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忠州鎮位於忠縣東部,瀕臨長江北岸,距重慶主城230千米。是忠縣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136平方千米,其中城區約10平方千米。總人口12.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4.03萬人。轄香山、鄭公、紅星、嚴顏路、東坡路、北門路、十字街、白橋溪、鳴玉溪、西山路、州屏路、蘇家、燈樹、順溪14個社區,新橋、長河、護國、古井、九蟒、松柏、皇華、獨珠、磨盤、復旦、石馬、麟鳳、南溪、佑溪、梅壩、馬嶺16個行政村,94個居民小組、104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忠州大道巴王路18號。景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漢代古建築丁房雙闕,明崇禎三年為紀念唐代詩人、忠州刺史白居易所建的白公祠。
[郵 編]404300 [代碼]500233100:~001香山居委會 ~002鄭公居委會 ~003紅星居委會 ~004嚴顏路居委會 ~005東坡路居委會 ~006北門路居委會 ~007十字街居委會 ~008白橋溪居委會 ~009鳴玉溪居委會 ~010西山路居委會 ~011州屏路居委會 ~012蘇家居委會 ~013燈樹居委會 ~014順溪居委會 ~200新橋村 ~201長河村 ~202護國村 ~203古井村 ~204九蟒村 ~205松柏村 ~206皇華村 ~207獨珠村 ~208磨盤村 ~209復旦村 ~210石馬村 ~211麟鳳村 ~212南溪村 ~213佑溪村 ~214梅壩村 ~215馬嶺村
沿革
歷為郡、州、縣冶地,清朝嘉慶年間為臨江鎮,1911年置城廂,1930年改城鄉,1940年設鎮,1950年改城關鎮,1981年更名忠州鎮。1997年,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7.2萬,轄鄭公、紅星、北門、芝麻、雙溪、長河、護國、龍門、松柏、古井、馬家、漕溪、九蟒、桐梁14個行政村和嚴顏路、東坡路、州屏路、北門路、十字街、臨江路、老大橋、西山路8個居委會。
2006年區劃調整後,忠州鎮管轄原忠州鎮及甘井鎮的皇華、獨珠、復旦、石馬、麟鳳、南溪、磨盤、佑溪、燈樹、順溪等8個村和2個社區以及巴營鄉的梅壩、馬嶺2個村所轄行政區域,轄16個村、14個社區,面積13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原忠州鎮嚴顏路社區。原甘井鎮的巴蕉、甘田2個村劃歸黃金鎮管轄。
附:甘井鎮位於忠縣東部,長江北岸,距縣城9千米。省道忠(縣)墊(江)路、萬忠路過境。境內有縣羊子岩水電站。無名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井口、甘中壩子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宋代鹹淳府皇華城保存完整。 清末民初置甘鄉,1921年更名甘井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84.9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石馬、鐵豐、麟鳳、塹口、芭蕉、三撫、灶北、南北、佑溪、荷花、高安、甘田、獨珠、寶石、蘇家、郭家、順溪、皇華、大面、燈樹、中峰、復旦、磨盤、高田、天山25個行政村。
忠州鎮簡介
忠州鎮是2006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由原忠州鎮和甘井鎮合併而成,鎮政府駐原忠州鎮顏嚴路社區。忠州鎮是重慶市忠縣的城關鎮,距重慶主城230公里,位於重慶東下,長江北岸,南臨長江。幅員面積136平方公里,城鄉兼容,其中城區約10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04個村民小組、94個居民小組,總戶數34117戶,總人口12.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4.03萬人。全鎮人口以漢族為主。鎮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同駐忠州古城。
行政區劃
忠州鎮位於忠縣東部,瀕臨長江北岸。縣政府駐地,為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香山、鄭公、紅星、嚴顏路、東坡路、北門路、十字街、白橋溪、鳴玉溪、西山路、州屏路、蘇家、燈樹、順溪14個社區,新橋、長河、護國、古井、九蟒、松柏、皇華、獨珠、磨盤、復旦、石馬、麟鳳、南溪、佑溪、梅壩、馬嶺16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上生活、勞作、繁衍,創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為
華夏文明之一--
長江搖籃的重要組成部分。
忠州古城有2300多年的記載歷史,由漢迄今歷為郡、州、府、縣治地。忠州人傑地靈,戰國時有“刎首留城”的
巴曼子將軍、漢末有蜀漢壯烈將軍
嚴顏、明末巾幗英雄
秦良玉等,均是著名的忠臣良將,使忠州人的“忠”字享譽華廈;唐代詩人
白居易曾為官忠州,留下不少佳話。忠州鎮建鎮始於清朝嘉慶年間,時名臨江鎮,迄今200多年歷史,後又叫過“城廂”、“精忠鎮”、“城關鎮”等名,1981年更名忠州鎮。
歷為郡、州、縣冶地,1911年置城廂,1930年改城鄉,1940年設鎮,1950年改城關鎮,1981年更名忠州鎮。1997年,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7.2萬,轄鄭公、紅星、北門、芝麻、雙溪、長河、護國、龍門、松柏、古井、馬家、漕溪、九蟒、桐梁14個行政村和嚴顏路、東坡路、州屏路、北門路、十字街、臨江路、老大橋、西山路8個居委會。
2006年區劃調整後,忠州鎮管轄原忠州鎮及甘井鎮的皇華、獨珠、復旦、石馬、麟鳳、南溪、磨盤、佑溪、燈樹、順溪等8個村和2個社區以及巴營鄉的梅壩、馬嶺2個村所轄行政區域,轄16個村、14個社區,面積13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原忠州鎮嚴顏路社區。甘井鎮的巴蕉、甘田2個村劃歸
黃金鎮管轄。
基礎建設
忠州鎮社會事業功能齊全。境內有中國小校24所。在校
學生1444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7%。各學校在夯實教學基礎,改善教學條件方面超前發展。學校教學儀器配備較為齊全,教學設施完好,
圖書數量逐年增多。實驗開出率達100%,忠州鎮被評為“重慶市電化教育綜合實驗鎮”。境內有縣、鎮醫療機構5個,鎮、村、社區兩級衛生保健網路完善。
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城鎮居民電話普及率達92%,農村電話普及率達60%,農民飲上自來水。
忠州鎮社區管理不斷加強。藉助移民遷建和“星光計畫”,各社區加強陣地建設,
社區工作和社區服務條件有明顯改善。鎮政府單設城管辦公室,專門負責
城市管理和社區建設工作。社區居委“三職”幹部基本配齊配強,其工資納入財政安排,並進行社會保險,
福利得到改善。各社區建立了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制度和黨員代表會議制度。社區議事、決事進入規範化軌道。社區文明、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服務不斷深化和加強。社區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市“三無居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
忠州鎮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縣城迅速擴容,建築劇增,風貌日新,一座山水
園林、橋島特色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全鎮各村的“村街”建設發展較快,新建香山、長河和鄭公居委等6個居民點,農村建房注重景觀設計。具有
民俗特色的西山小區開發拉開序幕,開發勢頭良好。
忠州鎮有
酒店、
賓館80多家,其中三峽風大酒店、大帝花園忠州酒店和
香山賓館等星級酒店享譽華夏。金融保險業健康發展,中行、工商行、農行、建行、
信用社等5家銀行和人壽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都有分支機構設駐忠州。重百商場、新大興超市、巨龍超市等外來商業入住忠縣,以及本地商家星羅棋布,生意活躍。
忠州鎮多年保持忠縣經濟發展“五強”鄉鎮之首,是重慶市級文明鎮,鎮黨委是重慶市級“六好鄉鎮黨委”。忠州鎮人“守法、
誠信、進取、開明”。
旅遊景點
丁房雙闕
在忠縣東門外巴王廟前,為
東漢後期所建,距今已有1800餘年,是中國現存漢闕之最。丁房雙闕系廟祠闕,高約7米,二闕分立東西,相距2米。所建闕上有重檐屋頂,兩層之間以雙層石塊堆砌,四周皆有浮雕。闕身雕滿奇禽異獸、人物故事及祥雲圖案紋飾,圖案對稱,但內容各異。在宮殿式屋頂上,也雕有生動的圖案,左闕脊頂上還塑有一大圓球古剎。
白公祠
忠縣白公祠位於忠縣城西長江北岸,系明崇禎三年為紀念唐代大詩人
白居易曾任忠州刺史而建的祠廟。白公祠現占地24畝,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內辟有白居易生平展室,歷史文物陳列館、雕塑館、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徑等參觀景點。白公祠是與洛陽香山“唐少傅白公墓祠”齊名的全國僅有的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是重慶市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正在擴建開發的白公祠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占地3500畝,擬於5年內建成集文物博覽、影視表演、民俗文化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景區。
附:甘井鎮簡介
甘井鎮位於忠縣東部,長江北岸,距縣城9千米。省道忠(縣)墊(江)路、萬忠路過境。境內有縣羊子岩水電站。無名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井口、甘中壩子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宋代鹹淳府皇華城保存完整。 清末民初置甘鄉,1921年更名甘井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84.9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石馬、鐵豐、麟鳳、塹口、芭蕉、三撫、灶北、南北、佑溪、荷花、高安、甘田、獨珠、寶石、蘇家、郭家、順溪、皇華、大面、燈樹、中峰、復旦、磨盤、高田、天山25個行政村。2006年併入忠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