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夕
- 作者:曹家達
七夕節(乞巧節)或稱“女兒節”“女節”“古代婦女節”。流行於甘肅省西和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甘肅省西和縣一帶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現於漢代,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明清兩代達於興盛,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西和乞巧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農曆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月...
《七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又別離的悲劇故事為題材,抒發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表現了詩人寄予的深深同情。全詩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寫得細膩深沉,委婉感人,堪稱佳作。作品原文 七夕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
《七夕》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先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再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全詩想像豐富,語言精美,感情深厚。作品原文 七夕¹ 鸞扇²斜分鳳幄³開,星橋⁴橫過鵲飛回。爭將⁵世上無期別⁶,換得年年一度⁷來。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七夕:農曆七月...
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是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源於“牽牛婺女”星宿崇拜與原始信仰。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七夕節(天河乞巧習俗),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七月七(七夕),人稱“七姐誕”,即七姐的誕辰日,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稱“七夕”。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廣州市乞巧節習俗主要流行在天河、黃埔、番禺等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一帶把七夕乞巧節稱為“七...
七夕節(石塘七夕習俗),流行於浙江省溫嶺市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塘先民於300多年前從閩南遷入,此習俗隨之落地生根,因當地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七夕節(石塘七夕習俗)300多年來仍被民眾完好保留。該習俗專為祈願兒童健康成長,主祭品必需彩亭、彩轎和糖龜等物,主祭者一般為女性長輩。2011年6...
——這兩顆星星,一顆叫牽牛,一顆叫織女,這個奉獻給它們的節日,就是七夕。目錄 引子 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牛郎織女故事與七夕節的起源 (一) 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 一個故事,多種說法 1. 牛郎織女為什麼分離 2. 天河浮槎:古老的時光太空梭 (三) 星空中的牛女故事 1. 天琴座的紡織...
《鵲橋仙·七夕》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詞為七夕悼念亡妻而作。上片寫物是人非,觸景傷情。愛妻一去,便帶走了所有的歡愉,連天上人間齊歡欣的七夕,也從此冷冷清清,淒悽慘慘。那些她一針一線縫製的舊羅衣,也就此深藏在箱底,怕翻撿出來,勾起難堪的回憶。下片寫因思成夢,移情入景。夢中愛妻...
《七夕》是一首七言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崔顥,出自《全唐詩》。作品原文 七夕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注釋 ①長信:長信宮,古代宮殿名,位於西漢都城長安城內東南隅。②瑤階:玉砌的台階,亦...
《七夕》是武夷影業集團出品,東方國韻集團製作,田七作詞,田七、知了作曲,陸詩敏演唱的歌曲。歌曲主創 詞:田七 曲:田七/知了 編曲:知了 出品人:彭加明/王愛蘭 製作人:彭立沖 監製:政和老人 策劃總監:張馳 推廣總監:吳坤 錄音師:白志森/夏堅 混音母帶:小方同學 OP:@東方國樂 出品:武夷影業集團 製作:...
《七夕·煙霄微月澹長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詩。這首以這樣一個淒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作品原文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原文注釋 ①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
《七夕》是唐代詩人徐凝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內容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作品譯文 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臥在那茫茫的銀河上, 聽著織女的佩環丁冬,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
《鵲橋仙·七夕》是南宋詞人范成大的詞作。這首詞寫七夕相會。上片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大肆渲染主角與配角的心情,烘托出一年僅只一度的七夕氛圍。“娟娟”二句承上句具體描寫群仙相妒的表現。下片抒發會短離長、歡少愁多之慨,抒情中央帶議論,議論中滿含感情。相逢三句將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
《惜秋華·七夕》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緊扣題旨“七夕”,反覆論述天上勝過人間;下片從詞題“七夕”引申發揮,抒發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嘆。全詞化用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風格含蓄委婉。作品原文 惜秋華·七夕 露罥蛛絲,...
《七夕》是許嵩填詞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許嵩2014年發行的第五張創作專輯《不如吃茶去》中。 2014年7月31日,七夕節前夕這首歌作為專輯的第三首發布曲目首發試聽。創作背景 在《不如吃茶去》這張專輯中許嵩包辦了所有作詞作曲工作,《七夕》就是其中之一。歌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流行過...
七夕節(鄖西七夕),湖北省鄖西縣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鄖西七夕文化,是以牛郎織女傳說為根基,以忠貞愛情為主線,以乞巧祈福為表征,以實物遺存為載體,以鄖西天河為標誌,囊括故事傳說、實物遺存、七夕民俗等豐富內容的地方傳統文化。鄖西七夕文化獨成一脈,自成體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011年,...
《七夕》是明末清初女僧德容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表現了七夕佳節,詩人在樓台獨自一人,不免感到憂傷和哀愁。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牛女的團聚,別人感到歡喜,而詩人卻想到短暫相聚之後的別離,這種感情和她本身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也有關係。作品原文 七...
中國一般把傳統節日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一個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的節日。後來賦予了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對於中國情人節,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二是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七姐誕,農曆七月初七)。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女子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