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公炮炙論
- 作者:雷斆
- 出版時間:1985年6月
- 出版社:江蘇科技出版社
- 頁數:107 頁
- 類別:中醫學著作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統一書號: 14196-183
- 叢書系列:中醫古籍小叢書
④《綱目》:“木瓜酸香而性脆,木桃酢澀而多渣,故謂之樝。《雷公炮炙論》和圓子即此也。”“樝子乃木瓜之酢澀者,小於木瓜,色微黃,蒂核皆粗,核中之子...
又名草金鈴(《雷公炮炙論》)、金鈴(《本草圖經》),黑牽牛、白牽牛(《仁齋直指方》),有瀉水利尿,逐痰殺蟲的功效。中文學名 牽牛子 拉丁學名 Pharbitis ...
1980年,整理出《山海經植物藥考釋》,1981年,整理出《日華子本草》,1982年,整理出《藥性論》、《海藥本草》,1983年,整理出《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1983...
《雷公炮炙論》:"採得大戟於槐砧上細銼,與海芋葉拌蒸,從巳至申,去芋葉,曬乾用之。" 《綱目》:"凡採得大戟以漿水煮軟,去骨曬乾用。海芋葉麻而有毒,恐...
南北朝(公元五世紀)雷斆《雷公炮炙論》記載:“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後於屋下東角懸乾,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乾,碾細用之。”...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遠志,先須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悶。去心了,用熟甘草湯浸一宿,漉出,曝乾用之。 ②《得配本草》:(遠志)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
1、《雷公炮炙論》:貝母有獨顆團不作兩片無皺者,號曰丹龍精,不入用。若誤服,令人筋脈永不收。用黃精、小藍汁合服立愈。2、《唐本草》:貝母,葉似大蒜。...
1、《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2、《本草經疏》:大腸素有火熱及中暑熱泄暴注,腸風下血,胃火齒痛及濕熱積滯方盛,滯下初起,皆不宜服。 [2] 套用選...
《 [1] 雷公炮炙論》:皂莢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裏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用銅刀細切,於日中乾用。...
《雷公炮炙論》:凡用(五味子)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已至申,卻以漿浸一宿,焙乾用。臨床套用1.中醫臨床套用:中醫論證認為,五味子性酸溫無毒。對常見...
八、《馬王堆漢墓醫書》三則 譯文 閱讀實踐(8) 答案 九、醫案六則 譯文 閱讀實踐(9) 答案 十、《雷公炮炙論》六則 譯文 閱讀實踐(10) 答案 十一、《素問》注...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 Xiànɡ Dǎn 【來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化學成份】膽汁含膽酸...
⑶《藥性論》:甘,平。⑷《綱目》:甘鹹,寒。 [6] 歸經:入心包絡、肝經。 [6] ⑴《綱目》:入心包絡、肝經血分。⑵《雷公炮炙論》:入心、小腸二經...
鱔魚骨 圖冊5張 鱔魚出自《雷公炮炙論》。《本草拾遺》:鱔魚,夏月於淺水中作窟,如蛇,冬蟄夏出,宜食之。 《蜀本草》:《圖經》雲,鱔魚,似鰻鱺魚而細長,亦...
女菀【別名】白菀、織女菀(《吳普本草》),女宛(《本草經集注》)。女腸(《廣雅》),羊須草(《雷公炮炙論》),茆(《別錄》)。 ①《本經》:味辛,溫。 ...
【考證】:1.出自《雷公炮炙論》(《中藥大辭典》)、《名醫別錄》(《中華藥海》伏龍肝始載於《別錄》,列為下品。 2.《本草經集注》曰:"此灶中對釜月下黃...
①《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②《雷公炮炙論》:壯元氣,秘精。 ③《別錄》: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