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一般指本詞條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記載:苦縣城,縣西二十里。即楚之苦縣。漢因置縣,屬淮陽國。東漢屬陳國。晉仍曰苦縣,屬梁國。鹹康三年,改曰谷陽,屬陳郡。後魏仍曰谷陽縣,屬陳留郡。後齊省。隋開皇六年,復置谷陽,...
高安城 高安城,(羅山)縣西南二十里。《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記載:高齊置縣於此。隋初廢,尋改置羅山縣。又黽阝縣城,在縣西南黃峴關外,漢縣舊治也。後魏亦曰盟阝縣。盟阝,與鄳通。高齊時廢。
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鎮江府》。梁武帝有《登北固樓》詩。地理位置 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具體介紹 介紹一 南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3月,64歲高齡的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出任鎮江知府。(1203)主戰派首領...
老營堡 老營堡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堡。位於山西省偏關縣境內。據《讀史方輿紀要》載,“正統末置,弘治十五年(1502)、萬曆六年 (1578)增修,周四里有奇。簡介 ”老營堡,位於偏關城東40公里,關河北岸,建築規模為偏關縣境僅次於偏關...
《讀史方輿紀要》:南華今李二莊。即今菏澤市西北李莊集。據此,有李莊集向南32.6公里,在菏澤市西南王浩屯鎮皇甫莊村南。文台 《括地誌》載:文台在冤句西北六十五里(折合今60.651里,約30.3255公里)。《 太平寰宇記》載:文...
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顧祖禹分別撰寫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讀史方輿紀要》,論述了中國古代利用區域地理特點經營邊防、保衛疆土的歷史。到了近代,西方不少地理學家根據大量歷史資料和當時的政治狀況,進行理論探索。拉采爾1897年發表的...
《讀史方輿紀要| 卷八十六 江西四》:“崖山,上有琵琶、三老二峰,一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崖壁峻絕也。”崖山為全脈統稱,因其懸崖斗絕而得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得名,由於當地方言“大”字讀音為“太”,故也作太山;天門嶺,...
2.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142 3.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 ………146 4.近代地理學的萌芽 ………151 5.對地理古籍的整理 ………156 6.集總志大成——《大清一統志》 ………158 七 我國地理科學的創立…...
《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漢陰縣有戶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明末農民起義,清初吳三桂反清,陝南均是大戰場,人口銳減。《嘉慶漢陰縣誌》:明末漢陰縣城“破頹者僅存十餘間”,“土著無多,所存十之一...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二十七):“黃陂縣,本漢西陵縣地,三國時劉表為荊州刺使,以此地當江、漢之口,懼吳侵軼,建安中使黃祖於此築城鎮遏,因名黃城。周大象元年,改鎮為南司州,並置黃陂縣。”《讀史方輿紀要》(卷...
(見《隋書·地理志》、《太平寰宇記》、《讀史方輿紀要》)。陳朝(557—589年)時期,析原武陵郡所屬中上游地區的沅陵、辰陽、黔陽、遷陵、鐔成、酉陽、舞陽設定沅陵郡;而沅水下游地區的臨沅、沅南、漢壽、龍陽4縣為武陵郡,郡治...
黃初六年(225年),開通討虜渠,據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說,其故道在郾城縣東。廣槽渠系魏宣帝正始二年(241年)所開鑿,通過陳、蔡之間,故道在蒗盪渠的下游,《三國志 卷二十八》記載:“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
《輿地紀勝》卷23饒州載,“湖中有鄱陽山,故名鄱陽湖。其湖綿亘數百里,亦名彭蠡湖”。《讀史方輿紀要》亦稱鄱陽湖是“煬帝時,以鄱陽山所接,兼有鄱陽之稱”。以地為名的證據是:鄱陽縣古稱番邑,亦稱番陽縣,秦以前屬吳越楚皆...
《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嚴光﹞乃耕於 富春山 ,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唐李白 《古風》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嚴州府》:“ 富春山 ,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
《清史稿·地理志》:“山西大同府,領州二,縣七。”轄境多在桑乾河流域。大同在遼金元明清時為京師西北門戶,被倚為軍事重鎮,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按大同古雲中地,川原平衍,多大舉之寇……虜南犯應朔諸城必窺之地也...
黃初六年(225年),開通討虜渠,據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說,其故道在郾城縣東。廣槽渠系齊王正始二年(241年)所開鑿,通過陳、蔡之間,故道在蒗盪渠的下游。孫權在南方開鑿運河,西連淮水,東接雲陽,號破岡瀆,這條運河是...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藍田縣:秦嶺在縣東南,即南山別出之嶺。凡入商洛、漢中者,必越嶺而後達。顧眄(miàn):左顧右盼。還視為顧,邪視為眄。脰(dòu):頸項。47. 晦:陰晦。蒙瞀(mào):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瞀...
^ 明,唐寅,《觀鰲山》詩之四:壁際金錢銜鸑鷟,水中鐵網出珊瑚。鸑鷟崗 通許縣東南部的一個古地名。據《通許縣誌》記載:“鸑鷟崗在縣東南三十里”。另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鸑鷟崗縣東南四十里,相傳有鳳凰集落此崗...
五代後晉開運元年(944年),據《讀史方輿紀要》:“滑州河決,侵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環梁山而合於汶,與南旺、蜀山湖相連,瀰漫數百里。”著名的梁山泊就此形成。宋時稱為梁山泊,是因為梁山已成為湖中的孤山。北宋天禧...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孫策據有江東,分太末、諸暨部分境地立豐安縣,為浦江建縣之始。時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讀史方輿紀要》稱縣治在今治浦陽鎮之西南。歷三國、兩晉及南朝,豐安曾改屬東陽郡、金華郡。至隋開皇九年(589...
關於賀蘭山的地理位置,清初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賀蘭山有兩處:一在寧夏中部,一在河北磁縣。岳飛抗金活動範圍以南北官道為軸,以賀蘭山所在的磁州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黃河邊的廣袤地域,磁縣賀蘭山在岳飛...
一、《水經注》與“酈學”二、河渠水利志書 第四節 歷代遊記類地理名著 一、《大唐西域記》二、《徐霞客遊記》第五節 歷史經濟與軍事地理名著 一、《天下郡國利病書》二、《讀史方輿紀要》附錄一:參考習題 附錄二:參考書目 附錄...
清《讀史方輿紀要》載:“沓氏城,在衛(金州)東南”。據史載及遺址考證,沓氏城在今大李家街道大嶺城。三國魏景初三年(239年),因遼東城亂,“遼東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立新沓縣以居徙民”(新沓縣故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