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一條道路上只設一條公交線路,公交公司根據客流量和尖峰時段調節發車密度;乘客一旦需要拐彎或去另外的路段,就可以在相應的交叉路口換乘其他公交線路。李剛進一步解釋說,一路一線制最大的好處就是交通會很順暢。“一條路上只有一路公車,再配上公交專用道,只要發車密度適當,既能保證乘客有座位,又能保證道路不擁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路一線制
- 外文名:One Line Grid Network
- 屬於:捷運由專道行駛
- 包括:捷運行駛於陸下,沒有面其他交通
- 含義:“一路一線制”是“陸上捷運”
簡介,優點,由來,
簡介
“一路一線制”是“陸上捷運”
“陸上捷運”和捷運的模式是相似的:
1, 捷運由專道行駛。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公交專用道就是陸上捷運道。
2, 捷運行駛於陸下,沒有面其他交通的干擾。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會受到其他交通的干擾。但是由於能有效實行公交專用道,其主要干擾來自紅綠燈。而“一路一線制”要求車站靠近路路交叉處以方便乘客換乘,因此實際上公交紅綠燈的停靠與到站停靠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了。所以路面紅綠燈對“陸上捷運”的干擾比對目前情況下公交停靠在路段中間的干擾要小。
3, 捷運的停靠頻率一般為每行駛1分鐘左右停靠一站。在此舉例橫貫長安街的捷運北京一號線,從八寶山到四惠東,捷運直達共19站。八寶山 - 玉泉路 - 五棵松 - 萬壽路 - 公主墳 - 軍事博物館 - 木樨地 - 南禮士路 - 復興門 - 西單 - 天安門西 - 天安門東 - 王府井 - 東單 - 建國門 - 永安里 - 國貿 - 大望路 - 四惠 - 四惠東。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同樣橫穿長安街從八寶山到四惠東,需要停靠的公交路路交叉路口有:八寶山、玉泉路、五棵松路-豐臺路、萬壽路、西環中路、北蜂窩路、三里河東路-白雲路、西直門大街、西單北大街、府右街-新華街、北河沿大街、東四大街、朝陽門大街、東大橋路、東三環路、西大望路、四環路、四惠東,一共18站。其中南禮士路-西便門大街緊靠三里河東路-白雲路和西直門大街之間,不需要單獨停靠,乘客即可方便轉車。其他以此類推,包括永定路、翠微路、羊坊路、三里河路、太平橋大街、王府井大街、日壇路、針織路。根據實際情況,總的公交站數在18-20站之間,和捷運停靠站數不會有很大差異。
優點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沒有這個問題。一輛公車壞了,線路還是照樣運行。
2、捷運的乘客無法享受陸上美景。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乘客除了享受陸上美景外,接受的空氣也比捷運里的新鮮。
3、捷運工程量巨大,成本高昂。除了運行隧道以外(地下運行隧道不是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深淺錯落,所以有的捷運要深達地下幾十米),還有龐大的地下車站、地下中專通道、電動扶梯、電動通道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維護和翻新費用也很高昂。
4. 如果全城都採用一路一線,任何出行換乘次數不會超過2次。
5. 一路一線頻率更高
陸上公交採用“一路一線制”的捷運模式,依靠現有資源、實現成本低,即便新建相應的輔助設施,其成本較捷運而言也可以忽略不計。
由來
城市交通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陸上公交的發展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建立公交初期“先設定某起點和某終點,然後儘量實用地設定它經過市區的線路”的這種現行的“起終布線制”的思維方式是很正常的。隨著城市人口和規模逐漸膨脹,公交增加到一定程度,但仍不能滿足需求;而鐵路在交通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人們於是將其引入到城市運輸中,由最早的鐵軌電車到後來的地下捷運。地下捷運至今有一百年的歷史,在今天的很多發達城市,通過百年興建,它已經成為城市的主要公共運輸系統。地下是不能一路多線、路路交叉的(因為其結構之複雜、造價之高是可以想像的),當然要一條捷運線路一個隧道才更容易實施。到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是捷運造就了“一路一線制”的既成模式,而不是“一路一線制”的思路催生出捷運。
到了今天,我們充分利用一下由捷運造就出的“一路一線制”這種思維方式,將它利用到陸上公交中來,應該來說是成功地利用了人類的實踐成果。將“陸上捷運”客觀論證、科學實施,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