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基本介紹
- ISBN:9787030407030
-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頁數:728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丁村人是發現於中國山西襄汾縣丁村的早期智人化石,屬於晚更新世早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丁村遺蹟在山西省襄汾縣南約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鐵路兩側。1953年,建築工人發現了石器和脊椎動物化石。1954年大規模發掘時發現了三枚人類的牙齒化石,為同一個體的10餘歲小孩的門齒2枚,臼齒1枚,1976年9月在丁村人牙齒化石出土的...
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發現的丁村文化(見丁村遺址)為代表。另外比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點文化和山西陽高許家窯人文化。中國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類型和加工技術。即使類型稍有變化,技術稍有進步,也都是緩慢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修理石核技術(如勒瓦婁哇技術)沒有得到什麼...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現,1954—1957年發掘,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
半坡遺址是中國第一次以大面積揭露古遺址的聚落考古方式開展的考古工作和研究,開創了中國聚落考古學先河。《西安半坡》考古發掘報告將半坡遺址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劃分為早晚兩期:早期遺存是遺址的主體遺存,保存較好,遺存豐富,年代為距今約六七千年,以人面魚紋彩陶為標誌性要素,屬於仰韶文化早期,有人工挖設的內外兩...
在隨後的兩次考察中,工作人員又發現了紅陶及兩塊焦炭狀的黑色石頭,工作人員依此推斷這裡存在一處古代冶煉遺址,但具體年代不好確認。據中衛市博物館館長石宇清介紹,細石器時代在各地的起止年代不盡相同,舊石器晚期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甚至奴隸制早期都有可能。寧夏固原細石器數量驚人。許多家庭收藏有數百枚,...
屈家嶺遺址下層出土的石器中,主要有斧、銷、鑿、刀和有孔石鏟等。其中以石斧的數量最多,絕大多數為大中型,一般長15厘米左右,最大的長達27厘米左右。形狀有上窄下寬形石斧長方形和方柱狀石斧等。一般製作的比較粗糙,體大厚重。陶器的主要特徵之一是以黑陶係為主,根據《京山屈家嶺》發掘報告統計的數字,黑陶...
出土遺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為主。大汶口遺址通過三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79座,經人骨鑑定性別明確的男、女單人墓葬共55座,其中男性墓28座,女性墓27座,根據《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報告》和《大汶口遺址第二、三次發掘報告》中的墓葬分期,大致可將大汶口男女單人墓葬分為早、晚兩期。保護措施 1982年2月23日...
甑皮岩遺址位於獨山西南山腳,是新石器時代桂林先民的一處居址和墓地,包括主洞、矮洞和水洞,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遺址發掘出了中國製作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場。遺址被認為是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標尺和資料庫之一、中國制陶技術重要的起源地之一、現代華南人和東南亞人古老祖先的...
本書是關於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期間調查發掘的綜合性研究報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這一階段調查發掘的地質地貌、動物化石、人類化石、文化遺物,並首次將石製品的分類體系、觀察測量方法和測量數據全部公之於眾。圖書目錄 封面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內容簡介 插圖目錄 圖表目錄 插表目錄 附表目錄 彩板目錄...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基於丁村遺址1976~1980年的發掘資料,全面系統的介紹了所發掘石製品的觀察測量資料;同時對丁村文化的性質、特徵、石製品...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精)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群(丁村遺址群1976-1980年發掘報告)(精)
——1954年出席中國科學院中國猿人發現廿五周年紀念會發言 (356)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文化遺址發掘紀要 (358)赴京參加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關於丁村發掘報告討論會簡記 (368)丁村遺址1975—1980第二次發掘籌備及其相關記錄 (369)丁村遺址1954年發掘記錄述要 (440)影像篇 流光側影 (447)
試析石器的加工方式 賈蘭坡簡要年譜 後記 《三晉考古:第三輯》作 者:石金鳴 主編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1 內容簡介:本發掘報告從舊石器時代的丁村遺址到金元窯址都有涉及,全面反映的山西近年來的考古工作。出版圖書 採訪 2008-03-27 14:14:57 山西省文物局 山西博物院:3月28日敞開...
1956年,科學出版社在1950~1952年河南輝縣考古調查發掘的基礎上,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考古報告──《輝縣發掘報告》此後截至1987年,共出版考古報告圖書60餘種。其中:舊石器時代的如《西侯度》(1978)《觀音洞》(1986)、《山西襄汾縣丁村》(1958)分別報導了更新世早、中、晚期原始先民的考古文化。新石器時代的...
著名的丁村文化就是發現於此。山西的考古及文物工作者,自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以來,經過前後20餘年的發掘和研究,在這裡發現了分屬舊石器早、中、晚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數處。發展脈絡 丁村遺址從一發現就以它鮮明的文化特徵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意,稱其為“汾河文化”。“汾河文化”從地域上講,它處於汾河流域,...
山西下川遺址和丁村遺址群7701地點均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細石器。The author agrees the viewpoint that microlithic is artifacts made by a special technology, and its content should be in the limit of artifacts related to this technology.作者贊成細石器是由特殊的工藝技術製成的石製品的觀點,並將...
1984年被分配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曾參加過著名的“丁村人”遺址的考古發掘,為他日後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並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1993年,李占揚領導了河南西峽盆地恐龍蛋化石發掘,其成果被《科技日報》評為“1993年世界十大科技新聞”。2005年至2015年,李占揚率隊對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因發現...
西維多利亞技術是舊石器時代早期阿舍利技術體系中獨自發展起來的一類早期預製石核技術,不同於勒瓦婁哇技術。奇爾基技術(Chirki technology):得名於印度的奇爾基遺址,被認為是製作薄刃斧毛坯的一種大型石核剝片技術。Corvinus將該技術細分為預製和剝片兩大階段:在石核預製階段,打制者圍繞原料的一側邊緣進行上下兩個...
整個墓地被中部木牆劃分為南北兩區,以單人葬為主,男性墓中常見木仗、木柄石器等,女性墓中必有木祖。小河墓地考古共發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餘件、保存完好的古屍30多具。小河墓地的全面發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墓地反映出夏商時期塔里木盆地青銅時代文化的獨特性、多元性和複雜性,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
周口店洞穴層之時代及與其他近古期地層時代之比較 周口店下更新統洞穴含人化石堆積中石英器和其他石器之發現 周口店第1地點之食肉類化石(節譯)周口店第13地點的發掘報告 廣西洞穴內之中石器時代(?)文化 舊石器時代之藝術(摘錄)石器與非石器之區別(節譯)非人工破碎之骨化石 新的舊石器遺址——周口店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