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中國:七夕》主要講述了,七月七,原本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天變得格外多愁善感。“名譽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千古以來,詩人們吟唱不絕的七夕詩篇,更為這個日子增添了一層哀艷的詩意,令人每當仰望星空,遙想歲月之時,不禁滿懷悵惘。 然而,動人故事的背後,人們似乎已經淡忘了遠古先人觀象授時,女織男耕的傳統。當織女星升上天頂,與牛郎星河漢相隔之時,真實涼風乍起,由夏入秋之節,此時,女人們就要開始忙著紡線織布,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肅秋嚴冬。乞巧、觀星等節俗無不與古人對初秋自然節律的洞悉與順應息息相關。而宋代以後新興的“水上浮”、“谷板”、“種生”、“摩睺羅”等節俗事項,則鉤沉出一段胡風西來的歷史,透過民俗學的考察,折射了歐亞大陸之間的文化層疊與變遷。
基本介紹
- 書名:節日中國:七夕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劉宗迪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出處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從以上文字當中就能看出是傳統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