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亮》是徐志摩的詩歌,收錄在《徐志摩經典》。《兩個月亮》和林徽因的詩歌《那一晚》的創作背景都與夜色相關,寫作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兩首詩歌常被讀者合理聯想,賞析研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兩個月亮
- 創作年代:1931年
- 作品出處:《徐志摩經典》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徐志摩
詩歌原文,詩歌賞析,詩人簡介,
詩歌原文
我望見有兩個月亮:
一般的樣,不同的相。
一個這時正在天上
披敝著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
滿地全是她的金銀。
她不忘故宮的琉璃,
三海間有她的清麗。
她跳出雲頭,跳上樹,
又躲進新綠的藤蘿。
她那樣玲瓏,那樣美,
水底的魚兒也得醉!
但她有一點子不好,
她老愛向瘦小里耗;
有時滿天只見星點,
沒了那迷人的圓臉,
雖則到時候照樣回來,
但這分相思有些難挨!
還有那個你看不見,
雖則不提有多么艷!
她也有她醉渦的笑,
還有轉動時的靈妙;
說慷慨她也從不讓人,
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園林!
可貴是她無邊的法力,
常把我靈波向高里提:
我最愛那銀濤的洶湧,
浪花里有音樂的銀鐘;
就那些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寶經過雕琢。
一輪完美的明月,
又況是永不殘缺!
只要我閉上這一雙眼,
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一般的樣,不同的相。
一個這時正在天上
披敝著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
滿地全是她的金銀。
她不忘故宮的琉璃,
三海間有她的清麗。
她跳出雲頭,跳上樹,
又躲進新綠的藤蘿。
她那樣玲瓏,那樣美,
水底的魚兒也得醉!
但她有一點子不好,
她老愛向瘦小里耗;
有時滿天只見星點,
沒了那迷人的圓臉,
雖則到時候照樣回來,
但這分相思有些難挨!
還有那個你看不見,
雖則不提有多么艷!
她也有她醉渦的笑,
還有轉動時的靈妙;
說慷慨她也從不讓人,
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園林!
可貴是她無邊的法力,
常把我靈波向高里提:
我最愛那銀濤的洶湧,
浪花里有音樂的銀鐘;
就那些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寶經過雕琢。
一輪完美的明月,
又況是永不殘缺!
只要我閉上這一雙眼,
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詩歌賞析
《兩個月亮》是一首以“自然”與“人”為歌詠對象的抒情詩,主題則是頌讚月亮的美以及表述月亮對詩歌主述人的真切意義。全詩以“我”與“她”的對偶性來展開詩意。起首第一段只有一個二行節,這個二行節開宗明義即已分判出兩個月亮,她們是大家見到的,所以說是“一般的樣”,但是,她們卻有不同的“相”,尤其是後者,更不是普通人所能分辨得出來,於是詩歌主述人便展開下面的表述。
詩的第二段講的是當前自然界的月亮,徐志摩寫這首詩時是在1931年4月2日,正好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圓月之夜,所以他就直接說“一個這時正在天上”,由於她光華四射,如同披上了一件五彩繽紛的雀毛衣裳;她慷慨地將她的光華像恩情一樣布施給大地,於是,大地便均享著她的金光銀光。她無所不在,故宮的琉璃瓦上、北海、中海、南海這三海都有她的清新麗影。雲頭上、樹上以及新綠的藤蘿背後都有她蹤影。玲瓏、美麗,連水裡的魚兒也為她痴迷。可惜的是,對詩歌主述人來說,她就有一點兒不好,那就是她常常失蹤,不見麗影!常常變得小小的,常常只看到星星的光輝而見不到她迷人的圓臉!雖然她到時候還是會回來,可是,詩歌主述人說,對她的思念卻真是一種煎熬!
詩的第三段講的是一個具體的人,而詩歌主述人稱之為“月亮”,這當然是一種比喻的手法。
詩的第三段講的是一個具體的人,而詩歌主述人稱之為“月亮”,這當然是一種比喻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