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過程,編纂背景,編纂過程,全面重修,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纂特色,八大特色,主要特點,版本信息,版本綜述,八卷本,縮印本,簡編本,原本三卷本,簡編三卷本,袖珍本,四卷本,普及本,榮譽獎項,社會評價,
成書過程
編纂背景
《漢語大字典》是1975年由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在廣州召開的全國詞典編寫出版規劃會議上提出,經
周恩來和
鄧小平同志批准組織編寫的。
編纂過程
1986年3月9日,《漢語大字典》由川、鄂兩省三百多位專家、學者歷經十年編纂完成,首版八卷本於1990年出齊。全書共8卷,收列單字約5.6萬個,總字數2030萬字,凡古今文獻、圖書資料中出現的漢字,幾乎都可以從中查出,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收集漢字單字最多、釋義最全的一部漢語字典,是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目的的大型漢語專用工具書。
1992年,
湖北辭書出版社和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漢語大字典》縮印本1冊,在印製工藝許可的範圍內,對個別字頭的明顯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並對原《筆畫檢字表》重新進行了編排。1995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漢語大字典》。3卷本《漢語大字典》除對原8卷本的附錄進行了適當的刪節外,並對個別字頭在形、音、義方面的訛誤再次做了必要的訂正。
第二版修訂工作於1999年正式啟動,並於2010年4月由
四川出版集團、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長江出版集團、
崇文書局共同出版。除了原編寫者和漢語大字典編纂處的專家合力打造外,還聘請了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許嘉璐、原國家語委副主任
曹先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江藍生、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
黃德寬等在內的數十位國內語言學界、辭書學界著名專家、學者傾情加盟,對修訂內容進行審定。《漢語大字典》出版的輝煌以及二版的與時俱進,書寫著盛世修典的歷史,也是中國文化事業繁榮與發展的見證。《漢語大字典》是規模最大、形音義最完備的大型
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的出版結束了新中國“大國家,小字典”的歷史,被譽為“共和國的《
康熙字典》”。
此書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經周恩來和鄧小平同志批准編寫,胡耀邦同志也作了專門批示,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王力等擔任學術顧問的真正的國家級工程,197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科研項目,1983年又被正式列為
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2018年1月15日,《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縮印本)新書發布在北京舉行。縮印本由原九卷變為上下兩卷,便於攜帶使用,並改正了原書中的上千處錯誤,內容更加完善。
全面重修
2023年3月10日,國家“十四五”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學術和文化工程《漢語大字典》修訂啟動暨高端學術諮詢會在成都召開。
內容說明
《漢語大字典》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注意吸收今人的研究成果。它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儘可能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在字形方面,在楷書的單字條目下,收錄了能夠反映形體演變關係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形體,並簡要說明其結構的演變。所收入的每一個形體都有可靠的實物或拓片為依據,不選用二手或三手材料。該字典以部首編排。在傳統的214個部首的基礎上,酌情刪並為200個部首。
新版《漢語大字典》現收楷書單字60370個,總字數超過1500萬,是《康熙字典》的4倍。新版修訂不僅對首版中注音、釋義、文例等方面存在的訛誤進行更正,還對缺漏意義、例句等進行必要的增補。與此同時,為適應現代閱讀方式,新版大字典增加了《難檢字表》和《音序檢字表》,並重新編制了《筆畫檢字表》。而修訂工作的最大亮點是高新技術的運用。新版大字典擁有專用的排版軟體和超全書使用電大字型檔,電腦雷射照排取代了原來的鉛排,其造字數量在漢字照排系統中也處於領先地位。
書籍目錄
第二版修訂說明
前言
凡例
正文
第一卷((一部至弋部)
第二卷((小部至無部)
第三卷((木部至水部)
第四卷((手部至毋部)
第五卷((示部至竹部)
第六卷((臼部至豕部)
第七卷((貝部至阜部)
第八卷((金部至龜部)
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表
國際音標表
簡化字總表
主要引用書目表
索引
筆畫檢字表
音序檢字表
後記
編纂特色
八大特色
1、收字宏:收字從原5.4萬餘增加到6萬餘。
2、字形規範:改原舊字形為新字形,字形規範統一。
3、注音精準:對原注音進行逐一審訂,音讀更加準確。
4、內容完善:增補音項和例句,解決了大量
音義未詳字缺音缺義的問題,內容更加完善。
5、釋義詳備:糾正了各類錯誤,充分吸收語言文字學最新成果,釋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6、查檢方便:將原補遺字編入正文,字頭檢索一次到位,重新編制《筆畫檢字表》,增加了《音序檢字表》,並編制全書字頭計算機檢索軟體,實現多途徑多方式檢索。
7、排版精善:改原鉛排為電腦雷射照排,字跡更加清晰、美觀。
8、裝幀美觀:國內著名裝幀藝術家整體設計,封面典雅美觀,內文考究精美。
主要特點
最大規模
《漢語大字典》的編纂工作,歷經十餘個春秋的風風雨雨,浸透了川、鄂兩省三百多名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辭書編寫隊伍之一。
最新楷模
此書的出版,成為中國文字史和字典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它堪與《
康熙字典》相媲美,與《
說文解字》相輝映,與《
中華大字典》共輝煌。成為新世紀字典的楷模,為同類辭書的佼佼者。
最佳範本
《漢語大字典》與《
新華字典》是中國建國後五十多年來出版部門編寫的兩本極具權威的字典,它與《新華字典》珠聯璧合,成為21世紀漢字的最佳範本。
最為方便
每字按部首編排,尊重了人們查字的習慣,並在每卷書脊上標明該卷所有的部首及其在正文中的起始頁碼,使檢索更方便,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
版本信息
版本綜述
《漢語大字典》版本達8種之多,但真正在內容上做改變和調整的只有三次,即簡編本、袖珍本和普及本,依照八卷本——簡編本——普及本這樣的順序逐步簡化,其他的版本都沒有內容上的改變。八卷本、縮印本、原本的三卷本及四卷本屬於同一系列,內容上完全一致,惟裝訂形式有所不同。簡編本及簡編的三卷本內容上完全相同,兩書在封面上主書名旁都醒目地標上了“簡編本”字樣。袖珍本與普及本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其他版本更是迥異,開本都變為32開,書名上也分別標明了“袖珍本”及“普及本”字樣。
八卷本
1975年,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在廣州召開全國詞典編寫出版規劃會議上提出編纂《漢語大字典》的計畫,經周恩來、鄧小平同志批准立項,確定由湖北、四川兩省出版部門組織有關專業工作者協作編寫。經川、鄂兩省編寫人員近十年的努力,由著名學者
徐中舒主編,於1984年編成初稿,並於1985年開始分卷定稿,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0年出齊八卷。每卷約200萬字,總計約1500萬字。
八卷本是最早問世的版本,是正本、母本,內容上最為完整、齊備。《漢語大字典》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儘可能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字音方面,對收錄的楷書單字儘可能地注出了現代讀音,並收列了中古的
反切,標註了上古的韻部。字義方面,不僅注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義,而且注意考釋常用字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還適當地收錄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釋義準確,義項齊備,例證豐富典範。全書收錄單字54678個,是當今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凡古今文獻資料中出現的漢字,都無一遺漏地被列為字頭。按習慣的部首編排法編排,在傳統的214個部首的基礎上,刪並為200個部首。正文7卷,每冊前有“總部首目錄”、“部首排檢法說明”、“新舊字形對照舉例”、各卷“部首目錄”和“檢字表”。第8卷是各種附錄、分卷部首表、全書筆畫檢字表和補遺。排版上採用繁簡體混排的方式,釋文和現代例證用
簡化字,其餘全部用繁體字。
縮印本
八卷本問世後,學術界反響強烈,好評如潮。然而分卷太多,部頭巨大,也造成實際使用上的困難,查檢不便,收藏、攜帶麻煩,且價格昂貴,一般讀者較難承受。鑒於此,1992年,湖北辭書出版社和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縮印本。縮印本採用照相技術製版,即按照原版照相縮小字號,製作時除對個別字頭的明顯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外,原文及附錄內容基本上一仍其舊,當然因為頁碼縮減,對附錄《筆畫檢字表》重新進行了編排。因此,縮印本在內容上與八卷本是一致的。通過這種外部形態的壓縮,縮印本全書160個印張,16開,單獨一冊,頗便查檢。
簡編本
八卷本尚未殺青時,字典的編纂者就已經考慮到一般讀者的需要,並確定了編寫簡編本的原則及具體實施計畫,於1988年下半年著手編纂,由
李格非教授擔任主編。簡編工作的原則是:簡縮篇幅,保持特色,訂正訛誤,突出實用。根據這一原則,編者以正編本為藍本,刪去了沒有典籍用例的字頭和義項,共收字頭約21000個左右;刪去了
字書、
韻書的說解,以及大部分註疏材料和考釋性文字,保留了有典籍用例的字頭和義項,保留了主要的古文字形體及其解說,保留了三段注音(
上古韻部、中古反切和現代音讀)。壓縮之後,全書篇幅約為500萬字,縮減了約四分之三的內容。
簡編本的壓縮幅度雖然大,卻很好地保持了原書的特色,其留存內容足以滿足一般文史工作者在閱讀研究古文獻時解決字詞障礙的需要。《漢語大字典》的最大特色是“古今兼收,源流並重”,注重梳理漢字形、音、義的發展線索。簡編工作非常注意對這一特色的繼承。在字頭確立上,只保留有文獻用例的字頭。如“一”部一畫,原本收有10個字頭,簡編本只保留了“二丁丄七”4個字頭,因為只有這4個字頭有文獻用例,其他6個只存於《說文》《
正字通》《廣韻》《
集韻》等古代的字書和韻書之中,並無文獻用例,對於一般讀者來說,沒有保留的必要。
字形方面,保留了部分能反映形體演變的古文字字形及說解,以“一”字為例,原本“一”字頭下收15個古文字字形,簡編本只保留了6個。從這裡可以看出兩書收古文字字形的原則是不同的:原本持保存文獻的態度,凡是有實物、可確考的字形一概收列;簡編本則本著能反映字形發展軌跡的原則,選擇最典型的字形。在字形說解上也壓縮了不少篇幅,原本在引用《說文》之後,接引了
段玉裁的注和
徐灝的箋,最後是編者按語,簡編本刪去了段注及徐箋。
字音方面是簡編本對原書繼承最多的地方,完全保留了原書的三段注音。
義項方面的壓縮也不太多,因為原書收列義項一般都是有文獻依據的,而有文獻依據正是簡編本進行簡編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一”字頭下,原本列20個義項,簡編本列19個義項,差別不大。
本著實用的原則,對附錄也做了精簡。原本共11個附錄,簡編本只保存了《歷代部分字書收字情況簡表》《
簡化字總表》《
漢語拼音方案》三個,刪去了不太實用的《上古字音表》《中古字音表》《漢語大字典主要引用書目表》等8個。
值得一提的是簡編本的《部首檢字表》,因為字頭大量減少,部首檢字表自然要全部重新編排。簡編本的《部首目錄》仍然為200個,然而每個部首右邊所標明的頁碼不是該部首在《部首檢字表》中的頁碼,而是該部首在正文中的頁碼,給讀者利用《檢字表》檢字帶來了困難。這不能不說是簡編本的一個小小失誤。
總的來說,簡編本是對原本的一次內容上的重大改造,使這部歷史上最大最全的字典卸下“最”的包袱,精簡篇幅,突出實用,使一般讀者夠用、實用。
簡編本於1996年出版,143個印張,16開,單獨一冊。
原本三卷本
1995年,三卷本《漢語大字典》出版。這個版本利用原版的版型製作,對原八卷本的附錄進行了適當刪節,並對個別字頭在形、音、義方面的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此外內容沒有任何變動。三卷本的目的和作用相當於
縮印本,意在通過壓縮版面,改變圖書的外觀形制,方便讀者使用。
簡編三卷本
除原本的三卷本外,簡編本也出版過三卷本。1996年出版的簡編本是單獨一冊,2000年4月,出版社對簡編本作了一次改裝,內容及版面完全不變,仍為16開,只是裝訂形式從一冊改為三冊。
袖珍本
袖珍本遵循了與簡編本不同的出版思路對正編本進行壓縮簡編。袖珍本立足於普及和實用,刪除字形及字源解說,刪除了上古音及中古音,只保留現代讀音;簡化了釋義及例證,一般一個義項只留一個較簡單明晰的例證,有的甚至沒有例證。所有釋文及例證全部用簡體字排版。經過這些改編,袖珍本字數壓縮為350萬。另一方面,袖珍本又保持《漢語大字典》“收字最全”這一特色,保留了大字典所有的字頭及義項,充分體現“字典存字釋字”的特點。袖珍本1999年出版,32開本,全一冊。
四卷本
2000年,出版社又出版了《漢語大字典》四卷本。四卷本像三卷本一樣,也是利用原八卷本的軟片重印,只是對少量的明顯錯誤做了挖改,其他內容照舊。四卷本裝幀精美,用紙考究,與字典內容相得益彰,使用和收藏價值俱佳。
普及本
簡編本及袖珍本的出版雖然使《漢語大字典》成功地做了“瘦身”,大大增強了實用性和利用率,但對於中等及中等以下文化程度的讀者來說仍然顯得深奧和專業。例如,簡編本中還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字字形,保留了每個字的上古音和中古音,保留了過多的生僻字及生僻義項,生僻例證更是比比皆是,每個義項的例證一定先列出最早的用例,正文繼承
許慎《
說文解字》“分別部居,不相雜廁”的傳統按部首排序,對於已經廣泛接受音序查檢法的現代讀者來說,也不夠快捷。而袖珍本保留所有字頭及義項的做法也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些問題影響了《漢語大字典》這一文化瑰寶在中等文化程度以下讀者群中的普及率。
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出版社於2003年又推出《漢語大字典》普及本。普及本的編寫思想是:簡縮篇幅,便於查閱,經濟實用,重在普及。
“普及本”將字頭精簡為2萬個左右,刪除了古文字形體、《說文》釋義、中古反切以及上古韻部等內容,對每一個字頭直接標以現代音讀。同時,刪除了只有音讀、釋義而沒有例證的義項,以及不太常見的義項。一個義項基本只保留一個例證,刪除其他例證。通過這四方面的處理,總字數約為160萬,只相當於簡編本的三分之一。
在排版上,普及本也做了兩項重大改變:正文排序由原來的部首排序法改為字頭拼音排序法,適合現代讀者的檢索習慣;改繁簡混排為簡體字排版。普及本為32開,精裝。
通過以上努力,普及本濃縮了《漢語大字典》的精華,使廣大讀者買得起,用得上,讓《漢語大字典》這隻“專家學者堂前燕”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榮譽獎項
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常備書目·西部地區版式設計一等獎。
被聯合國編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為當今世界漢語字典的“世界之最”。
社會評價
寧波師範學院教授薛恭穆:《漢語大字典》是部具有顯明而獨特的大型字典個性之字典。她收字起點高,範圍廣,收字多,楷書漢字單字收錄之多為當今漢語字典之最,真可謂是部典範性的字典,值得令人仿效。她與《漢語大詞典》一起,共同改革與統一部首的舉措,也給辭書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其不足之處,就是收字尚有脫漏,義項也有缺略,在書例上也還存有某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