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甲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莞城街道博廈社區
- 地理位置:莞城街道西北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450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著名景點:張公祠、觀音宮廟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人口
經濟
社會事業
- 教育事業
- 文體事業
-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傳統民居
本地方言
風景名勝
- 張公祠
- 觀音宮廟
一甲村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付壠鄉,這裡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環繞全村,一幢幢農家別墅掩映在綠樹叢中,村中心的大水塘環繞著潔白的護欄,水中央修建了休閒亭,格局酷似九江城中的煙水亭。戲樓和村民活動室連為一體,寬大的村落廣場可舉辦...
一甲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位於南頭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0.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龍屋村。關口村、九街村。始建於清代。據村里老人說,一甲村的立村始祖為池戴,後有黃姓、陳姓遷此定居,池姓至他處。1959年因建西麗水庫,從篁里村遷來20多戶梁姓和林姓人家。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在原地重建。歷史...
一甲村為東莞市莞城街道博廈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博廈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6006。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一甲村,位於莞城街道西北,距莞城街道辦事處約2.5千米,毗鄰高橋村、橫學村、滑石街村。人口 一甲村世居村民有張、黃、陳等姓。2015年末,一甲村戶籍人口450人,其中男203人,女247人;80歲以上...
興安縣溶江鎮一甲村委會轄區有13個自然村,15個生產隊,1200戶人口,總人口達4400人。主導產業以葡萄、沙樹、水稻為主,並建有大型桂花樹果園場、養雞、養豬場。沿革 據考古發掘秦漢時期即有軍民在此築城。唐光化年間(898-901)逐漸成為村莊。清為西鄉西十二都二總。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一甲村,屬溶江鎮。19...
一甲村,屬於雲南省官渡區大板橋街道下轄村。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 國土面積0.71平方公里,海拔1959.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84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71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3戶,有鄉村人口1359人,...
一甲村小組,屬於。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 國土面積0.71平方公里,海拔1959.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84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71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3戶,有鄉村人口1359人,其中農業人口1172人,勞動力...
溶江鎮一甲村委志新時代講習所願服務隊 溶江鎮一甲村委志新時代講習所願服務隊是由溶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服務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9年8月28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900人,正式成員有901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易建庚,聯絡團體是溶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服務隊。
廖家村,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下轄 村。在鎮境東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約2千米。東接高尚鎮濟中村並隔摩天嶺林場與興安鎮源江村、粉洞村相望,南連靈川縣靈田鎮正義村,西鄰千家村和靈川縣三街鎮千秋村,北靠溶江社區、一甲村。沿革 1949 年為廖家、沿嚴、大塔3村,屬靈川縣城鄉區。1951年...
一甲塬邊 一甲塬邊是陝西省的地名,清代建村以來,命名為一甲原邊。地名含義 因位於一甲村北的蟠龍原邊,“甲”為當時戶口編制制度,故名。歷史沿革 清代為一甲原邊,1984年為龍豐生產大隊一生產隊,現已廢棄 。
車田村,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 下轄村。在鎮境東部。駐地在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6.3千米處。東接嚴關鎮塘堡村、靈壇村,南連一甲村,西鄰蓮塘村、半圩村,北靠龍源村、茶源村。沿革 清屬西鄉西十二都二總十甲。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溶江鎮。1952年設大園鄉,屬興安縣第七區。1958 年分為...
付壠鄉一甲國小 付壠鄉一甲國小,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付壠鄉”,指湖口縣付壠鄉;“一甲”,指付壠鄉一甲村;“國小”,初等基礎教育學校;地名含義為服務於付壠鄉一甲村的國小。歷史沿革 一甲國小成立於1963年,2009年因生源不足,撤銷一甲國小。
千家村是興安縣溶江鎮下轄村。在鎮境西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西1.3千米。東接一甲村、廖家村、溶江社區,南連靈川縣三街鎮溶流村,西鄰靈川縣三街鎮溶江村,北靠五甲村並隔路蓬江林場和坪寨村、富江村相望。沿革 清屬西鄉西十二都二總十甲。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千家、百家2村,屬溶江鎮。1952年設千家鄉...
源江村,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興安鎮 下轄村。在鎮境南部。駐地在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11.4千米處。東接石坑村,南連崔家鄉三義村和高尚鎮東源村、濟中村,西隔摩天嶺林場與溶江鎮一甲村、廖家村相望,北靠粉洞村並隔小頭嶺林場與董田村相望。沿革 清朝時分別稱為柘山村、嚴崗村。民國二十五年(1936)...
截至2019年末,溶江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溶江社區、一甲村、廖家村、蓮塘村、車田村、千家村、五甲村、半圩村、富江村、司門村、龍源村、茶源村、中洞村、永安村、新文村、佑安村、塔邊村、坪寨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溶江鎮位於興安縣西南部,地處北緯25°28′48″—25°50′42″,東經110°14...
滑石街村,位於莞城街道西北,距莞城街道辦事處1.8千米。該村坐落於平原地帶,毗鄰高橋村、橫塑村、一甲村。人口 滑石街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張姓。2015年末,滑石街村戶籍人口328人,其中男143人,女185人;80歲以上23人,最年長者91歲(男)。外來暫住人口182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4人、澳門同胞1人。經濟 ...
龍屋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位於南頭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0.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田夏村、常興村、關口村、一甲村。始建於南宋。龍姓先祖見此地靠海,山清水秀,遂定居於此。後代繁衍生息,人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村落,故得名龍屋村。20世紀90年代村民在老村北建設龍屋新村,2013年開始舊改拆遷。歷史...
橫壆村,隸屬廣東省東莞市莞城街道博廈社區,位於莞城街道西,距莞城街道辦事處1千米。該村坐落於平原地帶,毗鄰高橋村、一甲村。2015年末,橫壆村戶籍人口461人。橫壆村始建年代不詳,民國時期,橫壆村屬東莞縣城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莞城鎮。1958年,屬莞城人民公社博羅營。2003年,屬莞城街道博廈社區。
清康熙年間,因緊靠新安縣城,大新片區很快形成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並目產生了一條新的商業街一-大新街。民國初期,大新街店鋪林立,繁華熱鬧,成為當地富人聚居之所。1951年,寶安縣撤大鄉設小鄉,沿用“大新”二字,在大興地域設定大新鄉;1956年撤掉大新鄉成立大新村,管轄界邊村、衝下村、關口村、一甲村的...
位於臨川區紅橋鎮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故名“白滸窯”。燒造年代為南朝至宋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史中的重要鏈環之一。 1950至1960年,白滸窯在江西省博物館文物調查工作中被發現。經過實地調查,白滸窯遺址綿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與二甲村。整個窯址除有幾座遭到破壞外,仍有七座較為完整。...
靈壇村,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嚴關鎮下轄行政村。在鎮境西南部。駐地在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3.6千米處。東接同志村,南隔摩天嶺林場與興安鎮源江村相望,西鄰溶江鎮一甲村、車田村,北幕塘堡村、杉樹村。面積20.62平方千米。轄14自然村。村委會駐雷家。有4252人,漢族聚居。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五年(1936)...
白滸古瓷窯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紅橋鎮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故名“白滸窯”。燒造年代為南朝至宋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史中的重要鏈環之一。歷史背景 1950和1960年,白滸窯在江西省博物館文物調查工作中被發現。經過實地調查,白滸窯遺址綿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與二甲村。整個窯址除有幾座遭到...
蓮塘村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在鎮境中部。駐地在鎮人民政府駐地北31 千米處。東、南接一甲村,西鄰五甲村,北靠半圩村、車田村。境內有漢至宋代的石馬坪古墓群,於1963年被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沿革 1952年屬興安縣第七區大園鄉轄地。1958年析置先鋒、紅旗2大隊,屬東風公社。1959年...
吾邦從明朝稱安溪縣龍興里五邦保,清朝時稱吾邦保,民國稱安溪興一里吾邦保,1940年稱龍居鄉吾邦為一甲,1951稱蓬萊區龍居鄉吾邦一選區,1956年屬安溪第十區白溪鄉吾邦初高級社,1958年屬蓬萊人民公社。1961年屬安溪蓬萊區龍泉人民公社,1984年屬蓬萊鎮吾邦村民委員會延續至今。【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吾邦坐落在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