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而三嘆

一食而三嘆

典故:魏獻子在諸侯中間是以不受賄賂聞名的,但在對待梗陽人訴訟時,一念之差將收受賄賂。他的兩個下屬巧妙的以“一時之閒而三嘆”的辦法,勸諫他不要貪心。魏獻子終於虛心接受,知錯即改,拒絕了梗陽人的賄賂。作者運用借題發揮的寫法,生動而委婉;敘述層次清晰:商量進諫、巧妙納諫、虛心納諫,結構完整又合乎情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食而三嘆
  • 性質:典故
  • 人物魏獻子
  • 典故來源魏獻子的門客勸誡他不要收受賄賂
  • 時代:春秋
原文,譯文,註解,

原文

梗陽①人有獄,將不勝,請納賂於魏獻子②, 獻子將許之。閻沒謂叔寬③曰:“ 與子諫乎!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今以梗陽之賄殃④之,不可。”
二人朝而不退。獻子將食,問誰於庭,曰:“閻明、叔褒在。”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嘆。既飽,獻子問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憂。吾子一食之閒⑤而三嘆,何也?”同辭對曰:“吾小人也,貪。饋⑥之始至,懼其不足,故嘆。中食而自咎也。曰:豈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嘆。主之既已食,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饜⑦而已,是以三嘆。”獻子曰:“善。”乃辭梗陽人。

譯文

有個梗陽人與別人打官司,眼看就要敗訟,於是就向魏獻子納賄托情,魏獻子打算答應下來。他的下屬閻明對叔襃說:“我與你一同去勸諫吧!我們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賄賂聞名於諸侯,因為梗陽人行賄而損害了名聲,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兩人朝見魏獻子之後,留在那裡不走。魏獻子將要吃飯了,問誰還在庭院裡,侍從回答說:“閻明、叔褒在。”魏獻子叫他倆進來,讓他們陪自己一起用膳。兩人在吃飯之間,先後嘆息了三次。吃完後,魏獻子問起這件事,說:“人們常說:‘只有吃東西可以忘記憂愁。’你們在吃一頓飯的時間裡嘆息了三次,是什麼原因呢?”兩人異口同聲地答道:“我們都是小人,貪心不足。食物剛送上來的時候,擔心不夠吃,因此嘆息。吃到一半,不禁私下責備自己:主人賜給我們食物,哪有不夠吃的道理呢?因此再次嘆息。等到您吃完了,我們想到,但願我們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樣,只要吃飽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嘆息。”魏獻子說:“講得好。”於是拒絕了梗陽人的賄賂。

註解

①梗樣:古地名,今山西清源縣。
②魏獻子:名舒,晉國正卿,晉頃公時執政。
③閻沒:名明,晉國大夫。叔寬,名褒,晉國大夫。
④殃:禍害,這裡是“是受禍害”的意思。
⑤閒:同“間”。
⑥饋(kuì):贈送。這裡指送上的食物。
⑦屬饜:剛吃飽。饜,吃飽,滿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