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前易學

《傳》前易學

《易傳》是對《周易》文本的重新解釋。便《周易》由占筮之書轉變為哲理典籍,獲得了新的生命形式。從而,哲理易掌取代了占筮易學,成為中華文化的思想綱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前易學
  • 印刷時間:2008-1-1
  • 頁 數:586
  • 字 數:772000
基本信息,圖書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吳前衡 著出 版 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 次: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16052757
包 裝:精裝

圖書簡介

《傳》前易學”即是指《易傳》發生之前和《易傳》發生過程之中的易學。
《易傳》發生的最高成果,是推出了中國形上學的母題:“一陰一陽之謂道”。實現了中國思想本體論建設的落成典禮,完成了中國哲學的創立,迎來了諸子百家的文化繁榮。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謀略中之謀略。從《周易》中,哲學家看到辯證思維,史學家看到歷史興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同樣,芸芸眾生也可將其視為為人處世、提高修養的不二法寶。
《傳》前易學將叩問易學本身,揭示易學歷史接力棒的傳遞交接機制,把“伏羲作卦”之類的傳說和”非一人一時之作”的籠統說法,展開為可以稽考的歷史。本書作者基於打破“春秋無學術”的傳統觀點,結合漢字發展演化的歷史進程,從易學“象思維”入手,對傳統易學的闡釋體系以及易學觀提出挑戰,並給出一種全新闡釋的假說和可能。

作者簡介

吳前衡(1945.4-2003.7),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1971-1983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工作期間,曾有過工(機械工藝、工具機、螺桿制冷機)、理(數學)、文(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史、“三論”的哲學問題)、管(管理基礎)的教學經歷,視野較為開闊,知識基礎較為深廣。
1983年調入武漢市社科院,曾任哲學研究所副所長。1990-1994年在家病休期間,系統地研讀了一批現代哲學著作,特別是存在主義解釋學和語言哲學方面的著作。1995年在“知天命”之年涉入“春秋易學”的研究課題,欲挑戰“春秋無學術”的禁區。期間在海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了《春秋(易)文本》《春秋筮法》《春秋(易)卦象》《春秋卦序》《論早期(說卦)》《(說卦)的發生》等實證性論文,引起易學界和文化理論界的密切關注。
隨著“春秋易學”研究的深入,遂覺得這個概念不能涵蓋研究的內容和領域,經長期的反覆推敲,終於形成了“《傳》前易學”的概念。1999年7月,完成了近30萬字的四個材料,結成了“《傳》前易學”的基本框架。其中的《易學源頭之旅》部分,曾於2000年10月抱病攜往濟南參加“第四屆國際易學研討會”,引起強烈反響! 顯示全部信息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傳》前易學是易學新領域
第一節 《傳》前易學是易學的童年
第二節 《傳》前易學根本不同於傳統易學
一、《傳》前易學不取經傳合一的解釋模式
(一)關於‘懈釋模式”
(二)傳統易學的解釋模式:聖人混沌下的“經傳合一”
(三)“五四”新易學和解釋模式
(四)經傳合一的“易學”和游離而出的“易說”
(五)《傳》前易學是《易傳》末成時的易學
二、《傳》前易學不言“象數與義理”
三、《傳》前易學不道陰陽
四、《傳》前易學徹底告別“聖人作《易》”
(一)無“聖人”的易學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