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旅遊景區位於廣西容縣和距縣城10公里的石寨鄉境內,整個景區結構奇特的樓閣、精美的園林、秀麗的山水令人流連忘返。容縣“三名”旅遊景區由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名樓,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經略台真武閣景區;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一生傳奇的貴妃園景區;名山,是指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都嶠山風景區。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容縣三名旅遊景區4A景區被摘牌,現為3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名旅遊景區
- 地理位置:廣西容縣和距縣城10公里的石寨鄉境內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著名景點: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
簡介,名樓真武閣,名人楊貴妃,名山都嶠山,
簡介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位於距縣城10公里的石寨鄉境內,1998年以來,容縣以“三名”旅遊開發為龍頭,大力發展旅遊業,實施“旅遊旺縣”戰略,具有鮮明容縣特色的“三名”旅遊勝景初步成為兩廣、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旅遊新熱點。
容縣“三名”旅遊景區由真武閣景區、貴妃園景區、都嶠山景區三部分組成。“三名”包括名樓、名人、名山。樓,是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經略台真武閣,被譽為“天南傑構”,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是唯一一座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樓;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貴妃園,至今保留有楊妃山、楊妃廟、楊妃井等遺蹟;名山,是指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都嶠山,方圓三十七平方公里,是三教合一聖地(道教、佛教、儒家),自古為容州著名宗教聖地。玉林容縣“三名”旅遊景區於2002年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名樓真武閣
經略台真武閣位於容城東面,被鑒為“天南傑構”,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略台始建於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在容州城東築經略台,用以操練兵士,游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台上建真武廟,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全閣為槓桿式純木結構,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檔閣飛檐四角,屋脊塑有鰲魚、獅子、鯉魚、仙鶴等吉祥物,中央塑有火球,兩側各有飛龍噴水,作勢欲撲。真武閣是一座布局精巧、技術高超、風格特異的木構建築,全閣不用片鐵只釘,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以巧妙的槓桿結構方法,串聯吻合,相互制約,彼此扶持,合理而協調地組成一個十分穩固而又優美的統一整體。其底層用如意斗拱,二層用一般華拱,三層用帶下昂的斗拱,在外面上,真武閣斗拱雄大,出檐深遠,造型美觀。
二層樓的四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槓桿原理,像天秤一樣維持整座建築的平衡。真武閣結構之奇巧,舉世無雙。400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5次地震,3次特大颱風,仍安然無恙。真武閣被譽為“天南傑構”,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是唯一一座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樓。
登上真武閣,可見繡江粼粼波光,輕舟悠然之態,遠眺則都橋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專家們考察經略台真武閣普遍認為:經略台真武閣遙對都橋山,面臨繡江,水天一色,與古代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頗為相似,而三大名樓原樓早已無存,唯真武閣仍保存至今,且真武閣結構之奇巧,獨一無二。1962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來到這裡考察,他指出,像天枰一樣來維持一座建築物的平衡,是從沒有見過的。它在建築布局、技巧和風格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經略台真武閣傑出的建築藝術公之於世後,無數專家、學者、遊客份份到來研究、參觀,無不為真武閣那巧奪天工的結構、優美飄逸的姿態而感嘆,不少名人參觀後即興題詞。其中華南工學院教授、古建築學家龍慶忠的題詞是:“天南奇觀”,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副委員長費孝通的題詞是:“槓桿結構,巧奪天工”;美國教授勞倫斯.泰勒的題詞是:“這座建築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
名人楊貴妃
原名楊玉環,容縣十里鄉楊外村人。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3-755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撰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載:“楊妃,容州楊外沖人也……”此碑文在《欽定全唐文》四百三卷,完整地記錄了楊貴妃為容州普寧縣〔容縣曾稱普寧縣〕楊沖(今十里鄉楊外村)人。在容縣十里鄉楊外村,至今保留有楊妃山、楊妃廟、楊妃井等遺蹟。
貴妃園:它據唐代楊貴妃傳奇故事而建造的,共分為貴妃出生、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起舞、貴妃出浴、妃子笑、含冤馬嵬坡等部分,全部採用矽膠人物像和仿唐建築,身置其中,可真切回味到這位美人的一生榮辱。
貴妃井:原為用矩形方石圍成的淺井,相傳小玉環因飲此井水而容貌艷麗。
貴妃廟:為古代村人紀念貴妃而建。廟堂正中供奉貴妃塑像。周圍視野開闊,廟門朝南、土坡之下為低丘、農田,遠處群山延綿。廟後數座土山長滿荔枝林,鬱鬱蔥蔥。玉環生前喜吃荔枝,鄉親選在這裡建廟,也是別具一番情意。
楊貴妃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已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楊貴妃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名山都嶠山
都嶠山,又稱南山、蕭韶山,位於容縣石寨鄉境內,距容城南約10公里,以銳而高甲於一都得名。方圓三十七平方公里,是三教合一聖地(道教、佛教、儒家),自古為容州著名宗教聖地、風景區及講學場所,道書將其列為中國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1988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名勝區。峰奇、洞多、谷幽、道險,是都嶠山風光的主要特色,全山有大小岩洞300個,諸岩歷代建房近千間,其中有一岩建房就達72間之多,岩內保留著珍貴的文物古蹟。慶壽岩景區是都嶠山的一部分,位於都嶠山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開發的一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已建有金佛大字、南山閣、福壽橋與福壽亭、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觀光纜車、五百羅漢堂、慶壽岩禪寺、猴山和觀猴長廊、雙獅迎賓、仙鶴戲龜、蓮池、九曲橋、望佛亭、植物園、七星伴月、九龍聚會景觀以及雲溪寺等眾多景點,尤其是金佛大字,系趙朴初先生絕筆,高108米,寬88米,堪稱世界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