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庵

三光庵

呼蘭三光庵始建於1906年(光緒十三年),原有草房三間,磚瓦禪堂五間。1987年重建的大雄寶殿為仿清廟宇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光庵
  • 建立時間:1906年(光緒十三年)
  • 地址:呼蘭城西南隅
  • 創始人:悟光、性光純光法師
簡介,結構,建造歷史,文物保護,旅遊,宗教活動,

簡介

三光庵位於呼蘭城西南隅,以三位創始人悟光、性光純光法師中的三個光字而得名,為全省第二大庵廟。三光庵現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現有21人,其中15人在佛學院學習深造。每年來此光臨廟會者逾萬人。

結構

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仿清式廟宇,建築面積為138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單檐,面闊3間,進深3間。大成殿位於大雄寶殿之後,亦為仿清式廟宇建築,規模宏大。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三間起脊磚瓦結構,面積150平方米,石頭台階高出地面1米左右,正面屋檐探出2米,用四根紅漆明柱支撐,前檐正中懸掛“大雄寶殿”鑲金大字牌匾,大殿正中是對開門一扇,兩側各有一窗,殿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祖塑像,四周供奉有菩薩,護法金剛等神塑像。山門和前院牆皆鰍脊琉璃瓦結構,東西配殿系尼眾起居餐飲之所。 三光庵大雄寶殿氣勢恢弘,引人注目。這裡為三間起脊磚瓦結構,面積150平方米,正面前檐為4根明柱,正中置兩扇對開門,東西兩側各有一窗,門窗花紋雕刻精細,色彩絢麗。殿頂懸掛“大雄寶殿”鑲金匾,系仿照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題字摹刻。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及諸佛塑像。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

建造歷史

據呼蘭史志記載,三光庵原為家廟,始建於1912年,先後歷經五代住持。三光庵原有草房三間、磚瓦禪堂五間。1987年,原呼蘭縣縣政府撥款和社會募化的方式,由年逾七旬的第三代住持智悲率眾重建三光庵。2000年10月,第五代住持親悟募資擴建。

文物保護

1994年11月23日經呼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和平街,呼蘭河東岸200米處。始建於1906年,重建於1988年,1992年9月正式開光。 保護範圍 現院牆3米內為特別保護區,5至10米為重點保護區,其它為一般保護區。三光庵現為呼蘭區唯一的佛教機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沿革。

旅遊

三光庵於1992年9月正式開光,自開光以來,每年都有數萬遊人信徒參觀訪問,特別是四月十八日廟會,遊人如織,鐘聲不絕於耳,這是呼蘭民間佛教風土民情之所。 呼蘭的資源條件十分優越。呼蘭縣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糧食、牧業、林業、水產基地縣,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村工業化程度相對較高,已經成為哈爾濱市的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哈爾濱市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重要依託。同時,呼蘭自古就是商貿重鎮,自然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縣內有蕭紅故居、法式天主教堂、清真寺、三光庵、四望亭、百年仙人掌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備受中外遊人青睞。

宗教活動

1958年縣統戰部在宗教界上層人士中開展團結教育工作,對全縣宗教現狀進行全面調查。 1979年恢復宗教活動, 1980年6月縣政府撥款1萬多元修繕了清真寺,成立清真寺管理委員會。同年12月,恢復基督教活動場所,成立呼蘭"三自"愛國小組,陸續退還基督教原有房產13間,並有組織地開展正常活動。 1982年成立縣宗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了專職工作人員。 1988年恢復三光庵、福德庵2個寺廟。 1989年協助重建三光庵工作,同年對縣內康金、沈家方台等有宗教活動的地區進行調查。 1990年投資3.5萬元重修了清真寺大殿和沐浴室。縣政府投資1萬元建100平方米佛教活動場所,協助基督教收回2間房產。同年召開全縣宗教工作會議,制定了打擊非法、違法宗教活動的8條措施,在各鄉鎮成立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全年取締18處非法活動點和3名自封的傳道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