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版本研究》是2018年1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記》版本研究
- 作者:王鍔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517 頁
- ISBN:9787101134209
- 定價:76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禮記〉版本研究》是2018年1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鍔。
《〈禮記〉版本研究》是2018年1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鍔。內容簡介《禮記》作為一部重要的儒家經典著作,自成書以來,在中國經學、禮學和文獻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力。自唐開成石經以來至清代,經書版本流傳極...
《禮記》原本四十六篇,始於《曲禮》,終於《喪服四制》,但因《曲禮》《檀弓》《雜記》三篇內容過長,所以大多版本將其分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說。《禮記》按照所述內容可分為四類:⑴記禮節條文,補他書所不備,如《曲禮...
《版本目錄學研究:第十二輯》是2020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目錄、版本、校勘等中國傳統學問的論文集。所編選的文章多從傳世文獻和考古發現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據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問題,考訂史實,證明...
前人據唐孔穎達《禮記正義序》引鄭玄《六藝論》“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則《大戴禮》是也”之語。成書於西漢末,作者為禮學家戴德(世稱大戴)。 現代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推翻傳統之說,論定成書時間應在東漢中期。它很可能是當時大戴...
《禮記正義》是儒家十三經之一,是學習、研究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漢代有鄭玄作注,唐代有孔穎達為之正義,都是古人對《禮記》的注釋,是今人閱讀研究《禮記》的重要版本。《禮記正義》今存全者僅一部,有宋元補版。內容簡介 《...
《禮記:漫畫版》是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禮記》主要記載和論述了先秦的禮制、禮儀的內容及產生與變遷,記錄孔子和弟子及他人的問答,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論述如何以禮正確處理各種人倫關係等。這部儒家經典著作涵蓋...
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禮記》全書用...
禮記·射義,出自《禮記》射義的內容。射禮有四種:一是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二是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三是燕射,是平時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四是鄉射,是地方官為薦賢舉...
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
《禮記注釋》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禮記》...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根據鄭玄的話,認為“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禮運》實際上...
《國學基本叢書》是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多人。內容簡介 國學基本叢書是“國學基本叢書”中的《禮記》分冊,《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後學者所記,內容講述哲理及禮儀法度及孔子首創的禮學思想,本書除收入了《禮記》的全文外,還附有...
明、清沿襲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書》。《四書》不僅是儒學經典,還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在近代,《四書》還被編入國小、中學教科書。《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
三禮,一指祭祀天、地、宗廟之禮;二指《儀禮》《周禮》《禮記》儒家經典。古代中國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是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三禮者,《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昔人謂《周禮》...
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又稱四子書,為歷代儒學子首要研習之書。南宋朱熹取《禮記》之大學、中庸篇,分章注釋,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四書及其注釋包涵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長達一千八百年之...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教育論文,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獻。一般認為是中國戰國晚期思孟學派的作品,據郭沫若考證,作者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文章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
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禮記》全書用...
今古學派是研究經傳的兩大學派,亦稱今文家和古文家。西漢經學,初無古文與今文之別。後魯恭王壞孔子宅,於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皆以古籀文書寫,故稱古文。又河間獻王亦稱得古文經傳。其時...
西周音樂狀況研究,傳統上依託的主要傳世文獻是所謂“三禮”,即《周禮》《儀禮》和《禮記》,尤其是《周禮》,即《史記·周本紀》中記載的“《周官》”。但這些文獻的可靠性往往因為秦漢儒生的篡改甚至偽造而飽受質疑。與此相比,《尚書...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人稱之為“六經”。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記》: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
二戴之書,均非戴德、戴聖當年所傳之《禮》,也非各自所輯之《記》的原貌,彼此無相承關係。東漢後期,《小戴禮記》因鄭玄為之作注而地位陡增,由此擺脫了對《士禮》的附屬地位而獨立成書,以《禮記》之名行於世,且與《周禮》...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