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詩

全宋詩

《全宋詩》是宋代的詩作。繼唐詩的高度繁榮之後,宋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有新的開拓和創造,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家作品,形成了許多流派,對元、明、清的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宋詩
  • 風格:流暢自然、或清新放逸
  • 特點:揭露社會黑暗和表現統治階級
  • 意義:對元的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冊數:72
演變,主要影響,流傳,分析系統,

演變

風格或流暢自然、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他們的作品由此確立了宋詩的基本特色,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隨後的發展方向。由於歐陽修等人的努力,宋代詩歌在神宗年間進入了第一個繁榮期。這期間,詩人輩出,流派紛呈,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受歐陽修影響,他們都較重視思想內容,並且不同程度地有著以文為詩或以議論為詩的習氣。王安石的詩內容充實,個性鮮明,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晚年講求詩律精嚴,開宋人師法杜甫風氣。蘇軾的詩則是才氣奔放,隨物賦形,風格多樣。而且其門下詩人如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等,也各具特色。宋詩發展至蘇軾,完成了自晚唐、西崑以來的一次詩風轉變,使宋詩於唐詩之外另闢天地。黃庭堅則在這新天地中對詩歌的表現形式、創作技巧進行了深入探索,在立意、句法、用韻、用典等方面自出機杼,開創了宋代影響最大、最深遠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
北宋滅亡後,面對國運的衰微和江西詩派在流行中所暴露出來的弊病,一些作家開始跳出江西派的藩籬,自立門戶,並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其中南宋四大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的出現,標誌著宋代詩歌進入了第二個繁榮時期。此期能別具一格的詩人尚有姜夔。南宋後期出現的四靈派、江湖派則徹底放棄自歐陽修、蘇軾、黃庭堅而來的傳統,轉學賈島姚合等人,內容上或寫山水田園,不談世事;或寫落拓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使詩風又為之一變。但這兩派的成就不高,宋詩在此期間趨向衰頹。直至南宋滅亡前後,文天祥汪元量謝翱等人沉鬱悲壯的愛國詩篇,才為宋詩增添了最後的光彩。
代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都有所開拓和發展。比之唐詩,宋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黑暗和表現統治階級內部爭鬥等方面都有所擴展。特別是在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激烈的背景下,詩歌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加熾熱、深沉。在藝術風格上,宋詩逐漸向思理、顯露、精細方面發展,有多議論、多以文為詩、以才學為詩等特點。一般說來,宋代詩人都很重視學習唐人,有的偏重模仿,而更多的是力求在學習中創新,形成了爭奇鬥豔,推陳出新的格局。因此,宋詩流派眾多,各種流派之中也常有發展演變,詩歌的風格也因之豐富多樣,傑出的詩人,優秀的作品不斷湧現。宋詩的數量之大,作者之多遠超唐代。

主要影響

宋以後的詩歌,基本未能超出唐、宋詩的風格範圍。由於時代風氣、個人喜好和藝術見解的不同,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長期論爭。南宋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嚴羽的《滄浪詩話》及永嘉四靈江湖派均抑宋揚唐。明代前後七子主張「詩必盛唐」,公安派則主張「不以唐病宋」,雙方針鋒相對。
至清代,宋詩受到重視,廣為流傳,出現宗宋的同光體。同時尊唐者亦大有人在。尊唐派往往從批評宋詩缺點出發,強調詩歌形象性、抒情性的藝術特性;宗宋派則從詩歌發展流變的角度肯定宋詩,強調詩歌風格的多樣性。蔣士銓《辯詩》說:「唐宋皆偉人,各成一代詩」,陳衍《石遺室詩話》稱宋詩繼承唐詩但又「力破餘地」,「變本加厲」,而形成獨特風格。這些觀點可說是對唐宋詩的公允之論。

流傳

宋代印刷業發達,刻印方便,曾出現大量的詩文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明代中期對宋詩的排斥,大量作品散佚無存。至明末清初的集子有《宋詩鈔》、《宋詩別裁集》、《宋詩紀事》及《補遺》等流傳至今,作品數量超過《全唐詩》數倍,已知作者近9000人。

分析系統

該系統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鐸教授(研究員)主持研發。
2005年1月1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組織召開了北京大學《〈全宋詩〉分析系統》的專家鑑定會,傅璇琮任主任委員。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界的專家所組成的鑑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該項目組的系統研製報告、查新報告、專家測試組的測試報告,並現場觀看了系統演示。鑑定委員會經過認真評審、質詢答疑,一致認定:
一、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研製的《〈全宋詩〉分析系統》實現了系統技術方案,達到了該項目預定的各項指標要求。
二、《〈全宋詩〉分析系統》底層主要有以下資料庫:1、依據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的《全宋詩》完整資料庫;2、北京大學中文系依據《佩文韻府》、《廣韻》等韻書建設並擴展的音韻庫;3、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鐸完成的教育部科研項目“詩歌模型庫”;4、北京大學中文系研製的古代詩人複合稱名資料庫;5、繁簡字一對多關係庫。
三、《〈全宋詩〉分析系統》建立在自行研製的數據管理系統基礎之上,系統運行效率高、性能穩定、界面友好、加密性能高。
四、《〈全宋詩〉分析系統》突破了以往的全文檢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數據深層挖掘和知識發現方面具有開創性意義。其重出詩提取、格律詩標註、字及字組的頻率分布統計、用戶自作詩的格律分析等帶有智慧型化特點,該系統提供多維的檢索分析方式,為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文獻學等研究領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數據。它標誌著,計算機科學在中文信息處理套用方面由全文檢索的信息提供模式開始轉向智慧型分析模式。
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全宋詩〉分析系統》是信息處理技術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有效結合,展示出信息技術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套用的方向和廣闊前景,該系統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信息處理技術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結合方面居國際領先地位。
鑑定會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鑑定。
建議研製單位進一步加強該系統的通用性,形成更強大的中國古代詩歌研究平台,並將其套用於已整理的中國古代詩歌文獻數據,如《詩經》、《先秦漢魏六朝詩》、《全唐詩》、《全宋詞》等。建議上級單位加強支持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