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霍州志,清道光6年[1826]出版,分為卷25藝文,分上、中、下3子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直隸霍州志
- 責任者:崔允昭
- 出版時間:1826年
- 版本:刻本
直隸霍州志,清道光6年[1826]出版,分為卷25藝文,分上、中、下3子卷。
直隸霍州志,清道光6年[1826]出版,分為卷25藝文,分上、中、下3子卷。責任者崔允昭出版者出版時間清道光6年[1826]版本刻本分類號文種chi總冊數10冊描述卷25藝文,分上、中、下3子卷索取號地160.219 地...
續刻直隸霍州志 《續刻直隸霍州志》是一部圖書。出版者 版本 刻本 分類號 文種 chi 描述 卷下內有藝文 索取號 地160.219 地160.219139 139
李澗村位於下三教村東北約5公里處的丘陵地帶。據“直隸霍州志”載:此村處群山之間,有小溪,古時有一李姓人家,在此開荒居住。故得名李澗。因姓氏地物得名。以後又有郭姓、董姓遷來居住,遷入較晚的還有韓姓和師姓。現在李澗的居民韓、師二姓最多。明清時期,李澗就是一個小鎮,有一條通往沁源的必經李澗...
七里峪村位於李曹村東北22公里的霍山山谷中,距市區16公里,海拔2100米,是霍州、沁源、靈石、古縣的交界地和物資交流的集散地。明嘉靖三十七年版《直隸霍州志》記載,由於村址處於山谷中,並且距離東部的沁源縣第一川村七華里,故名七里峪。民國以前這一切里曾是一個驛站,沁源、安澤、古縣、霍州的過往客商均要在...
杜莊是山西省霍州市下轄村,杜莊位於下三教村南偏東3.5公里的緩坡高塬上。杜莊簡介 據“直隸霍州志”載:杜莊因姓氏得名。據村中碑文記載,該村始建於隋朝,距今已1400多年,起初以杜姓居民為主。宋代進入興盛時期,正和四年建起大、小金田寺兩座,以後又逐漸建起秦王廟、關帝廟、女媧廟、土地廟、山神廟、...
據“直隸霍州志”載:上三教村居民信仰儒、釋、道三教,村里設有三教廟堂,教堂附近有一坡,名南澗堡坡,為上下三教的分界,民眾慣稱教堂坡,該村位置於南澗堡坡上故名上三教,因位置和地物得名。有215戶,951口人,2001畝耕地。下三教村 下三教村位於霍州城東北12.5公里的丘陵塬地。該村居民信仰儒、...
為宣揚霍州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明代知州盪克寬將牌坊南面正上楣的“承流宣化”改為“古霍名郡”,左右兩側楣分別題“平理”“保厘”,這是對過去霍州衙署行政職能的高度概括。北面正上楣題“保障三城”,指清代直隸霍州管轄範圍。此牌坊解放初期被毀,1999年重建。譙樓 譙樓,位於牌坊北35米處,雄偉高大,宛若城門...
清康熙十二年(1673)版《霍州志》有蘋果的記載:“蘋果,色味俱佳,佛嗜之故一名佛唇”。康熙二十二年(1683)出巡山西途中,在霍州府接見學生蔡丹桂,命其講經,“賜白金五兩,金盤蘋果六枚”。《霍州直隸州志》道光五年種植部分也有蘋果的記載。建國後蘋果種植面積有了突破性進展,《霍州市農業自然資源》上記載...
楊立旭,號曉潭,道光二十九年(1839年)舉人。鹹豐四年(1854年)以辦理團練,修繕城壕,防禦最力舉升山西陽高知縣。廉潔自持,任內創建雲陽書院,光緒六年(1880年)在霍州知州任上主修《直隸霍州志》。光緒十六年楊立旭歸柳州,任柳江書院山長,時年已86歲,課士批改文字,均書蠅頭小楷。病故時開弔之日,廣西...
梁子節位於下三教村東北6公里的丘陵山地。據清道光年間《直隸霍州志》記載:梁子節古稱梁子級村,後因“級”“節”諧音,將村名訛傳為梁子節。因字音演變和地形而得名。共有118戶,507口人,929畝耕地。柏木川 屬梁子節的一個自然村,位於梁子節東部的丘陵山地。據乾隆四十六年碑文記載:五十年前,有一姓楊...
桃圪垯 屬趙壁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趙壁村東部。據《直隸霍州志》載,此村原有南桃圪垯、北桃圪垯之分,後合併稱桃圪垯。因地形得名。實例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當政時,周圍有一些人成天搖唇鼓舌,撥弄是非,因是蒙哥的親信,人們敢怒不敢言。一次,蒙哥召見趙壁,問:“天下怎么才能治理好呢?”趙壁回答說...
吉州志[康熙](善本)吉州志[雍正]吉州全志[光緒]吉州全志[民國]隰州志[康熙]永和縣誌[康熙]大寧縣誌[光緒]蒲縣誌[光緒]洪洞縣誌[雍正](善本)校補洪洞縣誌[同治]洪洞縣誌[光緒]趙城縣誌[乾隆]趙城縣誌[道光]霍州志[嘉靖](膠捲)霍州志[康熙](膠捲)直隸霍州志[道光]浮山縣誌[乾隆]浮山縣誌[民國]太平縣誌[萬曆]...
《靈石縣誌》(明·萬曆本)記曰:“孝文山,在石膏山東十餘里,相傳孝文帝寓此,故名。”說的就是漢文帝劉恆從代邸迎歸長安即皇帝位時,經過靈沁古道的事跡。在民間,還流傳著唐初劉武周、北魏孝文帝元宏、宋太祖趙匡胤等路經靈沁古道的種種說法。《直隸霍州志》(道光五年本)記曰:“魚兒川(今名魚兒泉)...
道光五年重修的《霍州直隸志》中載:“隋中郎將宋老生墓,州東二里許,今移城北。宋張商英詩碑亦存。”總結 故事本身自然是無稽之談,但它不僅說明了隋末唐初,霍州一帶民間已有麵塑這種相當熟練的工藝,不然,連栩栩如生的將軍頭怎能很快成塑;同時,也說明霍州民間麵塑不單是為了好看,還用麵塑這種藝術寄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