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重慶市渝中區大坪環道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德政碑,節孝碑,神道碑,墓碑,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清朝時期,大坪一帶是重慶到成都的驛道,當年被稱為“東大路”,是出通遠門後經兩路口至成都的首個驛站所在地,官員送行都在這裡。據清朝《巴縣誌》記載,在舊時大坪一帶曾有牌坊39座,碑刻180餘塊。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間,這裡陸續修建起5座節孝坊(余氏節孝坊、韓氏節孝坊、徐氏節孝坊、余氏節孝坊和楊氏節孝坊)、1座百歲坊(淡氏百歲坊)和1座樂施坊(金陶氏樂施坊),七牌坊因此得名。但其中6座牌坊於1966年“破四舊”時被毀壞,最後一座牌坊也在1976年被拆。至此,七座牌坊毀於一旦。
七牌坊碑林原位於七牌坊附近不到百米的石板街道兩旁,原有石碑25塊,現存19塊。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這裡曾是一處分散的農貿市場,石碑損壞較嚴重。2003年,因修建大坪循環道,其中巴縣縣令國璋(字子達)《“政治和平”德政碑》、《旌表處士冉徔卿妻詹、何氏節孝碑》、《巴邑處士童公含忠之妻黃氏節孝碑》等3塊遷到湖廣會館附近的東水門下,川東兵備道張振之《“化洽芸生”德政碑》、《徐建典之妻王氏節孝碑》等兩塊暫放於枇杷山公園內重慶自然博物館。2006年,由於風化嚴重,枇杷山公園的兩塊碑刻被整體移進深坑內封存保護。2009年七牌坊片區拆遷,剩下的20塊中有一塊石碑由於受損嚴重,被封存,其餘19塊遷至此。
七牌坊碑林是重慶主城區內最大規模的碑林,是曾經繁華驛站的實物見證。碑刻主要內容涉及德政、忠孝、貞節等。碑身多為長方形,都是寬約1.5米,高約5米,重近10噸的巨石。行文多楷體,陰刻,碑文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等風貌,在人文、社會、哲學和書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主要景點
德政碑
節孝碑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巴邑處士李嘉敏之妻童氏節孝碑、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節孝碑、國子監張大全之妻仇氏節孝碑、處士黃懋甲之妻蹇氏節孝碑、邑癢例贈修職郎湯公輔臣之妻何氏貞烈碑、旌表渝北國學余公介臣之妻湯氏節孝碑、旌表處士許獻廷之妻丁氏節孝碑、民國十年(1921年)故處士黎潤之妻楊氏節孝碑。
神道碑
墓碑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二路77號正東方向19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