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祭祖是湘西各族人民一種歲時祭祀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月半祭祖
- 所屬地區:湘西
七月半祭祖是湘西各族人民一種歲時祭祀的習俗。
七月半祭祖是湘西各族人民一種歲時祭祀的習俗。民俗內容土家族於農曆七月十二日開祭,祭時,要將祭品(酒肉飯菜)擺於大於的階沿上,家中男女老幼按男左女右的順序依次跪於門前祭祀,謂之“迎祖”,其祭祀儀式如同歡迎從遠地而歸的生者,...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動,迎接秋神的降臨。祭神之後就要祭祖。珍貴的時鮮食品奉獻給神明和祖先,叫做薦新或秋嘗。中國傳統認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穫之神,也是掌管刑殺之神,...
“放河燈”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時放,歷時各家各姓,將數百盞“蓮花燈”於夜間放於河、湖水面上,讓其隨波遂流,場面蔚為壯觀。2、七月半燒包即在每年七月十五曰(中元節)那天,燒紙錢給先祖。紙包內放紙幣及...
中元祭祖 祭祖在中元節,也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重陽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
七月半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
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又稱“盂蘭節”“中元節”“鬼節”“麻谷節”或“七月半”(即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流行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地方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是祭祀祖先、祭弔孤魂的日子。香港潮...
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15如清代皇宮放燈:“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
第三次祭祖活動就是七月半了,祭奠的主要形式就是∶燒袱子。據傳說,七月初陰間開放鬼門關,各家各戶的鬼魂都要回家過“節”,陽間便充滿了鬼氣;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也趁機四處遊蕩作祟。至七月十五關閉鬼門關,眾鬼回歸地獄,陽世...
油蔥果是福建廈門傳統的地方小吃,屬於閩菜系。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有以鹹仔果祭祖的舊民俗。由來 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有以鹹仔果祭祖的舊民俗。傳說一戶人家在蒸製這種供品時,孩子揭開蒸籠蓋一看那鹹仔果半生半熟,嫌它“白...
●祭祖節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
十三日祭祀祖先,俗稱“接公媽”,持續至十六日始止,俗稱“送公媽”。 農曆七月半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每逢“七月半”。即把糯米浸水後磨成濃米漿,加適量食用鹼製成,蒸成後形如圓盤,色呈金黃,故名“金粿”。金粿質粘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