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境茶

七境茶

七境茶,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七境茶外形條索緊結彎曲,色澤油綠稍灰、有光澤,爆點明顯。內質香氣鮮嫩持久,栗香顯帶花香,湯色嫩綠明亮,滋味濃厚鮮爽,葉底嫩綠軟亮。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七境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境茶
  • 產地名稱: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
  • 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結彎曲、色澤油綠稍灰、有光澤、爆點明顯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136號
  • 批准時間:2014年7月28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觀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資源,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特徵

七境茶外形條索緊結彎曲,色澤油綠稍灰、有光澤,爆點明顯。內質香氣鮮嫩持久,栗香顯帶花香,湯色嫩綠明亮,滋味濃厚鮮爽,葉底嫩綠軟亮。
七境茶

內在品質指標

七境茶水浸出物41.98~46.21%,茶多酚28.98~36.41%,游離胺基酸4.8~4.85克/100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羅源縣境內山巒起伏,溪谷縱橫,地形複雜,地貌主要為流水地貌。地勢自西向東,微簽三高兩低,狀似“W”。以北部為高區平均海拔500米以上,隨之向東西兩側遞降,東部沿海半島地勢又抬升為高丘、低山,西側降至霍口溪沿崖為低區,霍口溪以西地勢又抬升,最高為羅源、閩候交界的牛牳山,海拔1251米。由於山脈走向複雜,山丘廣布,平原狹小,盆地與山峽拔試套愉谷相間,構成羅源地貌異常複雜多樣,有利於七境茶的生長。
七境茶

水文資源

羅源縣境內三面環山,東面臨海,東北部即為內海三都澳,常年偏東風,海洋暖濕氣流影響顯著;鷲峰山脈自北而南縱貫全境;全境東西長78.5千米,南北寬28千米,海拔400~600米,年平均氣溫15.7℃~19.1℃。地勢自西而東,高低起伏,山巒密布,溪谷縱橫,地形複雜,茶園與林地交錯;境內60%以上的茶園均分布於400~800米海拔高度的丘陵山地,具“山谷鬱閉,濕度高,多雲霧,漫射光足”特點。宜茶區域均為透水性好的定您炒紅、黃壤土質,土層深厚,土壤呈微酸性(pH4.5~6.5),有機質含量在2.1~4.7之間,肥力較高適合茶樹生長,對形成七境茶優異品質。保護區域內茶園多為紅壤,部分為黃壤,多位於花崗岩山丘之下,土壤多有沙礫並常有泉水滲出,茶園濕潤,因此所產茶葉品質更優。

氣候情況

羅源縣地處中亞熱帶農業氣候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形成了“七境茶”的基本特點。年平均氣溫15.7~19.1℃;夏長無酷暑,盛夏(7~9月)平均氣溫26℃,冬短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8.7℃,年平均日照時數1691.1小時,≥10℃的活動積溫6957.8℃,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茶葉內含物質的積累,所產茶葉香高味純品質優異。年降雨量1500~2150毫米,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2%左右,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春季雲霧瀰漫,晝夜溫差大,濕度大,漫射光多。無霜期255~296天。

歷史淵源

七境茶產於福建省羅源縣境內,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雋永,歷來飲譽京津,明崇禎年間曾作為貢品。
據《羅源縣誌》記載,唐建中三年(782年)已有榷茶,實行茶葉專賣管理和茶稅徵收。
宋末太尉宋濱在宋王朝傾覆後逃遷羅源西蘭隱居,勸周圍七境(舊地名)即:程洋境、長彎境、施灞境、西竹(西蘭)境、廷洋境、壽橋境、洪洋境等七個境、21個自然村的村民擴種茶葉。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七個境應贈永地的村民募資籌建了“泰山廟”,座落於七境七個古香古色的小廟宇正中,民眾俗稱為七境堂,所生產的茶葉統稱“西綠”,即西路綠茶。以七境堂所產的茶葉為主,拼入部分白塔、飛竹、霍口的茶葉,稱為“七境茶”,又或稱“七境綠茶”、“七境堂綠茶”等。
2018年,綠茶製作技藝(七境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羅源縣舉辦了首屆“七境茶”文化節系列活動。

生產情況

2014年,七境茶生產總面積32000畝,年產量3748噸。

產品榮譽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七境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七境茶保護區域為:由古時的西竹(西蘭)境、程洋境、長彎境、施灞境、廷洋境、壽橋境、洪洋境等七個境, 相當於現今的西蘭、墩厝、許洋、壽橋和石壁下五個大隊的二十一個自然村,輻射至周邊鄉鎮,就是以現在的白塔鄉西蘭鄉飛竹鎮霍口鄉為核心,涵蓋周邊的起步鎮洪洋鄉中房鎮鳳山鎮的南門、松山鎮的劉洋頸戲潤微、上土港兩村,碧里鄉的西洋、鑒江鎮的呈家洋等11個鄉鎮,所管轄的152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2-1468
  • 特定生產方式
1、特有的茶樹品種和良好的茶園環境是形成七境茶獨特品質的前提:七境茶的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鞏鍵閥品種多為羅源本凝道估地菜茶,其多為中芽種,芽壯節間短,葉面隆起,葉厚、質脆及梅占、黃旦、金觀音等適制七境茶的茶樹品種。但同樣的品種在其他縣區用同樣的方法種植、加工、但所制乾茶品質和風味都不及“七境茶”,說明羅源縣所選育的茶樹品種是羅源縣特有的,引進的優良品種在羅源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下生長的鮮葉,是形成七境茶獨特品質特徵的基礎和前提。
2、標準化的種植、採收及加工工藝是形成“七境茶”品質的關鍵七境茶的種植、採收和加工,均嚴格按照《七境茶》種植與加工技術規程》進行操作。種植過程中,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農藥與肥料的使用均按照無公害茶葉的相關規定執行,確保符合無公害茶葉標準。加工過程,嚴格按加工工藝流程和操作工藝參數進行操作,尤其講究乾燥時高溫爆炒,以保持其品質特徵並確保產品各項質量指標符合無公害茶葉產品質量標準要求。七境茶產品均儲存於陰涼避光通風的茶葉儲存倉庫儲存,確保產品儲存過程質量的穩定。主管部門在七境茶保護區域制定和實施了《七境茶種植與加工技術規程》。
3、生產記錄要求:七境茶在種植、採收、加工、儲存過程中,有關種植情況、病蟲害情況、技術措施、施肥施藥情況、加工情況均進行書面記錄並建檔保管,以備查詢。
  • 質量安全規定
1、質量安全要求
七境茶嚴格執行GB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及農辦質〔2013〕17號文。
(1)鉛:按GB/T5009.12有關規定進行;
(2)滴滴涕(DDT)按GB/T5009.19規定進行;
(3)氯氟氰菊酯、三氯殺蟎醇按NY/T761規定進行;
(4)乙醯甲胺磷按GB/T5009.103規定進行;
(5)聯苯菊酯按SN/T1969規定進行;
(6)氯氰菊酯按GB/T23204規定進行;
(7)溴氰菊酯按GB/T5009.110規定進行;
(8)殺螟硫磷按GB/T14553規定進行;
(9)甲氰菊酯按GB/T23376規定進行;
(10)吡蟲啉按GB/T23379規定進行;
(11)感官按GB/T14456.1-2008《綠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包裝、儲存、裝運
2.1、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還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銷售包裝應符合GH/T 1070-2011 茶葉包裝通則的有關規定,所有包裝材料均應清潔、衛生、乾燥、無毒、無異味,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所有包北京地區應牢固,不泄露,不破損。
2.2、儲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專用的成品倉庫必須清潔、乾燥、通風,無鼠蟲害。成品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的物品同時存放。運輸、貯藏過程應符合GH/T1071的有關規定。
2.3、裝運:七境茶在裝運時要文明操作,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的物品同時運輸,凡裝過化肥等有毒有害物品的車廂應充分清掃、沖洗後方可裝運。運輸過程中應有防雨、防潮、防曝曬等措施。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七境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理地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仿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七個境地的村民募資籌建了“泰山廟”,座落於七境七個古香古色的小廟宇正中,民眾俗稱為七境堂,所生產的茶葉統稱“西綠”,即西路綠茶。以七境堂所產的茶葉為主,拼入部分白塔、飛竹、霍口的茶葉,稱為“七境茶”,又或稱“七境綠茶”、“七境堂綠茶”等。
2018年,綠茶製作技藝(七境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羅源縣舉辦了首屆“七境茶”文化節系列活動。

生產情況

2014年,七境茶生產總面積32000畝,年產量3748噸。

產品榮譽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七境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七境茶保護區域為:由古時的西竹(西蘭)境、程洋境、長彎境、施灞境、廷洋境、壽橋境、洪洋境等七個境, 相當於現今的西蘭、墩厝、許洋、壽橋和石壁下五個大隊的二十一個自然村,輻射至周邊鄉鎮,就是以現在的白塔鄉西蘭鄉飛竹鎮霍口鄉為核心,涵蓋周邊的起步鎮洪洋鄉中房鎮鳳山鎮的南門、松山鎮的劉洋、上土港兩村,碧里鄉的西洋、鑒江鎮的呈家洋等11個鄉鎮,所管轄的152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2-1468
  • 特定生產方式
1、特有的茶樹品種和良好的茶園環境是形成七境茶獨特品質的前提:七境茶的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品種多為羅源本地菜茶,其多為中芽種,芽壯節間短,葉面隆起,葉厚、質脆及梅占、黃旦、金觀音等適制七境茶的茶樹品種。但同樣的品種在其他縣區用同樣的方法種植、加工、但所制乾茶品質和風味都不及“七境茶”,說明羅源縣所選育的茶樹品種是羅源縣特有的,引進的優良品種在羅源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下生長的鮮葉,是形成七境茶獨特品質特徵的基礎和前提。
2、標準化的種植、採收及加工工藝是形成“七境茶”品質的關鍵七境茶的種植、採收和加工,均嚴格按照《七境茶》種植與加工技術規程》進行操作。種植過程中,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農藥與肥料的使用均按照無公害茶葉的相關規定執行,確保符合無公害茶葉標準。加工過程,嚴格按加工工藝流程和操作工藝參數進行操作,尤其講究乾燥時高溫爆炒,以保持其品質特徵並確保產品各項質量指標符合無公害茶葉產品質量標準要求。七境茶產品均儲存於陰涼避光通風的茶葉儲存倉庫儲存,確保產品儲存過程質量的穩定。主管部門在七境茶保護區域制定和實施了《七境茶種植與加工技術規程》。
3、生產記錄要求:七境茶在種植、採收、加工、儲存過程中,有關種植情況、病蟲害情況、技術措施、施肥施藥情況、加工情況均進行書面記錄並建檔保管,以備查詢。
  • 質量安全規定
1、質量安全要求
七境茶嚴格執行GB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及農辦質〔2013〕17號文。
(1)鉛:按GB/T5009.12有關規定進行;
(2)滴滴涕(DDT)按GB/T5009.19規定進行;
(3)氯氟氰菊酯、三氯殺蟎醇按NY/T761規定進行;
(4)乙醯甲胺磷按GB/T5009.103規定進行;
(5)聯苯菊酯按SN/T1969規定進行;
(6)氯氰菊酯按GB/T23204規定進行;
(7)溴氰菊酯按GB/T5009.110規定進行;
(8)殺螟硫磷按GB/T14553規定進行;
(9)甲氰菊酯按GB/T23376規定進行;
(10)吡蟲啉按GB/T23379規定進行;
(11)感官按GB/T14456.1-2008《綠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包裝、儲存、裝運
2.1、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還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銷售包裝應符合GH/T 1070-2011 茶葉包裝通則的有關規定,所有包裝材料均應清潔、衛生、乾燥、無毒、無異味,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所有包北京地區應牢固,不泄露,不破損。
2.2、儲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專用的成品倉庫必須清潔、乾燥、通風,無鼠蟲害。成品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的物品同時存放。運輸、貯藏過程應符合GH/T1071的有關規定。
2.3、裝運:七境茶在裝運時要文明操作,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的物品同時運輸,凡裝過化肥等有毒有害物品的車廂應充分清掃、沖洗後方可裝運。運輸過程中應有防雨、防潮、防曝曬等措施。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七境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理地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仿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