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丁應泰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武昌府江夏
- 出生日期:1553年
人物生平
人際關係
- 曾祖:丁隆(官至指揮)
- 祖父:丁鉞(官至署都指揮)
- 父親:丁奎(官至指揮)
- 母親:劉氏(封恭人)
- 哥哥:丁應昌、丁應祥
- 弟弟:丁應亨、丁應召、丁應聘、丁應鳴
- 妻子:羅氏
丁應泰(1553年—?),字元父,號衡岳,明朝官員,湖廣武昌府江夏縣人,隸武昌左衛官籍。萬曆韓戰時期,軍門贊畫主事丁應泰彈劾朝鮮“招倭復地、交通倭賊”,“輕藐中國、移禍天朝”,“結黨群奸,朋欺天子”。但被明神宗勒令回...
第六章 丁應泰彈劾事件與明清史籍之建構 一 島山之戰與楊鎬被彈劾 二 李昖被彈劾與朝鮮辯誣 三 丁應泰彈劾事件之影響 四 《明神宗實錄》等明清史籍對此事件的建構 第七章 提督董一元與泗川之役 一 泗川之役之背景與中日雙方兵力之分析 二 有關泗川之役幾種說法異同之考釋 三 泗川之役明陣火藥爆炸與士卒傷亡...
楊鎬(1548年/1555年-1629年),字京甫,號風筠,河南商丘人,明朝末年大臣。楊鎬於萬曆八年(1580年)中進士,授南昌知縣。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楊鎬被任命為右僉都御史,奉命經理援朝軍務,負責抵禦日本、救援朝鮮。二十六年正月,明軍在蔚山大敗,楊鎬被丁應泰彈劾隱瞞敗訊不報,謊報軍功,遂遭罷職,以萬世德...
楊汝南、丁應泰贊畫軍前。五月,邢玠至遼,遂決意用兵。麻貴望鴨綠東發,所統兵僅萬七千人,請濟師。玠以朝鮮兵惟閒水戰,乃疏請募兵川、浙,並調薊、遼、宣、大、山,陝兵及福建、吳淞水兵,劉綎督川、漢兵六千七百聽剿。貴密報候宣、大兵到,乘倭未備,竟掩釜山,則行長擒,清正走。玠以為奇計,乃檄...
1.解祥偉:《變禮:丁應泰彈劾朝鮮事件與1609年朝鮮對明朝賜祭之因應》,《域外漢籍研究集刊》(C集刊),2018年第1輯,總第十七輯。2.解祥偉:《萬曆援朝戰爭初期祖承訓平壤之戰考述》,《暨南史學》(C集刊),2018年第2輯,總第十六輯。3.解祥偉:《萬曆援朝戰爭初期朝鮮國王內附問題考議》,《史學集刊...
已而贊畫主事丁應泰劾楊鎬喪師,言位與鎬密書往來,朋黨欺罔,鎬拔擢由賄位得之。帝怒,下廷議。位惶恐奏辨,帝猶慰留。給事中趙完璧、徐觀瀾復交章論。位窘,亟奏:“群言交攻,孤忠可憫。臣心無纖毫愧,惟上矜察。”帝怒曰:“鎬由卿密揭屢薦,故奪哀授任。今乃朋欺隱慝,辱國損威,猶雲無愧。...
二十年,大計外吏,給事中李春開、王遵訓、何偉、丁應泰,御史劉汝康皆先為外吏,有物議,悉論黜之。又舉許孚遠、顧憲成等二十二人,時論翕然稱焉。頃之,以推用饒伸、萬國欽懺旨,文選郎王教以下盡逐。光祖謂事由己,引罪乞休,為郎官祈宥,不許。及會推閣臣,廷臣循故事,首光祖名。詔報曰:“卿前請...
地5由甲。這些田土,就其來源言之,均為私田。或是自家田地捐贈的,或是出資買產捐贈的。一經捐贈,田地就歸於學校所有,成為學校之“公產”。故休寧縣令丁應泰在《學田記》中說:“是田也凡幾區,共若干畝;地兒區,共若干畝,詳悉具碑陰。乃記其大略若此,且與諸博士二三弟子守之,而告夫後余令者。”
6、“明晚期中國和朝鮮的相互認識——以丁應泰和李廷龜的辯論為中心”,北京大學《韓國學論文集》第十九輯(2011.04)。7、“朝鮮使臣眼中的明末山東社會風俗”,《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6輯(2015.08)。8、“韓國的地方選舉和政黨參與”,《當代韓國》2010年第2期。9、“20世紀80年代前期中韓人文交流及其意義...
明晚期中國和朝鮮的相互認識——以丁應泰和李廷龜的辯論為中心 試論朝鮮王朝後期《大明律》之地位 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稱帝史事考 大院君的國家經營:關於鎖國政策之理念與歷史的再探討 康梁對“日韓合併”的評析 對韓國學術界關於朴正熙歷史評價的再審視 “韓國魂”:民族精神的話語言說與歷史建構(1900—1940)中韓...
——以丁應泰和李廷龜的辯論為中心 試論朝鮮王朝後期《大明律》之地位 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稱帝史事考 大院君的國家經營:關於鎖國政策之理念與歷史的再探討 康梁對“日韓合併”的評析 對韓國學術界關於朴正熙歷史評價的再審視 “韓國魂”:民族精神的話語言說與歷史建構(1900--1940)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構建及其...
第一節 “關白先鋒”丁應泰 / 280 第二節 議和與逃亡 / 283 第三節 露梁大捷 / 289 第四節 殲盪窮寇 / 295 第五節 重享和平 / 297 結束語 / 303 附 錄 / 307 附錄一 萬曆韓戰大事記 / 308 附錄二 第一次侵朝戰爭日軍戰鬥序列(公元1592年) / 319 附錄三 第二次侵朝戰爭日軍戰鬥序列(...
二、朝鮮國王也控告丁應泰 三、論功行賞 四、凱旋 五、捷報昭告天下 六、東征善後事宜 第十章壬辰倭亂之初 一、日軍入朝 二、明軍出師不利,沈惟敬入朝斡旋 三、平壤之戰 四、碧蹄館明軍敗績,沈惟敬穿梭議和 五、漫長的議和之路 第十一章壬辰倭亂中的朝鮮 一、朝鮮淪陷 二、李舜臣及閒山大捷 三、晉州城...
白榆集 《白榆集》,詩文別集。明屠隆著。內容簡介 二十八 卷。卷首有萬曆二十八年(1600)程涓序、丁 應泰序。卷一至卷八為詩,卷九至卷二八為 文。其詩文受到七子影響,又有效法公安派 傾向。現存版本 有萬曆間刻本。
此碑上書寫:古孤竹國,兩邊有“前刑科給事中”、及“江夏丁應泰立”落款處有“儒學門生 應晨 學民”、農官安世光 合立”等字樣。孤竹國:據《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記載:“秦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稱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