的地方,又抬不動了。
節日
- 三朵節
農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國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2005年3月21日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5年5月27日雲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批准的《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第七章第五十七條規定:“納西族傳統節日“三多節”,放假3天”。
- 北嶽廟會
北嶽廟,因南詔時曾封玉龍山為北嶽,三多廟建在玉龍山麓而得名。相傳,古時有一獵人,在玉龍雪山上發現一塊奇異的雪石,遂背回家去,走到現今的廟址時,雪石異常沉重,就歇下休息。再想背起趕路,雪石重不可移,人們認為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廟祭供,從此,人們常常見到一位身著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的天神,經常顯靈,保護這裡的土地和人民。
納西人認為三多就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權威的神、是屬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屬羊日,要用全羊隆重祭典。廟會期間,正是茶花初開時節,屆時,人山人海,煙火繚繞,花開四野,人們四散野餐,信徒燒香磕頭。此廟會之隆重與氣氛,冠麗江所有廟會和節日之首。
廟宇
- 北嶽廟
北嶽廟又名玉龍祠,位於麗江城北13公裏白沙鄉玉龍村,為雲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文獻記載,北嶽廟始建於唐代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是麗江最早的廟宇。
全寺三進院落,由山門、花廳、廂房、鼎亭、大殿、後殿組成,占地2329平方米。院內大門上方寫著"恩溥三多"四個大字,大殿正中供奉"三多"神像,當地民眾因此又把北嶽廟稱為"三多閣",意為三多之家。
大殿通高10米,正中塑三多像,左面是他的藏族大妻子,右面是白族二妻子,象徵納西族傳說中藏族、白族、納西族原屬三兄弟的親密關係。
他們的正上方高懸“雪石北嶽安邦景帝”以及“雪亮”二字。大殿的側麵塑著家將兩名,左邊一個叫“可什”將軍,是“三多”的一員戰將,右邊一人叫“阿寶高底”,是“三多”的家僕。
廟內大殿右側還有一棵圓柏,系建寺時所種,樹齡已逾千年。樹高22米,胸徑約2米,樹身雖已部分枯死腐爛,但主幹仍挺拔蒼翠,生機盎然,顯出滄桑變幻。北嶽廟與玉峰寺相映成趣,前去觀賞萬朵山茶的遊客,多順路觀此唐柏。
據東巴經記載,三多屬羊,因此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個屬羊日,各地納西族都到"三多閣"用全羊進行隆重祭祀,附近的漢、白、藏等族民眾也進香朝拜。特別是二月初八"北嶽廟會",成了納西族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三朵節"。
- 三多閣
北嶽廟始建,不在今址。在其後遷建和擴建的歷史歲月中,與納西族民間的白石崇拜傳說聯繫了起來,視為玉龍山神顯靈,於是在北嶽廟中設立專祠、供奉白石神像,以納西語美稱為“恩溥三多”,意即三多老祖。
明代以來,民間傳說中又融入了新的內容,三多神又成為木氏土司麾下最為驍勇的戰將;木氏土司歷次出征獲勝,也宣揚是三多神暗中顯聖助戰。當木公擴建北嶽廟之際,便於親撰《重修北嶽廟記》的碑文中明白宣稱:“恭惟乃聖乃神,福我之民,障我之疆,佑我木氏千百世之子孫…”
因而傳說穿白甲、戴白盔,騎白馬、執白矛的三多神,不僅成為玉龍山的化身,也成了納西族的民族英雄、最大的保護神;原本是專祠的三多閣,便與起初的北嶽廟合二為一了;納西民間,也就習以“三多閣”代稱北嶽廟。
- 德欽三朵廟
明清時代,德欽“三朵節”史無記載。民國九年(1920年)納西族藏客周尚德在阿墩城經商時出任阿墩子鶴麗商會會長,建鶴麗會館。館內塑有一尊三朵神像,當地稱“三朵廟”。
此後每年陰曆二月八日館內張燈結彩慶祝三朵節。節日成為當地各族人民進行文化傳播、商品交流的盛會,三天會期還有滇劇表演,附近藏民專程來趕集,出售農牧產品,採購生產生活用品,街市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
“三朵節”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物資交流會,一直流傳至今。正如學者評價:“三朵節對當地的通商及經濟文化交流起了很好的作用。”其實,遠在四川、西藏凡有納西人居住的地方,就能聽到阿普三朵的傳說,就有過“三朵節”的習俗。
- 九河三多廟
九河高寨依之古村北有座三多廟,占地約二百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五十平方米。供奉著依之古的本主諸神,其中就有納西三多神。
為什麼依之古本主廟供奉有三多神?鹹豐年間,村上出了個戰將,名叫姚得勝,他可謂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他跟部下說:每次出征打仗都有三多戰神保佑。為此,姚得勝在老家依之古村北頭建了座廟,供奉三多神和其他神,廟子叫做三多廟。每年三多節,納西、白、漢各族信眾都來廟裡祭祀三多神和依之古的本主。
楹聯
納西人對素來信奉的保護神“恩溥三多”,自明代木氏作家迄今,一直採用著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學藝術樣式,虔誠地表達心中的景仰和希冀,成為麗江古今楹聯與同中華聯苑中一個獨特的、具有鮮明的民族與地域特色的內容。
明代木公題北嶽廟三多閣聯:一片垂慈花馬國,千秋永鎮玉龍山。
題北嶽廟三多閣聯(佚名):玉岳巍峨,麗民鹹沾厚澤;金江浩蕩,惟公獨顯靈威。
清王錫桐題北嶽廟聯;主此土,安此邦,是極八百里金沙,胥蒙聖佑;降為神,封為帝,憑竟億萬年雪域,永著靈鐘。
清楊元之題北嶽廟三多閣“雙解聯”:三多得願意;八極告新猷。
周善甫先生代“麗江旅昆老人聯誼會”題獻三多閣聯:恩溥是善耕牧、善歌唱、善戰鬥的神祇,曾為斯土灑熱血;納西乃多英雄、多才俊、多能手之民族,願以自強薦心香。
趙淨修先生題北嶽廟三多閣聯:恩溥在納西心中,納西在恩溥心上,心即是神,神心永善;三多乃雪岳身影,雪岳乃三多身容,身常修德,德身宏昌。
李世宗先生題北嶽廟三多閣聯:白騎歸來,泉美酒香歡歲月,玉龍起舞,雲蒸霞蔚壯山河。
祭文
維公元二零一四年二月初八,歲次甲午,節屆舉祭三多神大典,麗郡各族子民,恭獻祭品,篤祀三多神。文曰:
憶昔乎,先民否決推翻圖騰父親具象,男人登極父親寶座,始生男女結合生人理念。男人獲勝承認男性生殖力作用,驅動男人追溯人類始祖:立陸阿普與色阿注為人類祖先。土酋立原始法規,法定陸色二神恭立創世神,造物神、規矩文化神,及祖先神桂冠;取一尊形如男根白石,作陸阿普色阿註標志具物具象,支立居家大門兩側,一早一晚燃香祭奠,頂禮膜拜。大倡男女結合生人理念,大立男根生殖力威望,新規矩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規範約束子民,深深植根各族後裔心田。
唐代,公元七百八十年,南詔王異牟尋,封賜玉龍山為“北嶽”,時木氏先祖谷都拉具酋長,與時俱進,迎合南詔王,創建北嶽廟,內立一尊形若男根白石具物,寓志創世、造物、規矩文化、祖先神;以示玉龍山“北嶽”神具象;伴隨北嶽神易稱白石神。至公元一二五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舉革囊渡江,屯兵麗江壩,御賜白石神為“雪石安邦景帝”神號,白石神聖號,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聖號載入史冊。
明代,朱元璋皇帝賜納西土酋阿甲阿得木姓。木氏土司躍居皇親國戚,豪情滿懷,意氣風發,時明國皇帝,御授木氏土司“明國蕃籬”聖旨,土官忠誠呼應,木公曰,“岳山之靈者,神也。”又曰,“乃聖乃神,福我之民,障我之疆。”木公土司與時俱進,白石神注入新神旨理念,大興土木,重修北嶽廟,撤以男根白石具物具象,立豎三多神像,從而白石神改叫三多神,三多神按民心轉化成三賧民族守護神、勝利神、增殖神、玉龍山神、保境安民神,集萃民心企願,立多元職能三多神。木氏土司定位三多神神職,鑒以萬能神旨理念,倡舉對人待物,抱以還欠債之情懷,達以人與人親和,人與自然和諧,關愛生態榮華,崇拜依重增殖,索取律己利他,智者兼融道佛苯巫多元文化。屆定逢年二月初八,萬民懷念三多神聖德,篤祭阿普三多神。
麗郡各族兒女,篤信三多神,子民譽稱三多兒為榮,逢土兵出征,祈祭三多神,山呼“阿普三多保佑”,陷陣勇戰不畏死,克敵制勝;疆場勇戰捐軀,喊魂歸宿三多神麾下,求子婦女,祈拜三朵神授孕;祈求六畜增殖;祈祀三多神庇佑;企求五穀豐登,祈祭三多神賜福;子民求籖卜卦,祈求三多神降臨神意,判定凶吉禍福;巫師受神戒,拜祭三多神求賜靈應;男女殉情者,祈拜三多神,靈魂方能引渡玉龍第三國… …麗郡各族子民,緬懷三多神聖啟德佑,子子孫孫按矩蹈規踐行。
麗郡星列村寨:古城、石鼓、巨甸、魯甸、塔城、九河、龍蟠、大具、鳴音、寶山、奉科、太安、大東、龍山、汝南等地域,建有三多神廟,逢正月初一凌晨,居家各戶有俗祈祭三多神,節屆二月初八,全民傾村欣赴三多神廟舉祀,子民遠遊蟄居異地,節屆應面向玉龍山祭祀,祈求三多神保佑,更有各族子民,賜諸三多神神奇傳說故事,編撰長歌以頌,流傳民間,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續傳後世。
今傳舉祭三多神,麗郡各族子民,與時俱進,賴以十八大精神引路,深化改革,創建小康,厚養民生,合心同夢,民族團結,神州穩定,天下為公,同心同德,高擎我黨大政方針,融入三多神神旨,建設世界文化名市,打造文化矽谷,攜手共濟,凝心聚力,復興民族,共築“五化”和諧社會,願麗郡民族文化,立示新品牌,走向世界,再立新功。
大典禮畢,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