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圖書,考古發掘,文物圖錄,大型圖錄,中型圖錄,小型圖錄,影印複製品,文物考古論集,專著,論集,論著,讀物和小圖片,書和文博教材,近現代文物書,手稿墨跡,紀念性圖集,資料性圖集,革命文物普及,
古代文物圖書
分為六小類:
考古發掘
考古調查發掘報告藉助文字、圖表和數據等,翔實而科學地報導經過科學調查發掘、全面系統整理和初步研究的考古資料。1956年,科學出版社在1950~1952年河南輝縣考古調查發掘的基礎上,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考古報告──《輝縣發掘報告》此後截至1987年,共出版考古報告圖書60餘種。其中:舊石器時代的如《西侯度》(1978)《觀音洞》(1986)、《山西襄汾縣丁村》(1958)分別報導了更新世早、中、晚期原始先民的考古文化。新石器時代的如《西安半坡》(1963) 和《姜寨》(1988),報導了56千年前分布在黃河中游關中一帶的仰韶文化;《京山屈家嶺》(1965),報導了分布在長江中游漢水流域的一種與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密切聯繫的古文化;《大汶口》(1974),報導了分布在魯南、蘇北一帶早於龍山文化的大汶口文化;《昌都卡若》(1985),報導了西藏地區少數民族原始先民的一種考古文化。《夏縣東下馮》(1988),報導了該地約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的文化遺存。商代的如《鄭州二里岡》(1959)、《藁城台西商代遺址》(1985)、《殷墟婦好墓》(1980),分別報導了商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遺存。西周的如《上村嶺虢國墓地》(1959)、《豐西發掘報告》(1963),春秋、戰國的如《曲阜魯國故城》(1982)、《江陵雨台山楚墓》(1984)、《江陵馬山一號楚墓》(1985),秦漢魏晉的如《雲夢睡虎地秦墓》(1981)、《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88)、洛陽燒溝漢墓(1959)、《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1973)、滿城漢墓發掘報告(1980)、 《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掘報告》 (1959)、《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1985)等,隋唐及其以後各代的如《唐長安城郊隋唐墓》(1980)、唐長安大明宮(1959)、《南唐二陵》(1957)、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1964)、 《白沙宋墓》 (1957)、 《福州南宋黃墓》(1982)、《陝西銅川耀州窯》(1965)、《定陵》(1990)等。
文物圖錄
(圖集、集錄)。藉助於攝影和現代印刷工藝以及其他藝術手段集中再現文物圖像,為文物欣賞、文物保護和科學研究提供逼真的形象資料。內容以博物館藏品和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主,也包括新出土文物、私人收藏文物和其他流散文物中的珍品,可分為大、中、小型三類。
大型圖錄
8開精裝,又可分為:a.綜合的,如《新疆古代民族文物》 (1985)、 《廣西出土文物》(1978)、《五省出土重要文物展覽圖錄》(1958)等;b.專題的,如《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1962)、北京古建築(1982)、《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錄》(1980)、《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1985)《中國版刻圖錄》(1960)《西藏唐卡》(1985)、《武威漢簡》 (1964)、 《銀雀山漢墓竹簡》(1975)、《馬王堆漢墓帛書》(1974)等。
中型圖錄
12開或16開精裝本。又可分為:a.綜合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選》(1976)、《內蒙古出土文物選集》(1963)、《河北省出土文物選集》(1980)、《江蘇省出土文物選集》(1963)、《山東文物選集》(1959)、
《絲綢之路》(1986)等;b.專題的,如《甘肅彩陶》(1979)《秦始皇陵兵馬俑》(1983)《長城》(1980)、《中國古代橋樑》(1986)、《布達拉宮》(1985)、《陰山岩畫》(1986)、《傳世歷代古尺圖錄》(1957)等。
小型圖錄
32 開平裝本。又可分為:a.綜合的,如《蘇州虎丘塔出土文物》(1958)、《金華萬佛塔出土文物》(1958)等; b.專題的,如《吐魯番出土文書》(1981)、《洛陽出土古鏡》(1959)、《徽州明清民居雕刻》(1986)、《雲岡石窟》(1957)等。
影印複製品
主要是善本古籍和古字畫的影印複製。這類圖書以中華書局和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為最多。其中:古籍影印複製品,如宋刻《金石錄》(1982)、宋刻《荀子》(1976)、金寫本《中華大藏經》(1984)、元刻《夢溪筆談》(1975)、明刻《顧氏畫譜》(1983)、明寫本《永樂大典》(1960)、清寫本《清實錄》 (1985~1987) 等;古字畫影印複製品,如《唐人紈扇仕女圖》(1958)、《唐閻立本步輦圖》(1959)、《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1984)、《清明上河圖》(1958)、《宋徽宗趙佶瑞鶴圖》(1979)、 《西晉陸機平復帖》 (1959)、《唐李白上陽台帖》(1977)等。
文物考古論集
出版物包括:
專著
如尹達的《中國新石器時代》(1955)、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的《商周考古》(1979)、李學勤的 《東周與秦代文明》(1984)、王仲殊的 《漢代考古學概論》(1984)、中國矽酸鹽學會的《中國陶瓷史》(1982)、潘吉星的《中國造紙技術史稿》(1979)、王健群的《好太王碑研究》(1984)、楊泓的《中國古兵器論叢》 (增訂本) (1985)等。
論集
其個人論集如《夏鼐考古論文集》(1961)、夏鼐的《中國文明的起源》(1985)、馬衡的《凡將齋金石叢稿》(1977)、《馮漢驥考古學論文集》(1985)、於省吾的《甲骨文字釋林》(1979)、《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1984)、賈蘭坡舊石器時代考古論文選(1984)、《常任俠藝術考古論文選集》(1984)、安志敏的《中國新石器時代論集》(1983)、鄒衡的《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1980)、俞偉超的《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1985)、張光直的 《考古學專題六講》(1986)等。多人論集如《中國考古學會年會論文集》 (1~5集, 1980~1989)、《古代銅鼓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2集,1982~1988)、文物與考古論集(1987)、安陽殷墟頭骨研究(1985)等。
論著
如新中國的考古收穫(1961)、《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1984)、《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79)等。
讀物和小圖片
中央和地方出版社均有出版。其中包括:a.普及讀物。小開本,圖文並茂。文物出版社出版有《中國文物小叢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讀物,包括《萬里長城》、《龍門石窟》、《孔廟·孔府·孔林》《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應縣木塔》《中國古塔》《武侯祠》、《岳飛墓》、《中國古代樂器》、《西安文物與古蹟》、《南京文物與古蹟》、《廣州文物與古蹟》、《洛陽文物與古蹟》等。b.小圖片。多為彩色、套裝,內容多為名勝古蹟和博物館藏品,如《長城》《山海關》《故宮》《定陵》、《頤和園》、《天壇》、《晉祠》、《大同古建築》、《敦煌名勝古蹟》、《大昭寺》、《南京博物院藏文物》、《宋人畫冊》、《明代花鳥畫》等。
書和文博教材
有:《中國考古學年鑑》(1984年起)、《考古工作手冊》(1983)、《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83)、《中國古代青銅器小辭典》(1980)《碑別字新編》(1985)《草字編》(1~4集1983~1984)、《古璽文編》(1981)、《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78)、《楚文化考古大事記》(1984)、《中國博物館學概論》(1985)、《文物保護管理概要》(1987)等。
近現代文物書
以反映近現代革命歷史的革命文物為主要內容。大致分為三小類:
手稿墨跡
作者均為革命領袖、文化名人。分為 6、12、16開本。每種都有平裝和精裝或線裝本。如毛澤東詩詞墨跡(1973)、毛澤東書信手跡選(1983)、《孫中山書信手跡選》(1986)《魯迅手稿全集》(1978起)、 《周恩來同志詩手跡》(1978)、 《董必武詩稿》(1979)、《陳毅詩稿》(1979)等。
紀念性圖集
包括歷史照片、手跡、遺物、遺址等,多為12開本。每種都有平裝和精裝本。如《魯迅》(1971)《紀念彭德懷同志》(1980)《紀念賀龍同志》(1981)、《
紀念孫中山先生》(1981)、《紀念宋慶齡同志》(1982)、《紀念周恩來》(1985)、《紀念毛澤東》(1986)《紀念李大釗》(1986)《紀念劉少奇》(1986)、《紀念朱德》(1986)、《紀念任弼時》(1986)、《紀念廖仲愷何香凝》(1986)等。
資料性圖集
多為16開本。如《巴黎公社革命文物資料圖集》(1985)、《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文物選輯》(1977)、《周恩來同志旅歐文集》(1979)、《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1982)、《第二次國共合作》(1984)等。
革命文物普及
多為 32 開本。如《革命文物叢書》,有:《毛主席在中南海住過的地方》(1978)、《翠亨孫中山故居》(1981)、《北京魯迅故居》(1979)、《虎門》(1980)《黃花崗》(1983)《盧溝橋》(1979)、《天安門》(1980)、《延安抗大》(1985)、《劉志丹烈士陵園碑刻》(1979)、《集美學村》(1984)等。
1979年初,開始與國外出版機構合作出版文物圖書。已出版的圖書主要有:《中國石窟》叢書 (文物出版社、日本平凡社)、《中國博物館》叢書(文物出版社、日本講談社)、《中國書跡大觀》)(同上)、《中國考古重要發現》(文物出版社、南斯拉夫評論社)、《上海博物館藏品》(文物出版社、南斯拉夫青春出版社)、《雲南青銅器》(文物出版社、英國寶沃特公司)、《蘇州古典園林》(建築工業出版社、日本國小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