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
龍南市位於
江西省最南端,隸屬
贛州市,東鄰
定南縣,西靠
全南縣,北毗
信豐縣,南接
廣東省
和平縣、
連平縣;龍南市建成區面積30.85平方公里,市境東西最大距離6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5.5千米;是全國對外開放縣,
105國道、
大廣高速、贛粵高速、
京九鐵路貫穿南北。龍南市歷史悠久,資源豐饒,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已成為政策、地理、交通優勢極為突出的江西省全方位開放的
南大門;全市通行
客家語(寧龍片),客家風情濃郁。
江西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於2013年3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開發面積20.07平方公里;龍南成為全市首個、全省第二個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縣。境內建有
海關、
檢驗檢疫機構,贛州南電力中心等,是中西部省份唯一建有正處級海關、檢驗檢疫機構的縣級城市,在中西部縣一級
口岸設施最為完善,為企業進出口貨物報關、報檢提供了便利條件。
定南
定南縣位於江西省最南端,隸屬
贛州市,東鄰
安遠縣、
尋烏縣,西連
龍南市,北靠
信豐縣,南接廣東省
龍川縣、
和平縣,自古就是贛粵兩省交通的咽喉要地、商賈要道,素有江西“
南大門”之稱。全縣總面積1318.72平方公里,轄6鎮7鄉,人口19.2萬。古代定南屬
揚州域,春秋戰國後屬楚,秦代屬
九江郡。明
隆慶3年(公元1569年)析龍南、信豐、安遠地始建縣,屬贛州府,縣治充蓮塘鎮(今老城鎮)。清乾隆38年(公元1773年),裁縣改廳,將贛州府同知移駐定南,為贛州分防府定南廳。民國2年(公元1913年)冬,縣府由蓮塘遷至下歷司(今歷市鎮),治襲至今。全縣通行
客家語。
全南
全南縣地處
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東南與江西省
龍南、
信豐2縣交界,西北與廣東省
翁源、連平、始興、
南雄4縣(市)交界,60%的邊界與廣東接壤。1903年建縣,原名“虔南縣”,因地處虔州(今
贛州)之南而得名。全縣國土總面積152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積11.8萬畝。轄9個鄉(鎮) 、86個
行政村和長城企業集團、天龍公司、茅山林場,總人口19萬。境內有全省唯一的瑤族行政村陂頭鎮瑤山村。全縣通行
客家語。
發展戰略
三南一體化
2017年5月25日,
贛州市出台《
關於支持龍南全南定南園區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龍南、全南、定南園區一體化發展,
打造贛州南部重要增長板塊。2017年7月2日上午,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南園區)掛牌儀式在
定南縣富田工業區新大門舉行。
2017年7月2日,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南園區)掛牌儀式在
全南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舉行,開啟了全南工業園區發展的新篇章。
2017年7月2日,三南園區一體化發展協調辦公室掛牌成立,著力構建龍南經開區“一區四園”和“三南”城市群發展的新格局。
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
於是,在政策效應不斷釋放下,“三南”開放對接步伐持續加快,
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騰飛乘上了難得的東風。
“三南”成為投資創業者的熱土
2013年3月28日下午,2013年江西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三南”國家級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建設推介會在深圳市南山區召開。龍南縣委書記謝寶河主持推介會,全南縣委書記薛強作“三南”國家級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和優惠政策推介,定南縣委書記陳陽霞推介了三個縣重點產業招商項目。
三個縣的主要領導一起力推“三南”這實屬罕見,合力推動效果立竿見影。因為有海關、檢驗檢疫和贛州南500千伏輸變電站等共有資源,並且三地可實現物流、用工和配套等方面的互補,加上“三南”國家級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和龍南國家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形成疊加效應,吸引了100多家客商參加推介會,本次推介會“三南”共成功簽約9個項目,總投資達21.5億元人民幣,三縣真正實現了共贏的局面。
談到“三南”發展的未來時,薛強表示,“三南”示範地總體定位為:打造“一極、兩區、四基地”,即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江西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先行區和贛粵產業走廊的經濟合作區,全國著名的
離子型稀土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氟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芳香產業基地。
“服務直通車”成企業發展助推器
定南縣以《若干意見》出台為契機,緊扣蘇區振興發展主線,突出園區片區為平台和路徑,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通過項目建設引領,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2013年5月3日,總投資6億元的贛悅光伏玻璃有限公司項目一期在定南縣工業園成功點火。2013年5月28日,該公司生產出江西第一塊光伏玻璃。按計畫,該企業應經過兩年的奮戰,到2014年才能竣工投產,是定南職能部門VIP式服務演繹了它的投產“加速度”。
《若干意見》出台以來,定南縣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中,56個項目已開工或加快推進,40個項目已建成或竣工投產。
與定南相隔40公里的全南也正在為打造礦產品精深加工重要聚集地,全力做好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而埋頭苦幹。
哪裡的配套服務做得好?企業的心裡有本賬。
龍南縣新能鋯業公司,從建廠到投產,歷時不到一年。“多虧了政府成立專門的協調小組,全力幫助解決在工程推進、辦理證照方面遇到難題,我們才得以順利投產。對於當年在龍南投資的選擇,我們感到很慶幸。”該公司總經理鄭旭道說。
藍圖中的“第一城”
作為贛州市行政轄區的一部分,“三南”並列處於江西最南端,是江西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最前沿。
“我們很早就意識到,產業轉移並不一定就呈波浪型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如果沒有給企業適宜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轉移產業就很可能跳過贛州直接轉移到其他地區。為此,贛州市圍繞打造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第一城的目標,把改善硬環境作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來推進。”
贛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三南”發展又迎來一大利好,2013年6月初,贛州市發改委對外宣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已批覆同意設立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而認定“贛州(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範地”的請示已轉報商務部,正爭取商務部認定並授牌。
交通設施
三南快線
尋茅線定南東山至全南天龍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亦稱三南快線),推薦方案建設里程78.131公里,工程總造價145607.93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1863.64萬元。其中建築安裝工程費109268.79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1398.53萬元),設備及工具、器具購置費91.2570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2.42252億元。其中龍南段53.45公里工程總造價99611.56萬元,上級補助42760萬元(800萬元/公里),自籌56851.56萬元,路線走向是以原省道S327尋茅線為基本走向進行規劃設計,分兩期實施。項目的建成,將有利於打造“一線兩廊三基地”產業核心區和配套服務區,全面開創三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新局面,打造贛州南部核心經濟區和加工貿易重要承接地的基礎性工程,既可將“三南”片區現有工業園區順暢連結,又可以為今後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擴展提供充足的空間,對促進“三南”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三南”輕軌
《贛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規劃建設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大上崇旅遊輕軌、“三南”輕軌、興國縣永磁磁浮紅軌示範線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