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房闕位於重慶市忠縣忠州鎮人民路。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城北。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檐、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丁房雙闕
- 外文名稱:Ding room double que
- 地理位置:位於重慶市忠縣忠州鎮人民路
- 著名景點:無銘闕
簡介,信息,
簡介
在忠縣東門外巴王廟前,為東漢後期所建,距今已有1800餘年,是我國現存漢闕之最。丁房雙闕系廟祠闕,高約7米,二闕分立東西,相距2米。所建闕上有重檐屋頂,兩層之間以雙層石塊堆砌,四周皆有浮雕。闕身雕滿奇禽異獸、人物故事及祥雲圖案紋飾,圖案對稱,但內容各異。在宮殿式屋頂上,也雕有生動的圖案,左闕脊頂上還塑有一大圓球古剎。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丁房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重慶市
丁房闕無銘闕 V-382
無銘闕於1987年8月被風颳倒,專家赴現場維修時,在闕基與闕身結合部中,意外發現數枚壓基錢,從錢文和重量看,當為東漢武帝時所造五銖。這一發現,為確定無銘闕的建造年代為東漢提供了可靠依據。
無銘闕與丁房闕一樣,同系三峽地區年代最早的建築物。其獨特的造型和石雕藝術,以及久遠的建造年代,使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三峽地區極其珍貴的文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