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七夕1
鸞扇2斜分鳳幄3開,星橋4橫過鵲飛回。
爭將5世上無期別6。換得年年一度7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
鸞(luán)扇:上面繡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詩》:“思為鸞翼扇,願備明光宮。”
鳳幄(wò):閨中的帳幕;繡有鳳凰圖案的車帳。
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庾信《
舟中望月》:“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爭將:怎把。
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庾信《
送周尚書弘正》:“共此無期別,知應復幾年?”
一度:一次。
白話譯文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創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這個傳說中優美的愛情故事,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馳。約
大中七年(853年)農曆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來追悼亡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名家點評
清代陸鳴皋:剝入翻新。(徐德泓、陸鳴皋合解《李義山詩疏》)
清代
姚培謙:情種相纏,歷劫只如彈指,況年年一度耶?(分體箋注《李義山詩集》)
清代
何焯:無期別,謂此生永淪使府也。(《李義山詩集輯評》)
清代
屈復:人間一別,再見無期,欲求如天上一年一度相逢,不可得也。(《玉溪生詩意》)
清代
張采田:①此亦感逝作。無期之別,年年棖觸,情何以堪!讀之使人增伉儷之重。(《李義山詩辨正》)②詩是悼亡,亦兼慨“兩度填河”之恨。妙處無窮,任人自領。(《
玉溪生年譜會箋》)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與
杜牧合稱“
小李杜”,與
溫庭筠合稱為“
溫李”,與同時期的
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有《
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